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鳊鱼养殖优缺点?
优点
鳊鱼食性广,鳊鱼从鱼苗到夏花鱼种阶段,主要吃水中的浮游生物。夏花至鱼种阶段,主要以水中浮萍为食。成鱼阶段,主要食水草、旱草和各种人工饲料,同时也吃浮游生物、水生昆虫、植物种子和碎屑,以及摇蚊幼虫、蝇蛆之类。养殖成本低,效益高。
缺点
水质管控
鳊鱼的适应性强,在南北方都有养殖,但是很多养殖户往往对水质的管控较差,如果鳊鱼长期生长在水质较差的环境时无法生长良好的,极易感染疾病。而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在平时就需要做好水质的管控,可以在水中放置设备,实时监测水体质量,一旦发现水质变差是要及时调控。
二、鳜鱼养殖对饵料鱼有何要求?
鳜鱼目前属于高价值淡水鱼,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养殖,而且终端价高于60元/500g。最重要的是饲养周期短只需要4个月,虽比南美白多一个月,但是在温室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养殖南美白收益没有鳜鱼高,同时鳜鱼习性喜集群生活,一方水可以养殖100公斤。 鳜鱼 加州鲈鱼属于肉食性鱼类,饲养能否成功很大程度要看饵料鱼的情况,因此饵料鱼的养殖更为关键,有资料显示,鲫鱼的适口性较好,可以选择繁殖鲫鱼。
养殖周期:4个月 养殖密度:一方100公斤(商品鱼条重500g以上) 溶氧:7mg/L(阈值4.5) 水温:恒定25度 PH值:7.5(基质不能用火山石,可以用生化球 钢丝球 特粗生化棉等中性基质,搅拌混凝土用的石子,表面积太小可以用一部分中和水质,或者单次加10g生石灰调节水质,每次添加需要间隔3小时。需要注意的是,中性基质占用很少空间,硝化池内吸的水会比较多,注意鱼池的水位) 饵料鱼:鲫鱼 罗非鱼(长度不超过鳜鱼体长30%,外购饵料鱼需使用5%的盐水消毒15分钟) 投喂周期:一日一次或二次 投喂量:半小时内吃完 饵料率:4(极限是4,为了安全按照4来生产饵料鱼) 鱼池选择:水泥池或者养殖盆 分池周期:一个月不少于一次
题外话 刚孵化出膜3~5天的鳜鱼苗,开口饵料可以是同日龄的鳊、鲂、鲫鱼苗。6~8天的鳜鱼苗还可吃3~5日龄的四大家鱼苗。9~15日龄的鳜鱼苗可吃1cm长的饵料鱼。据专家介绍在鳜鱼夏花培育过程中发现鳜鱼苗是从尾部开始吞噬饵料鱼,这是由于鳜鱼眼的活动尚未开始,捕食饵料主要靠触觉来进行,而细小饲料鱼的运动主要靠尾部的振动,故都是从尾部被鳜鱼吞食的。当鳜鱼长至2cm以上时,对外界的反应日趋敏感,摄 食方式亦有较大的变化,从开始从饵料鱼尾部吞食改为从头部吞食。 依据这个情况,可以研究用黄粉虫、蝇蛆、黑水虻不同体积的幼虫喂养,养殖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有单位研制出了吃颗粒饲料的鳜鱼,依据规律,饲料鳜鱼虽然能降低成本,但是鱼肉口感降低是肯定的,至于多少还有待考证。
三、螺丝青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螺丝养殖之池塘选择
螺丝养殖中,要求选择面积3-20亩不等,池深1-1.5米,坡比1:3,池塘底质较肥,但淤泥不能太深,池塘的周围河道水体要求无工业污染。至于老池塘,由于滩脚少,根据螺蛳生物学的习性,螺蛳喜欢生活在淤泥较少的底质之上,根据这一特点,建议池滩、池埂可以用网片铺一下,增加了螺蛳养殖的适应面积。还有一个办法:用网片竖在鱼池四周,进一步提高螺蛳养殖面积。
二、螺丝养殖之池塘清整
池塘选择后,要进行鱼池清整工作,要做好池埂,及清除过多淤泥,特别是滩脚上的淤泥,有条件的最好进行吸泥处理。
三、螺丝养殖之池塘消毒
螺丝养殖中,全面禁止使用五氯酚钠清塘,一般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但以生石灰为最佳,用量是有水(30-50cm)100-150kg/亩,无水50-75kg/亩。生石灰清塘有以下好处:
①增加PH值;
②增加Ca质;
③可以调节水质;
④可以进行杀毒杀菌。
四、螺丝养殖之螺种选择
①外观要求:螺蛳尖短小膨大,壳质带微刺,魇略带红色;
②规格要求:60-100粒/斤;③质量要求:受惊时螺体快速收回壳中,无病,无伤,无虫。
五、螺丝养殖之放养时间
待药性消失后,在清明前15天开始放养,也就3月20日左右放养结束。
六、螺丝养殖之放养密度
螺丝养殖中,一般池塘放养20-30kg/亩,最好每亩套养2-3斤田螺,培养出的螺蛳壳质特别嫩,肉质特别肥厚。
七、螺丝养殖之夏片放养
以吃食鱼为主(草、鲫、鳊)池塘放养,0.5-0.8万尾/亩。另外配养3-5尾/亩青鱼,规格10尾/斤,控制螺蛳数量。
八、螺丝养殖之投喂饲料及水质管理
一般螺蛳属多次产卵,一年有两个排卵期,一是春季清明前后,二是秋季。我们螺蛳养殖主要以管理清明前后排的一批螺蛳,它排卵与鲫鱼一样,是分次分批排卵的,成熟一批排一批。一般仔螺经过2-3周后开始吃食。我们此时投喂饵料可以与夏花培育同时进行。
根据螺蛳生物学食性,螺蛳与白鲢一样主要食水中浮游植物及水中的腐植质(包括豆浆豆饼菜饼屑),是通过水的过滤达到摄食作用。大家知道螺蛳过多,水质就会变清,甚至还会出现乳白色的水色,此时说明水质变坏,出现这种情况后,特别是发夏阶段,第一要换水;第二要多投喂豆浆、豆饼浆或者全池泼洒发酵的有机肥料。
在投饲施肥上要实行少量多次原则。如浮游动物过多,可以使用少量的晶片敌百虫控制。夏花培育结束后,在投喂饲料上,用菜饼或豆饼作为最佳饲料,在水质管理上,一定要保持水质肥活爽嫩,进行看水施肥,看水投饵。
四、鳊鱼的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
1、苗种培育
鳊鱼鱼苗细小娇嫩,操作时要细致小心。鱼苗下塘时,水质不宜太肥,出塘计数时不宜过于密集拥挤。鱼苗养成春片鱼种,常采用分级饲养法。
鱼苗孵出2—3天后,才逐渐脱离鱼巢自由活动,并开始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因此当鱼苗下池后,要每天适量施肥。脱粘孵化的鱼苗,亩放12—15万尾为宜。当鱼苗开口摄食时,最好先喂1—2次熟蛋黄,再喂几天黄豆浆,以后依水质肥瘦和鱼苗生长情况而决定施肥量。经15—20天饲养,鱼苗可长到2—3厘米,这时再分池饲养。第二次分池疏养,亩放4—5万尾火片鱼种,培育以施肥培养浮游生物为主,同时可隔日投喂豆饼浆,还要加喂些瓢莎、小浮萍等植物饲料。经一个月左右时间,可养成4—5厘米规格的夏花,成活率可达80%左右。由夏花养成冬片鱼种,即第三级饲养。其方法与培育草鱼基本相同。池水的透明度一般保持在30厘米左右。放养密度一般每亩5000—7000尾,再搭配养10—20%的鲢、鳙和青鱼夏花。也可以在主养鲢、鳙鱼种池内搭配放养10—20%的团头鲂。下塘初期,喂瓢莎、小浮萍和豆饼浆等,以后喂紫背浮萍、轮叶黑藻或切碎的新鲜旱草等。入冬时,一般可长到12—15厘米,成活率可达90%以上。
2、成鱼饲养
养殖方式有池塘主养或混养,有在水草较丰茂的湖库水面粗养,主养鳊鱼,在水深1.5—2米的池塘,每亩可放冬片鱼种600—800尾,配养鲢、鳙鱼种200—300尾,饲养一年鳊鱼个体可达500克左右。生长速度在三龄以前较快。以后逐渐减慢。鳊鱼的食性和草鱼相似,所以能经济地利用天然水域中的饵料资源,同时也能摄食人工饲料,促进成鱼的生长。武汉市试验池塘主养鳊鱼,效果很好,其方法为:亩放尾重40克的鳊鱼越冬鱼种1220尾,配养尾重50克的白鲢鱼种200尾,尾重60克花鲢鱼种30尾,还适当放些高背鲫鱼种,使用“正大”083号饲料,饵料素数为1.8,投喂时用手撒均匀。平时注意水质管理,防止水质变坏和泛塘,昼夜池水中溶氧不低于2毫克/升。
三、鱼病防治
(一)、鱼病预防
鱼病防治要重点在防,本着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1、彻底清塘消毒,最好用生石灰清塘。
2、鱼体消毒。对刚下塘的鱼苗、鱼种或成鱼进行苗种消毒,方法:用食盐3%-4%,浸湿10-15分钟或者 用高锰酸钾10-20毫克/升,浸洗10分钟。
3、食场消毒。及时捞出残饵,并定期在食场四周用药物消毒。
4、饵料及工具消毒。水草类用6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浸泡20-30分钟,粪肥则按每100千克加14克漂白粉消毒处理,配合料可按5%的比例混入土霉素后投喂。
5、科学喂养,提高鱼体自身免疫力
5.1合理密养、混养。科学确定单位面积放养量,及各种品种的搭配比例。
5.2 提早放养,提早开食。使养殖鱼类很快进入正常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5.3 合理投饵、施肥。应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发育阶段,活动情况以及季节、天气、水质、水温进行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饵。
5.4加强管理。勤巡塘,了解池水的变化,掌握鱼类的吃食、活动和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发展,蔓延。
(二)、常见鱼病治疗
鳊鱼在养殖过程中病害较少,一般不提倡用药,因此加强病害预防工作相当重要。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应做到以防为主,管理为先,实行综合预防。预防鱼病的措施,除做好鱼池消毒、鱼种消毒等一般性工作外,还要经常保持池塘环境卫生,加强水质监控,不投喂变质饲料,并定期用生石灰轻消,进行综合防治。每20天用药物预防一次,每三次为一个周期。每次每亩用生石灰15-2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即可。
五、鳊鱼好养吗?
好养。
鳊鱼食性广,鳊鱼从鱼苗到夏花鱼种阶段,主要吃水中的浮游生物。夏花至鱼种阶段,主要以水中浮萍为食。成鱼阶段,主要食水草、旱草和各种人工饲料,同时也吃浮游生物、水生昆虫、植物种子和碎屑,以及摇蚊幼虫、蝇蛆之类。养殖成本低,效益高。
鳊鱼能在不同水域中,如湖泊、水库、池塘、河道以及盐度在0.5%以下的水域中均能生活,且生长良好。因此在我国南方、北方都有普遍养殖,是湖泊鱼类资源增殖的重要对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