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避雷针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建筑物避雷针与可燃物的距离是其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m。
避雷针地线安全距离总共分为3类:一类防雷建筑物为30米;二类防雷建筑物为45米;三类防雷建筑物为60米。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
2. 避雷针的高度是几米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就其本质而言,避雷针不是避雷,而是利用其高耸空中的有利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承受雷击。同时把雷电流泄入大地,起着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的作用。
简单一点说,一级保护是以30米为半径、二级保护是45米为半径、三级保护是60米为半径做弧的保护范围。计算方法避雷针的保护半径与高度(h)有关,以及与所现的滚球半径有关,D为滚球半径(闪击距离)
第一类建筑物为D=30米第二类建筑物为D=45米第三类建筑物为D=60米保护范围采用规范之计算公式:Rx=½{h(2hr-h)}-½{hx(2hr-hx)}其中Rx为避雷针在距离地面hx米处的保护半径(米);hr为滚球半径,根据建筑物类别取值30、45、60;hx为被保护物的高度一般来说,避雷针越高,保护范围就越大,保护效果也越好,但考虑到避雷针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避雷针大多建设在35米-45米之间。
3. 距离避雷针距离
避雷针接地线离墙体距离0.5--1米
4. 避雷针间距多少公分一根
一类防雷建筑的屋顶避雷网格间距为5m*5m;二类的10m*10m;三类的20m*20m。避雷装置(避雷针、避避雷带、避雷线)的选择,一般根据建筑物的特点来选定,比如建筑物是钢筋结构的屋面平顶的,可以用选用Φ 10的热镀圆钢作为避雷带,沿四周女儿墙眀敷 ,如果做避雷网格,一般民用建筑避雷网格间隔20*20m或者16*24m。
5. 避雷针防雷的距离多远
避雷针、避雷带的保护范围是利用滚球法确定的,而避雷网格则是利用法拉第笼的原理设计的,因此,在设计避雷网格时不能一味地追求避雷网格的高度。
实际当中。有女儿墙的的平顶屋,其宽度小于24m时,只需沿女儿墙上部附设避雷带,宽度大于24m时,须在屋面上两条避雷带之间加装明装连接条,连接条的间距不大于20m。
无女儿墙的的平顶房屋,其宽度小于20m时,只在屋顶上附设避雷带,宽度大于20米时,加装明装连接条,间距不大于20m(三类建筑)。符合避雷网格尺寸的大小。
《建筑防雷规范》GB50057-94中规定首次雷击的雷电流参数:一类一200KA;二类-150KA;三类-100KA。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将第一级防护的雷电流威胁值定为200KA,波形为10/350μs,超过该值的概略为1%,就是说,99%的的雷电闪击都包括了。
6. 避雷针安全距离多少米?
20米。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接闪杆,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每一个防雷类别需要的避雷针高度规格都不一样。
20米。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接闪杆,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每一个防雷类别需要的避雷针高度规格都不一样。
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银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出一串电火花。手上还有麻木感。幸亏这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
7. 避雷针的避雷半径多少米
避雷针的高度不是越高越好,因为避雷针的保护角∠是90度,被保护的区域能在保护角覆盖范围之内就是最好的,避雷针的高度是被保护区域半径乘1.3-1.5即可。
例如,被保护区域的半径是50米,避雷针的高度是:50×1.3=65,50×1.5=75,所以这个避雷针高度取70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