一、央企并购重组的企业有哪些?
央企并购重组的企业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央企并购重组案例:
中国国家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的合并重组。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与中国华北电网公司的合并重组,形成中国电力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合并重组,形成中国航空航天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与中国铁路建筑总公司的合并重组,形成中国铁路工程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的合并重组,形成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的合并重组,形成中国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这只是一小部分央企并购重组案例,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央企在不同领域进行了并购重组。央企并购重组的目的通常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产业升级。
二、企业并购中商誉处理方法?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向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的资本化价值。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它是在企业合并时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不是所有企业都有商誉。
对商誉在入账后常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三种:
一是将商誉立即注销,即在合并曰将商誉入账后,随即冲销合并企业当期收盖或留存收益。
二是对商誉进行价值减损评价。
三是在有效的经济寿命期内进行摊销(减值)。
三、中来企业和芯片企止那个专业更好?
芯片专业好。
芯片专业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专业之一。芯片是现代电子产品的核心,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离不开芯片,因此该行业前景非常广阔。目前,互联网、智能手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都对芯片技术有着极高的需求,同时随着5G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对芯片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已连续多年保持15%以上增长速度,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跃升至2万亿元以上,预计到2020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这说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芯片专业所面临的发展机会非常巨大。
总之,芯片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如果你喜欢这个领域并且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那么选择芯片专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如何并购企业?
公司并购的步骤有四个,即:
1.前期的准备。 企业按自身发展战略的要求定出并购计划,基本拟定并购的目标企业,定出对目标企业的预期标准;
2.设计并购计划。 基于前期准备得到的资料,设计出针对目标企业的并购模式和融资、支付等方面的安排;
3.谈判及签约;
4.交割和整合。
五、企业并购准则?
企业并购的原则:
1、依法和依规原则
企业并购引起的直接结果是目标企业法人地位的消失或控制权的改变,因而需要对目标企业的各种要素进行重新安排,以体现并购方的并购意图、经营思想和战略目标。但这一切不能仅从理想愿望出发,因为企业行为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并购整合的操作也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在整合过程中,在涉及所有权、经营权、抵押权、质权和其他物权、专利、商标、著作权、发明权、发现权和其他科技成果等知识产权,以及购销、租赁、承包、借贷、运输、委托、雇佣、技术和保险等债权的设立、变更和终止时,都要依法行事。这样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也才能避免各种来自地方、部门和他人的法律风险。
2、实效原则
整合要以收到实际效果为基本准则,即在资产、财务和人员等要素整合的过程中要坚持效益最大化目标,不论采取什么方式和手段,都应该保证能获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实际效果,而这些实际效果可以表现为整合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稳定、企业形象的完善和各类要素的充分利用等。这里应避免整合中的华而不实、急功近利的做法。
3、优势互补性原则
企业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经济实体,构成的各种相关要素是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是要素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的存在状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平衡和最佳组合是针对不同企业而言的,甲企业的优势未必就是乙企业的优势,甲企业的劣势未必就是乙企业的劣势,最佳组合应该是适应环境的优势互补。因此,在整合过程中,一定要从整合的整体优势出发,善于取舍。通过优势互补实现新环境、新条件下的理想组合。
4、可操作性原则
并购整合所涉及的程序和步骤应当是在现实条件下可操作的,或者操作所需要的条件或设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创造或以其他方式获得,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法律和事实障碍。整合的方式、内容和结果应该便于股东知晓、理解并能控制。
5、系统性原则
并购整合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各种要素的整合,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带来整个并购的失败。系统的整合内容应包括:
(1)战略整合。这是并购后企业战略方向的重新定位,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方针和策略;
(2)组织与制度整合。这是建立新的组织结构,把企业各项活动重新部门化、制度化,确定各部门明确的责权利关系;
(3)财务整合。保证各方在财务上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并购后的企业尽快在资本市场上树立良好形象;
(4)人力资源整合。企业要重新调整、分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要进行员工的重组和调整,以使企业能正常有效地运营;
(5)文化整合。包括并购双方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领导风格和行为方式的相互融合和吸纳,构筑双方能够接受的企业文化,为各种协调活动提高共同的心理前提;
(6)品牌整合。无论对目标公司还是并购公司而言,品牌资产都是其发展和经营的重点,品牌整合的构建都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措施,决定着整合工作所带来的协同作用能否实现。
针对企业并购的原则有哪些的问题,我们对此做出了答案,企业并购原则共有五项,分别是依法原则、实效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在企业并购中要根据以上的五项原则,才能让企业并购重组的成功性大大提高。
六、企业并购中怎样进行财务整合?
财务整合的内容
1、会计人员及组织机构的整合。对于同在一地规模不大的多家企业的并购,可以采用财务人员统一上收的管理办法,做到机构和人员统一;对于被并购企业在异地或规模较大的,实施财务人员派出制度,明确派出财务人员的权限与职责,理顺派出人员的个人绩效考核关系,从组织上保证财务整合的进行。
2、企业存量资产的整合。并购之前企业要完成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只有对存量资产进行科学地整合,才能实现合理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企业资产的整合包括有形资产整合和无形资产整合。企业有形资产的整合,包括对优良资产的使用以及对不良资产的清理和处置。对不良债权、不良投资的清理和处置,是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的重要补充,是并购后企业规避风险、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手段。企业无形资产的整合,也是新企业不能忽视的问题,其目的是通过整合使无形资产在新企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会计政策及会计核算体系的整合。为使并购后的企业获得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必须统一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体系,这是对被并购企业进行监控的重要保证,也是建立统一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
4、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整合。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包括:与公司战略管理、资本运作、会计系统、成本系统、财务控制体系、薪酬激励系统、税费系统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上述管理制度体系的整合,是并购后企业有效运行、规避各种财务风险的重要保证,对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将起到推动和支撑作用。
5、财务管理目标导向的整合。企业并购中通常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财务管理部门仅仅的一个会计核算机构,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或没有设定财务管理目标,与现实财务管理的要求有相当的差距。要想通过企业并购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与企业发展的要求相匹配,首先要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然后根据财务管理目标导向进行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不同的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导向,可以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也可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由于企业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也不是统一的,但是经过财务整合后,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清晰的、明确的。
七、并购东芝芯片
并购东芝芯片:全球科技巨头的争夺战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智能设备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其中最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芯片。芯片作为电子设备的心脏,它的性能直接决定着设备的功能和效率。然而,全球芯片市场早已形成了一种垄断格局,少数几家科技巨头垄断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日本知名科技公司东芝宣布将出售旗下的芯片业务,并启动了一场全球范围的并购大战。东芝芯片事业部作为公司的明星业务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其核心盈利点。然而,因为一系列不利因素,东芝被迫考虑将芯片业务出售,以填补其巨额亏损。而这一并购交易不仅牵动着东芝自身的未来,也引发了全球科技巨头们的关注和争夺。
全球科技巨头的竞争
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之一,东芝的芯片业务备受各大科技巨头的青睐。在有关并购东芝芯片的竞争中,有三家公司尤为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美国的英特尔公司、中国的华为科技和韩国的三星电子。
英特尔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之一,对东芝芯片业务的收购有着极大的兴趣。英特尔希望通过收购东芝的芯片业务,进一步扩大自身在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地位。此次并购如果成功,将使得英特尔成为全球芯片市场的绝对霸主。
华为科技作为中国领先的科技公司,对于自身芯片供应链的完善一直持续加强。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已经在手机芯片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高端芯片领域仍然相对薄弱。因此,对于并购东芝芯片业务,华为有意以此来弥补自身在高端芯片领域的短板。一旦成功收购,将大大提升华为在全球芯片市场的竞争力。
而三星电子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它对于并购东芝芯片业务的兴趣不言而喻。三星电子在全球芯片市场的地位已经非常稳固,但它仍然希望通过收购东芝芯片业务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此次收购对于三星电子来说,除了能够加强自己在芯片领域的竞争力,还有助于进一步稳固其在全球科技行业的领先地位。
并购交易的挑战与前景
然而,并购东芝芯片业务并非易事,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东芝的芯片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地位,任何一家公司在并购成功后,都需要面临监管机构的审查和批准。其次,由于东芝在芯片制造技术方面的专利和技术实力,使得并购价格居高不下,这对于竞争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如果并购交易成功,对于收购方来说将带来巨大的潜在机遇。东芝芯片业务的先进技术和市场份额,将帮助收购方在全球芯片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等领域,收购方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动自身科技实力的发展。
此外,对于东芝来说,出售芯片业务将能够大幅度减少公司的债务负担,并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其他业务的发展。这对于东芝来说,是实现业务转型和重回盈利轨道的重要机遇。
全球芯片市场的未来
不论最终的并购结果如何,东芝芯片业务的出售必然会对全球芯片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全球芯片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巨大改变,收购方将获得更多资源和市场份额,从而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优势地位。
另一方面,芯片的供应链可能会因此发生重大调整。无论是英特尔、华为还是三星电子,它们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具有强大的实力和资源。通过并购东芝芯片业务,将有助于这些公司在芯片供应链中实现更为自给自足,降低对于其他芯片制造商的依赖。
综上所述,并购东芝芯片业务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巨头争夺战,各家公司均怀揣着自己的野心和目标。无论最终谁能够收购东芝芯片业务,对于全球科技行业和芯片市场来说,势必将带来深远的影响。我们拭目以待,看未来芯片市场的格局如何演变。
八、芯片企业哪些是国企央企?
大家都知道中兴公司,作为中国第二大通信公司,中兴自然要布局芯片产业,中兴微电子就是其子公司。中兴微电子在2003年成立,目前在全球多个国家设有研发中心,研发人员的数量超过2000。2017年中兴微电子的营收突破66亿,挺进国内IC设计企业的前三,申请专利
华大半导体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是我国第一大IT央企,旗下有36家二级企业以及15家上市公司,而华大半导体就是其子公司。华大半导体于2014年成立,总部位于上海张江科技园,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地都设有分部。公司的总资产超过100亿元,业务覆盖芯片设计、制造以及封测等各个领域,华大半导体的显示触控和OLED芯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豪威科技
豪威科技成立于1995年,业务范围涵盖汽车、移动设备、安防等,在图像传感器、相机模块等领域处于领先水平。豪威科技是一家非上市公司,在其股东列表中,有一家名叫韦尔半导体的公司,曾以130亿的价格买下豪威科技85%的股份。豪威科技的总部在上海,同时在北美、韩国、日本等地设立分部。
清华紫光展锐
紫光展锐隶属于紫光集团,是一家专注于通信芯片的企业,其产品包括基带芯片、电视芯片以及射频芯片等。紫光展锐在世界有14个研发中心,员工数量超过4500人,是我国半导体企业中的佼佼者。紫光展锐的芯片出货量超过15亿,拥有3700多件专利,在全球无晶圆半导体公司中排名前十。
海思半导体
第一名是万众瞩目的海思半导体,作为中国第一大半导体公司,海思半导体的实力足以和世界顶级半导体公司抗衡。海思半导体是2004年成立的,但早在1991年,其前身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就成立了。海思半导体的强大之处,就是源源不断的研发投入,每年几百亿的资金输送,使得海思半导体的实力越发强劲。在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排名前十的半导体公司几乎都处于下跌状态,唯独海思半导体逆势大涨41%。
九、企业并购的含义?
企业并购指的是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情况下,合并组成一家企业。
并购的实质是在企业控制权运动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作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条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者新设合并。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第一百七十三条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可以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十、企业并购的起源?
横向并购为特征的第一次并购浪潮
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以铁路,冶金,石化,机械等为代表的行业大规模并购创造了条件,各个行业中的许多企业通过资本集中组成了规模巨大的垄断公司。
在1899年美国并购高峰时期,公司并购达到1208起,是1896年的46倍,并购的资产额达到22.6亿美元。
1895年到1904年的并购高潮中,美国有75%的公司因并购而消失。
在工业革命发源地英国,并购活动也大幅增长,在1880-1981年间, 有665家中小型企业通过兼并组成了74家大型企业,垄断着主要的工业部门。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的工业革命完成比较晚,但企业并购重组的发展也很快,1875年,德国出现第一个卡特尔,通过大规模的并购活动,1911年就增加到550-600个,控制了德国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在这股并购浪潮中,大企业在各行各业的市场份额迅速提高,形成了比较大规模的垄断。
以纵向并购为特征的第二次并购浪潮
20世纪20年代(1925-1930)发生的第二次并购浪潮那些在第一次并购浪潮中形成的大型企业继续进行并购,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扩展对市场的垄断地位,这一时期的并购的典型特征是纵向并购为主,即把一个部门的各个生产环节统一在一个企业联合体内,形成纵向托拉斯组织,行业结构从咯昂断转向寡头垄断。
第二次并购浪潮中有85%的企业并购属于纵向并购。
通过这些并购,主要工业国家普遍形成了主要经济部门的市场被一家或几家企业垄断的局面。
以混合并购为特征的第三次并购浪潮
20世纪50年代中期,各主要工业国出现了第三次并购浪潮。
战后,各国经济经过40年代后起和50年代的逐步恢复,在60年代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主要发达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一系列新的科技成就得到广泛应用,社会生产力实现迅猛发展。
在这一时期,以混合并购为特征的第三次并购浪潮来临,其规模,速度均超过了前两次并购浪潮。
金融杠杆并购为特征的第四次并购浪潮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第四次并购浪潮的显著特点是以融资并购为主,规模巨大,数量繁多。
1980-1988年间企业并购总数达到20000起,1985年达到顶峰。
多元化的相关产品间的“战略驱动”并购取代了“混合并购”,不再像第三次并购浪潮那样进行单纯的无相关产品的并购。
此次并购的特征是:企业并购以融资并购为主,交易规模空前;并购企业范围扩展到国外企业;出现了小企业并购大企业的现象;金融界为并购提供了方便。
第五次全球跨国并购浪潮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日益深入。
在此背景下,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FDI)的方式之一逐渐替代跨国创建而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主导方式。
从统计数据看,1987年全球跨国并购仅有745亿美元,1990年就达到1510亿美元,1995年,美国企业并购价值达到4500亿美元,1996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就达到2798亿美元。
2000年全球跨国并购额达到11438亿美元。
但是从2001年开始,由于受欧美等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停滞和下降以及“9.11”事件的影响,全球跨国并购浪潮出现了减缓的迹象,但从中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跨国并购还将得到继续发展。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