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真密度粒密度
土颗粒的比重和孔隙率是没有关系的,它反映的是土颗粒的密度大小,即土中矿物颗粒的质量除以颗粒所占据空间的体积,最后和纯水比较。至于题中所说粘土、粉土和砂土比重排序,这和它们的矿物颗粒特点有关,一般来说,粘土颗粒的粒径是最小的。
2. 生物质颗粒的密度
生物质颗粒想提高热值,可以加些其它的原材料,比如竹粉、硬木质类的原材料等,压缩比放大点,将颗粒的密度提高就能将热值提升。
一般情况下,花生壳的热值要低于秸秆的热值,而秸秆的热值又要低于树皮的热值,这是因为不同的资料其在焚烧的时候,放热是不一样的,所以发生的热值自然也不一样。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能够经过选择原资料,来控制生物质颗粒的热值符合要求。
生物质颗粒中的水分含量的影响,因为相同体积的生物质颗粒,水分越多,可燃物就越少,并且在焚烧的过程中,水分蒸发还会带走热量,所以要降低生物质颗粒的水分,提高热值。
3. 颗粒相对密度
(1)土的密度 r 土的密度是单位体积土的质量,设土的体积为V,质量为m,则土的密度 r 可由下式表示 (1-3a)土的密度常用环刀法测定,其单位是g/cm3,一般土的密度为1.60~2.20 g/cm3 。
4. 颗粒密度和真密度
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堆积密度数值越大,说明颗粒与颗粒间的空隙越小。 多数情况下,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堆积密度数值越大,颗粒越大。
若颗粒内部无缺陷且百分之百的密实,则颗粒密度自然就是材料的真密度了。实际上由于存在晶格缺陷、颗粒之间的团聚以及一次颗粒的边界不能完全相互重合导致颗粒内部存在空隙,因此粉末密度一般要低于真密度。粒径越大,空隙率会越高,密度也就越低。即使是纳米级别的颗粒,由于其内部晶格也可能存在缺陷,它的密度也是会在一定范围里变化的。
5. 颗粒物的密度
(1) 每次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的气密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方可采样。
(2) 空白样品数量应按照项目监测方法标准规定执行;如方法标准中无规定,每个项目在同一批次内至少采集1个空白样品。
(3) 平行样的采集及要求按照各项目监测方法标准执行。
(4) 多点采样时,各采样点采样须同步进行,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均应相同。
(5) 采样前后的流量偏差应在规定范围内。
(6) 推荐优先使用恒流且具有累计采样体积功能的采样仪器。
(7) 每月至少清洗1次采样管路,每月至少对仪器进行1次流量检查校准,其误差应在规定范围内。长时间进行连续采样时,至少每周对采样系统进行1次流量检查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