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频谱仪频率
根据中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规定,对讲机频率一般做如下划分:专业对讲机:V段136-174MHZ;U段400-470MHZ;武警公安用:350MHZ; 海岸用:220MHZ;业余用:433MHZ;集群用:800MHZ;手机:900MHZ/180MHZ;
2. 频谱仪频率计数精确度
电流方向不变、电流大小不变,那叫恒流源,英文是:Constant Current。
恒流源、交流恒流源、直流恒流源、电流发生器、大电流发生器又叫电流源、稳流源,是一种宽频谱,高精度交流稳流电源,具有响应速度快,恒流精度高、能长期稳定工作,适合各种性质负载(阻性、感性、容性)等优点。主要用于检测热继电器、塑壳断路器、小型短路器及需要设定额定电流、动作电流、短路保护电流等生产场合。
3. 频谱仪频率稳定度
这个中心频点有两种说法,一是指波段的中间频率,如430-440的中心频率是435,这个对选择天线很有用,这种情况下就配谐振频率在435MHz的天线最好。
另外还可以指FM调制的中心频率,调频对讲机发射时频率是变化的,这个变化频率的中心频率一般是对讲机当前设定或显示的频率。
4. 频谱仪频率计数器功能
是计量电压。
计量与测量的区别如下:
1、从不同的观点出发,电子测量和计量的内容和对象有不同的分类。
①按频率划分:通常以30千赫左右为界线。30千赫以下为低频测量,以上为高频测量,然而这种界线并无确切的定义。还可以按频率再细分为音频、视频、射频和微波测量,其间的分界也不甚明确,常有交叉重叠,微波频谱高端(300 太赫以上)已与红外和可见光频率相衔接。
在音频段内又可再细分为亚音频(甚低频)、音频和超音频测量。微波测量则又可细分为米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测量。电子测量方法和器具日益向宽频段发展,已能包括从直流到微波频段,因此电子测量按频段分类已日渐失去意义。只有亚音频和亚毫米波测量,作为强调向两个极端发展的特殊情况,还有其特殊意义。
②按具体对象分类:电子测量和计量常按具体的对象(不同的参量)来分类,一般包括四类参量:有关电磁能的量(电流、电压、功率和电场强度等);有关电信号特征的量(频率、相位、波形参数和脉冲参数等);有关电路元件和材料的参数的量(阻抗或导纳、电阻或电导、电感和电容等);有关无源和有源网络性能特性的量(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衰减、增益、相位移和频带宽度等)。
这种分类并不严格,从不同观点来看,同一个量往往可以归入其中的某一类,也可以归入另一类。例如,频率既是交变电磁能的一个属性,又是信号的一个重要特征,也可能是电路元件、材料或网络的特征量。
此外,这几类参量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信号特征参量往往离不开电能量的测量,而元件参量也可以通过网络参量而求得。就连集总参数元件的基本参量如R、L和C等,也常通过测量反射系数来求得。在按参量分类时,也常再按频段或所用的技术再行细分。
③按其他原则分类:电子测量和计量有时也从其他一些观点出发按不同的原则来分类。从电路、信号和系统的理论分析方法考虑,可分为时域测量与频域测量和后出现的数据域测量;从测量技术来考虑,则可分为经典的正弦测量或静态测量、扫频测量或动态测量,脉冲测量或瞬态测量等;若按测量方法,则可分为谐振法测量、电桥法测量和比较(替代)法测量等。
2、特点电子测量和计量除类别繁多、对象复杂而多变外还有一些其他特点。
①量程和频程极宽:例如,电子测量中待测的功率可能小到10瓦(来自深空宇宙飞行器的信号),大到10瓦以上(远程雷达发射机功率),量程达到1:10范围。一般不可能用一种测量方法和一种测量仪器来覆盖整个量程,也不应只建立单一的W(瓦)标准,而应有μW、mW、W、kW、MW 等一系列功率标准。
不过,电子测量仪器中也有能覆盖很宽量程的情况,如一台完善的频率计数器能测量10~10赫的频率,量程为1:10。一般说来,同类的量在不同频段的测量和计量所用的方法和器具往往不同。但也存在不少频程很宽的测量器具,如从音频直到40吉赫的频谱分析仪和 0~18吉赫的标准衰减器等。
②精确度参差悬殊:测量和计量技术的水平、测量结果的可信赖性以及测量和计量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全在于测量或计量的精确度,或者说,全在于测量或计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或误差的大小。电学计量中直流电压的计量,最好的可达10量级。然而,电子计量中精确度最高者为频率计量,最好的可达10量级;日常工作的频率计数器也可达10~10量级。
电磁量易用电子学方法加以变换。例如,数字式电压表就是利用υ/T或υ/F变换技术,把电压变换为时间或频率来测量的。日常工作用的数字式电压表,不确定度达到10的量级并不罕见。而在电磁测量中,0.1级(不确定度为±0.1%)电压表则是珍贵的标准仪器。
利用参量变换技术来获得十分方便而且高度精确的测量手段,是电子测量的一重大特色,这也是电子测量技术迅速渗透到几乎一切计量和测量领域的主要原因。然而,电子计量单位既然都是导出单位,其不确定度就不可能优于它所赖以导出的原始单位的不确定度。
3、另外,视具体的对象和频程、量程的不同,电子测量和计量所能达到的精确度也可能十分悬殊。有些项目如失真度或Q值的常规测量或计量,其不确定度可能劣到10的量级或更差。
③影响量多和影响特性复杂:对测量结果所得量值能产生影响的量称为影响量。影响量通常来自测量系统的外部,如电源电压的起伏、环境温度的变化、外部噪声和干扰等。测量系统本身的某个工作特性,也可能对系统的另一工作特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测量结果。
例如,电压表的频率响应特性和检波特性,都直接影响电压测量结果的量值。另一方面,电子测量器具以及被测对象内部的元件、器件数目甚多,对外界影响也相当敏感。错综复杂的影响量所产生的不良效应有时会成为严重问题。此外,由于电子测量和计量的量程和频程宽,测量器具内部各种影响特性所引起的不良作用有时也可能十分严重。
因此,在许多电子测量和计量中,对环境的控制是必要的,而且有时要求十分严格(见测量与环境)。为了减弱测量系统内部产生的不良影响,必须尽量避免寄生耦合,对输入输出阻抗也要有严格的要求(见测量技术)。
④误差问题较难处理:在电子测量和计量中,由于影响量和影响特性众多而复杂,因而很难充分掌握测量误差。系统误差常带有一定的随机性质,而且不少是属于非正态分布的,不能用经典的概率统计方法处理。此外,由于仪器的生产数量一般不多,难以获得大量采样,因而无法知悉这些非正态误差的确切分布律。
⑤对科学技术新成就敏感:为了获得高精确度,电子测量和计量对科学技术新成就十分敏感,往往率先采用。如采样、锁相、频率综合、相关检波、数字化、自动化等技术,很快就在电子测量和计量中得到应用并日益普遍。
在新技术的引用方面,最突出的是电子计算机和微处理器的应用,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电子测量和计量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而且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避免了漂移的影响;同时也易于进行大量数据采集和重复测量,通过统计分析来减弱随机误差。
利用自动化技术,通过误差模型对测量结果逐个进行误差修正,从而排除了许多系统误差。还可以使测量系统自动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准,乃至自我检定。此外,也便于利用间接测量的原理,从为数不多的直接测量结果出发,通过计算机换算而求得许多其他有关的参量的量值,从而实现多功能测量。
电子测量和计量除对电子学本身的新成就十分敏感外,对于其他学科的成就也吸收得很快,如汲取了原子波谱学的成就,创造、发展了原子频率标准;从光学获得启发而采用了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测量中的准光学技术;低温超导技术在超短脉冲测量中的应用;以及半导体量子干涉器件的应用等。
5. 频谱仪频率测量精度与测量误差
看你想用来做什么了。
最基本的先看频率范围了,选一个能满足你带宽要求的。
看一下频率读数精度,agilent、R&S之类的大厂,给出的指标公式一般比较复杂,如果不想细究的话,看看晶振的老化率,稳定度就行。
电平读数精度应该看一下,多少分贝的最大允许误差。
分辨力带宽的范围和精度也要看一下,主要看范围吧。滤波器的矩形系数也关注一下,低端的一般10倍左右,中高端可以到4或者更低,大概看看就行,基本上一分钱一分货。
6. 频谱仪频率响应
一种是以正弦信号输入待测设备,然后分析设备响应信号的频率成分,可以得到谐波失真。
另一种更简单的测量方法是首先利用带阻滤波器滤除响应信号中的基频成分,然后直接测量剩余信号的电压,将其与原响应信号作比较,就可以得到谐波失真。
7. 频谱仪频率测量精度
分贝仪的国家标准是GB3785-83《噪音表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1984年IEC又通过了 IEC804《积分平均声级计》国际标准,我国于1997年颁布了GB/T17181-1997《积分平均噪音表》。它们与IEC标准的主要要求是一致的。2002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了IEC61672-2002《噪音表》新的国际标准。该标准代替原IEC651-1979《噪音表》和 IEC804-1983《积分平均声级计》。我国根据该标准制定了JJG188-2002《噪音表》检定规程。
按新的标准将声级计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噪音表,积分噪音表,频谱噪音表等,按精度可分为1级和2级,二种级别的噪音表的各种性能指标具有同样的中心值,仅仅是容许误差不同,而且随着级别数字的增大,容许误差放宽。
按体积还可分为台式,便携式,和袖珍式噪音表。
按其指示方式可分为模拟指示和数字指示噪音表。
8. 频谱仪频率分辨率
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前提下,采样频率越高,时域内信号分辨率就越高,采集到的信号就越接近原始信号,在频谱上的频带就越宽,有利于后期频域分析
相位分量的相位改变是不影响该波的频率成分和幅值大小,也就是说,在幅频内的本质是没有发生改变的,所以最终合成的波形幅值频谱是不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