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墨粘度对印刷的影响
1、由于油墨的粘度偏高,印刷时产生图文残缺现象;调稀油墨或加入触变剂降低粘度;
2、油墨的类型与型号选择不当,或油墨性能承印物特性不匹配造成;更换相适合的油墨进行印刷。
3、承印物的表面凹凸不平,印出图案不实。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印刷前要处理承印物表面,如印刷粗纹底材可以先用打底光油或其它材料打底后再印刷。
4、印刷中出现塞版现象,影响油墨的正常过墨造成印刷图样不清晰;印刷时正确选择慢干溶剂稀释油墨,并注意印刷网版的过墨性能。
5、油墨偏快干,使印刷图文或线条不清晰,产生图文残缺现象导致;使用较慢干的溶剂调配油墨进行改善。
6、印刷时刮刀压力不足或不均匀,造成过墨不匀导致印刷图样不清晰;印刷时加大刮刀力度,同时注意刮力的均匀性可以避免。
二、影响油墨黏度的因素
在塑料印刷中, 油墨的粘度对印刷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调整油墨粘度的大小,可以有效地改善印刷效果。
1.色相 调小油墨粘度颜色变浅,反之颜色变深。但不可一味调小粘度来改变颜色,否则会产生其它问题,如水纹、颜色没光泽等 。在调色时,要掌握好不同的颜色粘度大小的变化偏向,才能更好地利用粘度。如:原色黄粘度大时,有偏向红色的一面 ,而粘度小时会显出有绿色;绿色粘度大偏蓝相,粘度小显出黄相。
2.水纹 这个问题一般还与印刷速度有密切联系,印刷速度越低,需要的油墨粘度越大,反之就越小,如果速度与粘度配合不好就 很容易出现水纹。通常印刷速度是基本固定的,所以都是通过增大油墨粘度来解决水纹。另有一种现象与水纹很相似,如果不仔细观察、分析就很容易像处理水纹一样,用增大粘度去解决,结果却没效果(或是相反的效果),这点是很多人都会忽略的。我亲身接触过不少印刷人员,他们都常犯这错误。水纹与此现象(暂叫“花点”)的区别是:水纹显出的是很短很短的线条的点状,而“花点”显出的是圆的点状。解决花点是调小油墨粘度,如果太严重就可能是版或油墨质量有问题,通过调小粘度只起到改善效果的作用。
3.刀线 较小的油墨粘度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刀线的出现,特别是印刷层次版时,这些刀线刚印没有,或非常微小,没印多久就越来越严重。还有一种情况是,刀线都出现于有网纹的位置,并且都是在起点的地方。
4.刮墨效果 粘度大,刮墨效果不好(指刮不干净),特别对于黑墨,一般都用较小的粘度以防止刮不干净。
5.叠印不良 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指后一色的墨溶解前面已印好的颜色,使得变色或产生拖尾、重影,此时应增大后一色的油墨粘度 ;另一种情况是后一色的墨印不上前一色的墨,此时要调小后一色油墨的粘度。 印刷浅网时,较小的粘度很有利于提高油墨的转移,避免出现不良的“小白点”现象。从以上可见,粘度与许多印刷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掌握好了粘度的调节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了。
三、油墨的粘度会影响产品的哪些问题?
在印刷技术里面千万不要忘了油墨的重要性,油墨的好坏直接导致整个生产过程的印刷质量。那么油墨的性能对油墨的转移到底有什么影响呢?请看下面:
1、油墨的细度。如果油墨颗粒太粗,便会堵在网孔内转移不出来造成堵版现象,尤其对于层次版印刷最为明显。塑料凹印油墨一般要求细度在10um以下,转移效果会比较好。
2、油墨的黏度。当油墨的黏度偏高时,网点转移不实,会出现抽空现象,印刷后色相会变浅;当黏度偏低时,网点转移出现拖影,油墨饱和度降低。因此应该对油墨黏度进行调整,一般黑、白墨为16秒(3#察恩杯)左右,青、品红、黄为18秒(3#察恩杯)左右。
3、油墨干燥性能。如果初干速度过快,容易出现“干版”现象,造成油墨转移困难和转移稳定性差,应使用二甲苯、醋酸丁酯等慢干溶剂,例如可以在甲苯中混合二甲苯或单独使用二甲苯。
在印刷里,印品质量和美观度在销售上面占据着巨大的成分。在选择包装印刷耗材的时候,请考虑一下我们生产的最终目的,不要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四、油墨粘度对印刷的影响是
如果对车间的温度和湿度不加以控制,将会严重影响到印品质量,甚至无法生产。温、湿度会影响到纸张:纸张是由植物纤维组成,植物纤维具有多孔性和亲水性,对水十分敏感。环境温湿度稍有变化,纸张含水量会有变化。
空气相对湿度对纸张含水量的影响,一般是相对湿度增加,纸张含水量增多,反之,相对湿度降低,纸张含水量减少。
而温度变化对于纸张含水量量的影响不同。一般是温度升高,纸张含水量降低。而纸张含水量的大小,与印刷性能有直接关系。例如,纸张含水量变化会引起纸张伸缩(包括局部变形)。纸张的尺寸稳定性与印刷的作业适性与套准适性有着很大关系。
多色套印的产品,纸张尺寸变化,会造成产品套印不准,成为次品、废品。因此,纸张受温、湿度的影响而发生尺寸变化,在印刷车间中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由于纸张含水量的变化,还会引起纸张其它性能的变化。如含水量升高,纸张的抗张强度、表面强度下降;含水量过低,纸张变脆变硬,印刷时易产生带静电荷的现象等。 温湿度对油墨的影响:温湿度对油墨影响最大的就是干燥速度。各种印刷油墨受温湿度的影响程度不一。一般,温度越高,干燥越快;温度越低,干燥越慢。特别是平版印刷过程的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由于润版液的存在,会造成乳化,所以,相对湿度的大小影响油墨中水分的蒸发。
温湿度对于油墨干燥速度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温度过低,相对湿度过大,会降低油墨的干燥速度,处长印刷周期。 环境的温湿度还会影响油墨的粘度。环境温度升高,油墨粘度降低;环境温度降低,油墨粘度增加。如果温度过低,油墨粘度过大,会发生印刷故障,如纸张表面局部剥离,粘在橡皮布或印版上。因此,控制印刷车间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可以控制油墨的干燥速度,印刷故障。 温湿度失控,会使承印物产生静电:印刷车间温湿度过低,相对湿度过低,会造成印刷过程中承印物带静电。产生静电的后果,一方面会造成输纸、收纸的困难,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印刷故障,甚至还会由于放电引起火灾。车间温湿度一般控制在:温度-20摄氏度-1。
五、油墨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因素
UV油墨胶印在国内起步比较晚,技术体系还不如丝印成熟,至今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工艺数据操作流程,大多数的印刷企业都在边生产边摸索,总结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以下一些事项是我们的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常碰到的问题,需要注意。
1.固化系统的固化效率问题UV胶印机区别于普通印刷机的最大地方是它配置了紫外线固化系统。该系统一般由紫外灯、冷却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组成。紫外灯输出的紫外线波长一般在200-400 nm之间,印刷品表面油墨主要吸收紫外线固化系统中发出的紫外线而固化。所以为了提高固化效率,除了灯管本身的质量要保证外,还要注意以下问题:(1)确保油墨中的光引发剂和紫外灯发出的紫外线相匹配。换句话说就是光引发剂正好对该紫外线的主波长最敏感。这是保证固化效率的先决条件。印刷企业应该向油墨供应商提供印刷机紫外线固化系统的技术参数。(2)合理设置固化系统中每组紫外灯的输出功率。紫外灯输出功率的设置是根据产品表面印刷特性来决定的。一般的原则是在保证产品固化的情况下,尽可能设置小的发光功率,这样做的好处很多,比如:延长紫外灯的使用寿命,减少印刷机组中飞墨固化的可能性,减少紫外线对工人的伤害,节省电能。(3)确保灯管表面干净。因为在印刷机生产作业过程中有些因素可能会造成UV灯管的透明性变差、灯罩的反射性能也变差, 比如:飞墨、尘埃等,导致从UV灯的紫外线输出也逐渐减少,玻璃灯管从透明变到不透明,吸收了所有有用的紫外光。所以在平时的生产过程中应该做好紫外灯的保养工作,可以选择使用棉布蘸取玻璃专用清洁剂或者无水酒精将玻璃灯管表面、灯反射罩清洗干净。
2.安排好印刷色序,增强固化作用,防止串色(1)UV胶印油墨印刷色序按固化难度从大到小排列,即应为白、黑、青、黄、品红,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油墨对UV光透射率不同。对于UV光子,品红色透过率为50%~60% ,黄色透过率为20%~30% ,青色透过率为8%~20% ,黑色透过率为I2%,白色油墨透明度最低,故其透过率由高到低为M、Y、C、BK、W。紫外线透过率直接影响光子对光引发剂的激发能量。因此在胶印中,UV油墨印刷色序应为w、BK、C、Y、M。其目的在于使透光性较差的白墨和黑墨尽可能多地吸收光子,增强其固化作用。(2)常规印刷色序是w、BK、C、Y、M,但如果印刷图案中各色比例差别较大,其中,印刷大面积实地时最易发生串色。遇到这种情况,操作者可根据印刷墨色大小适当更换色序。例如,黄墨容易串上青墨,即可把青版放到黄版后面。(3)专色印刷时,小面积文字或者线条版先印,颜色深、面积小的墨也应该先印,大面积墨放在最后印,可以避免后印时划伤、反拉大面积印版,影响印品外观,同时可以提高套准精度。主色调颜色后印,套准高的颜色先印,这是因为考虑到纸张表面材料与底纸物理性能是不一样的,其纸张上下两层的变形率不同。这样安排可减少由此引起的套准不准,提高产品的印刷质量和出成品率。
3. 确保胶辊、橡皮布、印版、UV油墨的匹配UV油墨的连结料是由不饱和的丙稀酸聚酯组成,这与用在传统油墨中的连结料的溶解性质不一样。UV油墨的连结料会造成胶辊和橡皮布中的人造橡胶膨胀以及印版表面结构的破坏,所以在生产UV印刷品时必须使用UV专用的胶辊、橡皮布、印版、油墨清洗溶剂。大多数胶印机除了印刷UV印刷品外还在印刷普通印刷品。我们在印好UV产品后更换普通印件时要确保胶辊上几乎没有残留的UV油墨,因为一点点的UV油墨都可能造成对普通橡皮布和印版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