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暗柱构造要求?

155 2024-06-23 00:24

一、剪力墙暗柱构造要求?

剪力墙端部暗柱长度取1.5bw~2.0bw。bw为剪力墙厚度。如墙厚200㎜,暗柱长度300~400㎜。

暗柱,也叫墙柱(英文名为concealed column或embedded column)。暗柱是剪力墙中边缘构件的别称,是剪力墙的一部分,一般位于墙肢平面的端部(即边缘),主要用于承载墙体受到的平面内弯矩作用。暗柱宽度和墙身等同,在外观上暗藏于墙中不易辨别,故而得名。

剪力墙中的暗柱为边缘构件的一种形式,主要作用是在墙平面内弯矩作用时,承担弯矩引起的拉和压应力。概念上可以将剪力墙视作竖着摆放的深梁,位于墙边缘的暗柱即为深梁的受弯纵筋配筋区域。如果墙肢平面外有单侧梁搁置并且搁置点无暗柱,由于剪力墙不考虑承担平面外弯矩,所以在此梁位置宜设置暗柱以承担平面外弯矩。暗柱根据位置和抗震设计的等级,一般情况下有两种:一种约束端(暗)柱,一种构造端(暗)柱,具体规定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或者《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1。在旧图集中,边缘构件分为四种:宽度大于墙厚的称为端柱,不大于墙厚的根据平面位置的不同称为暗柱、转角柱以及翼柱。而在新图集(11G101系列)中,后三种都合并称为暗柱。

二、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构造要求?

剪力墙的底部截面弯矩最大,可能出现塑性铰,由于钢筋和砼在底部截面钢筋屈服以后的破坏,钢筋屈服的范围扩大而形成塑性铰区.同时,塑性铰区也是剪力最大的部位,斜裂缝常常在这个部位出现,且分布在一定的范围内,反复荷载作用就形成交叉裂缝,可能出现剪切破坏.在塑性铰区要采取加强措施,故该部位成为剪力墙的加强部位.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当剪力墙高度超过150M时,为避免加强区太高,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10,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为框支层加上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墙肢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

三、建筑剪力墙结构构造柱设置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第13.3.4条第4款:墙长超过 8m 或层高 2 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具体配筋要求可以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 7.3.2 条规定,纵筋宜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且在柱上下端应适当加密。构造柱是指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还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扩展资料:1、按照抗震规范要求,构造柱主要设置于抗震墙中2、 120(或10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 3 m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 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 4m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 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5、当墙长大于 5m(或墙长超过层高 2 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高布置。

四、剪力墙施工图

剪力墙施工图的重要性和作用

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中一种常见的抗震构件,其在抵抗地震力和提高建筑整体抗震性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剪力墙施工图是指根据设计要求,由结构工程师绘制出的具体指导施工的图纸。下面将从剪力墙施工图的重要性和作用方面进行阐述。

1. 确保施工质量

剪力墙施工图是建筑施工的指导书,其详细记录了剪力墙的尺寸、位置、配筋、施工工艺等关键信息。通过仔细阅读施工图,施工人员能够准确了解施工要求,从而正确操作和安装剪力墙。施工图中的详细细节能够帮助施工人员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确保剪力墙的施工质量。

2. 提高施工效率

有了剪力墙施工图,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图纸直接进行施工,无需再进行大量的临时设计和调整。施工图中已经详细标注了剪力墙的位置和尺寸,施工人员可以直接按照图纸进行施工,节省了大量的施工时间,并提高了施工效率。

3. 确保安全性能

剪力墙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抗震构件之一,其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在地震发生时的稳定性和居民的生命安全。通过详细的施工图,施工人员可以准确地掌握剪力墙的施工细节,保证墙体的连接、固定和配筋等工作符合设计要求。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剪力墙的安全性能,为建筑抵御地震力提供坚实的保障。

4. 实现建筑结构的整体协调

在建筑设计中,剪力墙是与其他构件紧密关联的一部分。通过剪力墙施工图,施工人员可以了解到剪力墙与其他构件的连接细节,包括墙与柱、墙与梁的连接等。这样可以确保整个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协调与一致,避免出现结构不稳定或发生位移等问题。

5. 为验收和质量检测提供依据

剪力墙施工图作为施工的依据,通常也会成为建筑验收和质量检测的依据之一。施工图中记录了剪力墙的设计要求和施工过程中的细节要求,验收人员可以通过对比施工图和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验收和质量检测工作。如果发现施工与施工图不一致或存在问题,可以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剪力墙的质量达标。

总结

剪力墙施工图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详细的施工图,施工人员可以准确了解剪力墙的尺寸、位置、配筋要求等关键信息,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能。同时,施工图也为整个建筑结构的协调和稳定性提供了依据,并成为建筑验收和质量检测的参考依据。

五、一字短肢剪力墙构造要求?

(1)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H比剪力墙适当降低,且抗震七度设防H≤100m、八度设防H≤60m.

(2)简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20.5结构总底部倾覆力矩。

(3)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一般剪力墙提高一级。

(4)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0.7。无翼墙或端柱时其轴压比比限值降低0.1。

(5)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除底部加强部位外的各层剪力设计值增大系数:一级1.4、二级1.2。

(6)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截面的全部纵筋的最小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1.2%、其他部位1.0%。

(7)短肢剪力墙的最小截面厚度为200mm。

(8)七度和八度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宜设置翼缘。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平面外不宣布置与之单侧相交的楼面梁。

(9)《高规》7.1.3强调了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

六、剪力墙构造优势?

剪力墙构造有很多优势。首先,剪力墙结构在抗震方面表现非常好,剪力墙可以有效地抵御地震力和风力,降低建筑物因自然灾害而发生的破坏程度。其次,剪力墙还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减缓建筑物的变形,增加刚度。再次,剪力墙相对于其他结构形式而言,建筑的自重比较小,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房屋成本。此外,剪力墙的结构比较简单,易于施工,施工期短,同时还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因此,剪力墙结构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被广泛使用,并在高层建筑、公寓楼、商业大厦、医院、学校等建筑中得到应用。

七、屋面框架梁在剪力墙中的构造要求?

1.剪力墙必须与屋面框架梁妥善衔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屋面框架梁必须贯穿整个剪力墙,使其在水平方向上形成一个整体。在梁的两端应该设置倒角处置,以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3.屋面框架梁与剪力墙之间的连接件必须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以保证其抗震性和抗剪性能。连接件的数量和质量应该足够,且应该坚固牢固,防止脱落或松动。

4.在梁与剪力墙交界的位置,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强这个部位的刚度,例如在这个位置加设钢筋或者木板等。

5.不同形式的剪力墙与不同类型的屋面框架梁之间的构造形式也可能因情况而异。此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工程设计。

总之,屋面框架梁的构造与剪力墙有着密切的联系,必须满足相关要求和规范标准,才能保障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

八、构造柱的构造要求?

1、填充墙墙长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墙高时,墙体中部应加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2、当墙长大于墙高且端部无柱时,应在墙端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3、外墙转角、内外墙相交处和外墙长>1m的自由端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外墙长≤1m的自由端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

4、洞口构造柱设置:7度抗震设防砌体填充墙洞口宽度>1.5m≤2.1m时,应在洞口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洞口宽度>2.1m时,应在洞口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8度抗震设防砌体填充墙洞口宽度≤1.2m时,应在洞口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洞口宽度>1.2m时,应在洞口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5、窗台构造柱设置:洞口宽度>3m时窗裙墙中部应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中距不宜大于2.5m。

6、女儿墙和阳台栏板构造柱设置:转角处应设构造柱。女儿墙构造柱中距不应大于2.5m,阳台开间尺寸大于3.0m时,应在中间加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7、构造柱断面要求:不小于墙宽×190mm,纵向钢筋4φ10,锚入梁或板内的长度应符合有关规定。箍筋φ6@200,上下端600mm内箍筋加密至100mm间距。

8、构造柱混凝土应浇筑密实,在构造柱顶端宜采用喇叭口支模一次浇筑成型。

九、剪力墙支模构造解释?

剪力墙支模构造意思是指径向可展开型玻璃高剪力墙模板支撑剪力墙模板。

十、剪力墙支模构造定义?

剪力墙支模构造意思是指径向可展开型玻璃高剪力墙模板支撑剪力墙模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