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泄漏报警器安装(氨有毒气体报警安装位置)

海潮机械 2022-12-26 07:23 编辑:admin 297阅读

1. 氨有毒气体报警安装位置

1、液氨存储与装卸装置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使用单位应当设专(兼)职人员管理,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按照TSGR0004、GB/T 20801.5等对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定期进行检测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准使用;

--液氨储罐、输送管道应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对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2、液氨储罐应满足下列要求:

--液氨储罐应设置液位计、压力表和安全阀等安全附件,超过100m3的液氨储罐应设双安全阀,要定期校验,保证完好灵敏。

--安全阀应为全启式,安全阀出口管,应接至火炬系统。确有困难时,可就地放空,但其排气管口应高出8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3m以上;

--根据工艺条件,液氨储罐应设置上、下限液位报警装置;

--日常储罐充装系数不应大于0.85;

--存储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在设置温度、压力、液位等检测设施的基础上完善视频监控和联锁报警等装置。装置中液氨总量超过500吨的,应配备温度、压力、液位等信息的不间断监测、显示和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和连续记录等功能,电子记录数据的保存时间不少于60天。

3、液氨存储装卸区域应加强安全用电管理,并满足以下要求:

--电气、仪表设备以及照明灯具和控制开关应符合防爆等级要求;

--电力电缆不应和液氨管道、热力管道敷设在同一管沟内;

--应急照明灯具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

--设备、设施的电器开关宜设置在远离防火堤处,严禁将电器开关设在防火堤内。

4、防雷接地应符合以下要求:

--液氨罐体应作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间距不应大于18m,并应沿罐体周边均匀布置;

--防雷装置和设施,每季度至少检查1次,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5、静电连接、接地应满足以下要求:

--液氨汽车罐车、铁路罐车和装卸栈台,应设专用静电接地装置;

--泵房的门外、储罐的上罐扶梯入口处、操作平台的扶梯入口处等部位应设人体静电释放装置;

--生产岗位人员对防静电设施每天至少检查一次,车间每月至少检查一次,企业每年至少抽查两次。

6、液氨存储与装卸场所应设置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仪,其安装维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设备、管道的法兰处和阀门组处应设置检测点,其有效距离不宜大于2m;

--有毒气体的检(探)测器安装高度应高出释放源0.5m~2m;

--检测系统应采用两级报警,且二级报警优先于一级报警;

--报警信号应发送至现场报警器和有人值守的控制室或现场操作室的指示报警设备,并且进行声光报警;

--定期校验,加强维护,保证灵敏好用。

7、安全警示标志、标识

7.1现场应在醒目位置高处设置风向标。

7.2应规范设置职业危害告知牌和防火、防爆、防中毒等安全警示标识,并设置警示线。

7.3消火栓、阀门、消防水泵接合器等设置地点应设置相应的永久性固定标识。

8、制度、规程

8.1液氨存储与装卸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消防防火管理制度;

--开具提货单前的资质查验、装卸前的车辆安全状况查验制度;

--装卸过程中的操作制度;

--车辆出厂前的安全核准制度;

--装卸登记制度;

--存储、装卸作业操作规程等。

8.2液氨存储与装卸岗位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要求,车间和科室要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及时修订完善。

8.3液氨储存区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必须执行以下规定:

--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完善厂、车间、班组三级管理体系;

--必须定期进行风险辨识、重大危险源登记和安全评估,随时掌握存储数量、安全状况;

--每季度不少于一次专项检查,及时排查治理隐患,完善监控运行措施;

--编制专项应急救援预案,至少每半年演练一次。

9安全培训

9.1岗位人员应严格岗前安全培训,必须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特种作业人员除取得本单位安全作业证外,还需取得政府主管部门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9.2安全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

--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工作环境、危险因素及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氨《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

--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及对外救援联系方式;

--有关事故案例;

--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9.3外来人员在进入现场前,应由装置所在单位进行作业前的安全教育。

9.4安全防护

根据氨的理化特性及相关规定,液氨存储、装卸岗位应配备相应安全防护用品。

--过滤式防毒面具、防冻手套、防护眼镜应满足每人一副;

--空气呼吸器、隔离式防化服每个岗位至少应分别配备两套;

--现场应设置洗眼喷淋设施;

--岗位应配备便携式氨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应急通讯器材、应急药品等。

9.4.1防护用品、应急救援器材和消防器材等应定点存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校验,及时更新。

9.4.2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消防、应急救援器材。

2. 氨有毒气体报警安装位置要求

氨可燃气体来测的话,常规的量程是0-100%LEL,一级报警值是25%LEL,二级报警值是50%LEL。

按有毒来测的话,常规的量程式0-1000%PPM,一级报警值是80%PPM,二级报警值是160%PPM。 不过报警值可随着自己的要求来设定。

报警器探头主要是接触燃烧气体传感器的检测元件,由铂丝线圈上包氧化铝和黏合剂组成球状,其外表面附有铂、钯等稀有金属。因此,在安装时一定要小心,避免摔坏探头。报警器的安装高度一般应在160—4250px,以便于维修人员进行日常维护。

3. 液氨有毒气体报警器设置规范

可燃气体报警器的低报值一般是25%LEL,高报值是50%LEL

4. 氨有毒气体报警器

氨气是有毒的可燃气体。

     氨气,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密度 0.7710。相对密度0.5971(空气=1.00)。能燃烧,易被液化成无色的液体。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2兆帕,即112.2大气压)。沸点-33.5℃。也易被固化成雪状固体。熔点-77.75℃。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氮气和氢气,有还原作用。有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用于制液氮、氨水、硝酸、铵盐和胺类等。可由氮和氢直接合成而制得,能灼伤皮肤、眼睛、呼吸器官的粘膜,人吸入过多,能引起肺肿胀,以至死亡 。由此可见氨气既属于有毒气体又属于可燃性气体,但是它的毒性要强于可燃性

5. 氨气有毒气体器报警值设置规定

氨水储罐的安全要求,

氨水储罐与其他建筑设备的安全间距应当符合GB 50016-2018表3.4.1的要求,

氨水储罐附近应当设置氨气浓度检测报警仪并与事故排风机自动开启连锁(GB 50072-2010第7.2.1条和7.3.19条),

氨水储罐的上方应设置水喷淋系统(GB 50072-2010第8.3.4条),

氨水储罐应当设置液位计(JB/T 6918-2004及TSG 21-2016)。

6. 氨气有毒报警器安装要求

(1)报警器探头主要是接触燃烧气体传感器的检测元件,由铂丝线圈上包氧化铝和黏合剂组成球状,其外表面附有铂、钯等稀有金属。因此,在安装时一定要小心,避免摔坏探头。

(2)报警器的安装高度一般应在160—4250px,以便于维修人员进行日常维护。

(3)报警器是安全仪表,有声、光显示功能,应安装在工作人员易看到和易听到的地方,以便及时消除隐患。

(4)报警器的周围不能有对仪表工作有影响的强电磁场(如大功率电机、变压器)。

(5)被测气体的密度不同,室内探头的安装位置也应不同。被测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时,探头应安装在距屋顶750px外,方向向下;反之,探头应安装在距地面750px处,方向向上。

7. 氨气浓度报警器安装位置

氨气对畜禽产生影响的起始浓度是25ug/kg,而100ug/kg的氨气浓度对生长性能的影响非常明显。对一栋密闭式种猪舍部分有害气体对猪生长性能实验研究表明,50ug/kg氨气水平可使小猪的生长效率减少12%;100和150ug/kg氨气水平,可使小猪的生长效率减少30%。

因此,在养殖场建议安装氨气检测报警器,时刻监测氨气浓度。

8. 氨有毒气体报警安装位置图

正常情况下脱硝氨区设置氨气泄漏浓度检测仪,其量程在0~100ppm,一般可设置两级报警,一级报警值一般为25ppm,二级报警值一般为50ppm,TWA值(平均一个工作日暴露于有毒气体累计为基础的时间加权平均值)一般为25ppm,STEL值(用户5-15分钟时间段为基础的短时间暴露气体极限)一般为35ppm。很多检测仪也可以自行设置报警值,根据用户需要合理选择。

9. 氨水有毒气体报警

一般一氧化碳报警器0-1000ppm的厂家设置报警点低报是50ppm,高报150ppm;有些是35ppm,高报200ppm

一般设在1000ppm以下。

一氧化碳检测仪是一款高亮度液晶指示,可以灵活配置多种不同气体传感器的气体检测仪器。仪器可连续检测有毒气体、氧气、易燃易爆气体浓度,随时观察现气体浓度值。它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煤矿、冶金、造纸、消防、市政、电信、食品、 纺织等行业。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分子量28.01,密度1.250g/l,冰点为-207℃,沸点-190℃。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

10. 氨有毒气体报警值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氨为30mg/m3(合39.53ppm)。

氨气属于有毒有害气体,由于阀门、法兰垫长时间运行、腐蚀变化影响等有可能引发的氨漏泄露可能引起身体健康危害,如中毒、窒息、爆炸等;除此之外,氨气泄露还会造成大气、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的污染。以人的身体健康为例,氨气泄露对人类的健康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