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床间歇式气化炉(固定床间歇式气化炉原理)

海潮机械 2023-01-18 11:13 编辑:admin 260阅读

1. 固定床间歇式气化炉原理

连续气化工艺的主要优点

(1)煤种和粒度适应性广。不仅可以烧φ13~φ25的小粒煤,而且适合烧机械强度较差的白煤或型煤。与间歇气化相比,型煤的消耗可降低20%。

(2)基本杜绝了由于吹风气放空带来的环境污染,环保效益明显。

(3)单炉生产能力大。与间歇气化比较,相同炉型单炉产气量可提高2倍。

(4)碳的转化率高,灰渣残炭质量分数可降低至7%~12%,而且煤气中的带出物明显减少。

(5)工艺简单、炉况稳定、便于操作、维修工作量小。由于气化过程为单纯的上吹,没有间歇气化的多阶段的切换,因此操作较为简单。由于没有频繁切换的阀门,维修工作量较少,维修费用降低。

(6)蒸汽分解率高,与间歇气化相比,蒸汽分解率可提高10%。

(7)由于采用连续气化,气体成分稳定,特别有利于整个生产系统的稳定。

(8)热利用率高,可副产中压蒸汽。 

2. 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化炉

煤与焦炭是制造甲醇粗原料气的主要固体燃料.用煤和焦炭制甲醇的工艺路线包括燃料的气化、气体的脱硫、变换、脱碳及甲醇合成与精制。

用蒸汽与氧气对煤、焦炭进行热加工称为固体燃料气化,气化所得可燃性气体通称煤气是制造甲醇的初始原料气,气化的主要设备是煤气发生炉,按煤在炉中的运动方式,气化方法可分为固定床(移动床)气化法、流化床气化法和气流床气化法。

国内用煤与焦炭制甲醇的煤气化——般都沿用固定床间歇气化法,煤气炉沿用 UCJ炉。

用煤和焦炭制得的粗原料气组分中氢碳比太低,故在气体脱硫后要经过变换工序.使过量的一氧化碳变换为氢气和二氧化碳,再经脱碳工序将过量的二氧化碳除去.原料气经过压缩、甲醇合成与精馏精制后制得甲醇。

3. 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原理

秸杆气化炉,涉及有下出灰口、冷却夹套、水冷排结构、炉体、快开上出灰口、进料口密封盖构成,秸杆气化炉的中上部为炉体,既作为待燃烧的秸杆料的装料仓,同时也作为燃烧室。

炉体上端中心位置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上设置有水封的进料口密封盖。秸杆气化炉的中下部设置有水冷排结构,作为气化炉的燃烧炉排。

水冷排结构以下的下炉体,设置有夹层的冷却夹套,冷却夹套内的水与水冷排结构的水相通,以水泵驱动循环。

4. 固定床气化炉的特点

3号煤为年轻无烟煤。它是煤化程度高的煤,高固定碳含量,高着火点(约360~420℃),高真相对密度(1.35~1.90),低挥发分产量和低氢含量。挥发分含量低,密度大,着火点高,无黏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除了发电外,无烟煤主要作为气化原料(固定床气化发生炉)用于合成氨、民用燃料及型煤的生产等。

一些低灰低硫高HGI的无烟煤也用于高炉喷吹的原料。

5. 固定床间歇式造气炉

不是

热风炉是热动力机械,为工艺需要提供热气流的集燃烧与传热过程于一体的热工设备。

一般有两个大的类型,即间歇式工作的蓄热式热风炉和连续换热式热风炉。

热风炉品种多、系列全,以加煤方式分为手烧、机烧两种,以燃料种类分为煤、油、气炉等

6. 固定床间歇式气化炉原理图解

氨气易液化的原因是因为氨气的分子中含有氢键,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所以氨气易液化。分子间吸引力越大,越容易变为液态。因为氨分子中的氨肥原子有孤对电子,能与另一个氨分子的氢原子形成氢键,甚至形成一个接一个的长链形缔合大分子,氢键的作用肋要远大于分子间的范德华引力,因此,只要降低温度,或者在临界温度以下加大压力,氨分子就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液体。

氨气的工业制法:

1.天然气制氨:天然气先经脱硫,然后通过二次转化,再分别经过一氧化碳变换、二氧化碳脱除等工序,得到的氮氢混合气,其中尚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约0.1%~0.3%(体积),经甲烷化作用除去后,制得氢氮摩尔比为3的纯净气,经压缩机压缩而进入氨合成回路,制得产品氨。以石脑油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流程与此流程相似。

2.重质油制氨:重质油包括各种深度加工所得的渣油,可用部分氧化法制得合成氨原料气,生产过程比天然气蒸汽转化法简单,但需要有空气分离装置。空气分离装置制得的氧用于重质油气化,氮用于氨合成原料。

3.煤(焦炭)制氨:煤直接气化(见煤气化)有常压固定床间歇气化、加压氧-蒸汽连续气化等多种方法。例如早期的哈伯-博施法合成氨流程,以空气和蒸汽为气化剂,在常压、高温下与焦炭作用,制得含(CO+H2)/N2摩尔比为3.1~3.2的煤气,称为半水煤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