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码机油墨和稀料怎么对比(喷码机油墨和稀料怎么对比的)

海潮机械 2023-02-10 06:25 编辑:admin 203阅读

一、喷码机油墨和稀料怎么对比的

1、注意防火。喷码机耗材中油墨,稀释剂,清洗剂大多采用酮基或酒精基,为化学试剂,属于易燃物品,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防火。使用过的清洗材料,如擦拭用布类或纸巾等,必须及时回收并处理得当,因为这些都是火灾隐患。若不慎发生火灾,切不可慌张,不得用水扑灭电器引发的火灾、应首先断开电源。喷码机接地不良,静电积累也可能引发火灾,注意检查接地是否良好。

2、注意电源。大型用电设备的企业车间,应保证ups不间断供电电源,以防喷码机工作不稳定,电源损坏。若喷码机保险丝是烧坏,必须更换相同规格的保险,最好先咨询喷码机厂家工程师或联系联系喷码机厂家进行售后服务。 此外,电源要保证地线良好,以为漏电。

3、注意接地

二、印刷油墨用什么稀释好

首先,得回答是什么油墨的问题,按照目前常规按印刷方式分类的方法,油墨分为平版油墨,网版(丝网印刷)油墨,凹版印刷油墨和凸版印刷油墨;按照油墨成份可分为溶剂型油墨,水性油墨和UV固化油墨。估计楼主问的是普通胶印油墨和丝印油墨的增稠问题。

如果是胶印油墨,那么加调墨油就行了,加量是5%以内,用来稀释胶印油墨;如果是丝印油墨,那么加稀释剂就行了,加量参考实际油墨粘度和需要印刷的粘度要求,酌情添加。

三、印刷油墨怎么调稀

处理方法:   (1)油墨油性小,粘度低、附着力小,常见于黑墨和915冲淡墨,可适当添加些05——90或05——93 亮光浆,以改善性能(黑墨不要超过10%)。   (2)油墨粘度过大,造成版面剩余墨层不足而花版,可加放6号调墨油或康邦等撤粘剂来改善。   (3)油墨颜料颗粒太粗,腐蚀性太强(例铬黄墨),调换油墨或将油墨碾细后再用。   3.糊版   现象及原因:糊版时版面图纹不清,网点线条扩大,相邻网点相互并合,使印刷品墨色很深并发粗,层次减少。糊版的原因除药水太谈、辊筒压力过大以及橡皮布绷 得过松等因素外,常见由油墨造成的有如下原因:   (1)油墨调得太稀薄,质地太松,其内聚力较小,极易向外铺展,造成网点及线条的扩大。   (2)下墨量大,超过版面图纹所能容纳的墨量时,向外铺展而造成糊版。   精细网印刷要严格控制油墨质量,否则极易糊板   (3)油墨颜料太粗或粉质太重,连结料对其传递性能降低,造成沉积在版面上阻塞网点。另一方面因颗粒太粗,细网容纳不下而向外扩展,同时对版面磨擦加大,破坏了空白部位的亲水性能使其感脂,致使相邻网点互相并合而糊版。   (4)油墨油重,使版面的空白部分感脂而产生糊版。如果油墨中加入的辅助料太多,能降低油墨的粘度、墨质变松而且使油墨的油性加大,也会造成糊版。   (5)油墨堆积在印版上,阻塞网点的空隙,扩大线条,引起糊版。   处理方法:   (1)油墨发生的糊版常见于金、红墨,可在水斗中适当加些阿拉伯树胶。也可用915维利油和05-93 亮光浆各一半冲淡,使用效果较好。多数因油墨调得太稀,造成油墨过于稀薄而产生的糊版,可调换新墨或适当加些浓调墨油。   (2)下墨大时可把油墨颜色调色后,减少下墨量。   (3)减少康邦等辅料用量以控制糊版。   (4)堆版造成的糊版要从堆版的根本原因解决。   4.脱墨   脱墨的原因:脱墨指油墨在墨斗内不随墨斗转动,而与墨斗轴分离,使得串墨辊、匀墨辊不上墨。说墨后,将影响墨辊正常传墨,使印版得不到所需要的油墨而变淡,造成印件墨色深浅不一。常见的脱墨有如下原因:   (1)油墨油性不足,粘度小,不能带动油墨随着墨斗轴的转动而运动,引起脱墨。   (2)油墨流动性差,不易流入墨刀轴与刀片之间,影响下墨引起说墨。   (3)油墨胶化成冻胶状态,使粘度和流动性降低,失去印刷性能,而静止在墨斗上引起脱墨。   (4)油墨含油量太少,粉质太多,不能很好的传递颜料颗粒而停留在墨斗内形成脱墨。   (5)油墨干燥太快,使墨斗轴干结固化,失去传墨性能,并阻塞墨斗辊与刀片之间的间隙,形成脱墨。   (6)油墨内墨皮、残渣等杂质过多,阻塞墨斗与刀片之间的间隙,影响下墨形成脱墨。   (7)水斗药水酸性太强或阿拉伯树胶液用墨过多。   (8)版面水分太大。   处理方法:   (1)油墨问题造成的墨辊脱墨,黑墨较为多见。以油烟里灰制造的油墨油性大,不会产生脱墨。而以炭粉为原料的黑墨油性差,脱墨现象时有产生,可用稀调墨油调稀一些,如果产品图像反差大,不能将墨调稀时,可在墨中滴些油酸解决。   (2)油墨粘度小且墨丝短,常见于用撤淡剂调配的浅色墨,这种油墨极容易乳化,水斗中酸液侵入油墨中,腐蚀墨辊表面,使墨辊表面产生亲水层,从而排油脱墨,这时可适当在油墨中加入浓调墨油,以增加粘度。   (3)发生墨辊脱墨现象后,应尽量减小版面水分并降低水斗药水酸度,去掉阿拉伯树胶液。   (4)油墨太厚太硬,适当加入6 号调墨油来增加其流动性。   (5)勤搅动墨斗并去除墨斗内里皮及杂质,防止油墨干燥或胶化,防止脱墨现象。   5.油墨乳化   现象及原因:水分成细小的液滴分散在油墨中称之为乳化,在印刷过程中油和水并不是绝对不相调和,由于油墨和水分的经常接触,且在机械力的作用以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乳化。在印刷黄墨和淡蓝墨时,这种现象常会出现,而且大都在墨辊两头产生。油墨的乳化对印刷有很大的危害性,冲淡墨色,影响印迹干燥,产生浮脏,油墨发“懈”、墨辊脱墨,印迹变色失去光泽,纸张变黄或变蓝,影响产品质量等不良后果。造成油墨乳化的原因主要是油和水之间的表面张力降低了,除了版面水份过大、水斗药水酸太强、树脂含量太多,纸张表面的活性物质的脱落等因素外,常见油墨乳化的原因有:   (1)油墨的酸值过高,油墨和水的分界面上的表面张力取决于它们的极性差,油墨的极性常以酸值衡量,油墨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越多,酸值越高,极性越强,乳化的可能性就越大,一定的酸值能保证油墨中颜料的分散度和转移过程中油墨的附着力,但酸值过高是促使油墨乳化的最大原因。 (2)油墨颜料的抗水性差,特别是胶印用油墨的颜料,既要不溶于水及酸,又要具有抗水的性质,由于普通的色淀颜料的体质料往往是亲水性的粉末,颜料中的染料成分遇到酸性水后,染料会很快析出溶解水中,造成乳化故障。若油墨颜料的颗粒较粗、粘度不够、轧制过程中同连结料的结合不够牢固,在印刷过程中与酸性接触后极易吸收水分而自身产生膨胀,逐渐与连结料脱离而产生乳化。   (3)印版两端没有图文,水分较大,促使两头产生乳化。   (4)油墨中冲淡剂加放太多,常用的辅料白油的成份是碳酸,维利油的成份是氢氧化铝,本身都是乳化剂,所以辅料加放越多,越会促使油墨乳化。油墨中催干剂加放过多,印刷过程中必然要增加水斗药水的酸性,酸性太强极易引起油墨乳化,加之催干剂本身就是强乳化剂,所以油墨中催干加放越多,越能引起油墨产生乳化故障。   处理方法:彻底解决油墨的乳化是不可能的,因为油和水在机械的作用下,本身就会产生乳化,微量的乳化对印刷的影响不大,如果乳化严重就须加以解决。   (1)调换新墨。   (2)在油墨中加入浓调墨油、减少药水酸度和阿拉伯树胶的用量。   (3)少加油酸、白油及维利油。   (4)减少催干剂用量。   6.拉纸毛   现象及原因:拉纸毛是指油墨和纸张两者之间不能很好的适应,把纸面的纤维拉起,图纹印迹出现白斑点现象。产生拉毛的原因除纸张纤维结构松驰外,由油墨造成的有如下原因:   (1)油墨粘性太强。   (2)油墨流动性太小。   (3)燥油加放太多,使油墨变粘变厚。油墨粘度太大或太厚(燥油太多,而出现的变粘变厚)其内聚力就大,印刷时橡皮布上油墨转移到纸张上的张力也就增大,如果纸张纤维之间的内聚力(结合力)小于油墨间的内聚力,则纸张纤维结构就会被破坏而出现拉纸毛现象。   处理方法:   (1)油墨粘性太强,可加康邦、凡士林,来改变油墨粘度。   (2)油墨太厚、流动性差,可加 6号调墨油稀释。   (3)燥油过多或油墨变粘、变厚,可适当加入新墨解决。   (4)如已将油墨调整后,拉纸毛现象仍然严重时,可采用套印一次白油打底的方法来解决。

四、喷印油墨和印刷油墨

一、工艺不同

1、普通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塑料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

2、UV印刷:是一种通过紫外光干燥、固化油墨的一种印刷工艺,需要将含有光敏剂的油墨与UV固化灯相配合。

二、技术特点不同

1、普通印刷:除使用常规油墨外,使用其他特殊油墨(如防伪油墨)的印刷方式几乎都可以划归特种印刷的范围。如使用玻璃、陶瓷、搪瓷印刷油墨,金属印刷油墨,防伪油墨,热转印及水转印油墨,导电油墨进行印刷的印刷方式。

2、UV印刷:UV印刷油墨用量与传统的四色工艺印刷相当:UV 油墨的浪费较少。

五、彩印机油墨

多放上点油墨,颜色即可加深

六、喷墨和油墨的区别

针式打印机一般用于打印发票,快递联单。激光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比较相似,和喷墨打印机不同的是使用的耗材不同,激光打印机使用碳粉,喷墨打印机使用墨水,激光打印机优点在于打印速度快,缺点一般是价位比较高。喷墨打印机相反,喷墨打印机一般用于打印照片。

热敏打印机一般是部分单传真机器使用,使用热敏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