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误差一般多少(晶振时间偏差)

海潮机械 2023-01-15 07:50 编辑:admin 118阅读

1. 晶振时间偏差

ppm是个相对偏差,1ppm表示百万分之一,跟百分比一个道理。晶振频率一般以MHz(10的6次方)为单位,所以,标称频率10MHz的晶振,频率偏差10Hz就刚好是1ppm。

2. 32768晶振时间误差

32.768kHz是RTC(实时时钟)晶振,用32.768是因为32768是2的15次幂,可以很方便的分频,很精确的得到一秒的计时。

3. 晶振频率偏移

对一般正品晶振,只要温度不超过120度,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一般不会有明显频偏。更主要是取决于货源品质。好的可以耐受300度半小时。

4. 晶振与时间

有关系。

简而言之,晶振的频率若偏高,时钟就会偏快,反之,若频率偏低,时钟就会偏快。

时钟是否能为我们提供精准时间,完全取决于这颗晶振本身的性能及工作状态。

5. 晶振调整频差

晶振频偏(Frequency Tolerance )指的是晶振频率与晶振本身中心频率的差值。

频偏是频率偏差的简称,也叫频差,即我们所说的晶振精度,该参数是晶振的关键指标。

举例:

晶振12MHz

12MHZ=12000000Hz, 这个数值即为该晶振的中心频率。我们也是依据该数值12000000Hz为参照物来计算该晶振的实际频偏是多少PPM(百万分之…)。反过来,根据晶振参数中的PPM值也可计算出晶振的具体频偏范围,并由此推断出晶振的频率精度是否符合芯片的需求,比如是±10ppm、±20ppm还是±30ppm。

6. 时间晶振频率

时钟周期就是时钟振荡周期=1/12M=0.083us机器周期=12*时钟周期=12/12M=1us

机器周期:在计算机中,为了便于管理,常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一项工作。例如,取指令、存储器读、存储器写等,这每一项工作称为一个基本操作。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一般情况下,一个机器周期由 若干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通常用内存中读取一个指令字的最短时间来规定CPU周期,(也就是 计算机通过内部或外部总线进行一次信息传输从而完成一个或几个微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它一般由12个时钟周期(振荡周期)组成,也是由6个状态周期组成。而振荡周期=1秒/晶振频率,因此单片机的机器周期=12秒/晶振频率

7. 晶振的误差

  晶振指的是芯片内部振荡器,那个一般是内部RC(电容电阻)振荡,这个振荡周期会随电压,温度,湿度等一些因素改变(有的比较大);  外置晶振一般比内部RC振荡精度高并且随电压,温度湿度等变化比较小;  优缺点:  外部晶振稳定,内部晶振的误差比较大,但如果对频率要求不高的话(比如不涉及串口通信和精确定时等的话),用内部晶振就行。  内部时钟,频率受温度等其它影响,但是能省下晶振的钱,还有2个I/O。如果对频率要求不高,一般是优先选用内部振荡。如果要省电,用了SLEEP,那就不能用片上振荡了。

8. 晶振的频偏

晶振的频率若偏高,时钟就会偏快,反之,若频率偏低,时钟就会偏快。时钟是否能为我们提供精准时间,完全取决于这颗晶振32.768KHz本身的性能及工作状态。

若晶振各项电气参数合格,时间仍不准,就需要确认一下它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发生了频率偏差,及是否考虑更换外接电容值与之实现更佳匹配。

9. 晶振精度怎么算时间

晶振用一种能把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晶体在共振的状态下工作,以提供稳定,精确的单频振荡。在通常工作条件下,普通的晶振频率绝对精度可达百万分之五十。高级的精度更高。有些晶振还可以由外加电压在一定范围内调整频率,称为压控振荡器(VCO)。

晶振的作用是为系统提供基本的时钟信号。通常一个系统共用一个晶振,便于各部分保持同步。有些通讯系统的基频和射频使用不同的晶振,而通过电子调整频率的方法保持同步。

晶振通常与锁相环电路配合使用,以提供系统所需的时钟频率。如果不同子系统需要不同频率的时钟信号,可以用与同一个晶振相连的不同锁相环来提供。

10. 晶振频率误差计算方法

不是越高越好。

晶振的频率不能太高的原因是频率越高误差会越大。

晶振是通过电激励来产生固定频率的机械振动,而振动又会产生电流反馈给电路,电路接到反馈 后进行信号放大,再次用放大的电信号来激励晶振机械振动,晶振再将振动产生的电流反馈给电路,如此这般。当电路中的激励电信号和晶振的标称频率相同时,电路就能输出信号强大,频率稳定的正弦波。整形电路再将正弦波变成方波送到数字电路中供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