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气管道设计规范(暖气管道设计规范最新版)

海潮机械 2022-12-21 15:25 编辑:admin 269阅读

1. 暖气管道设计规范最新版

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中有规定,1、详见该规范第9.11.10条的表9.11.10. 热力管道(有保温)与电缆桥架的最小净距0.5M。

2、该规范第9.11.4条规定: 电缆桥架(梯架、托盘)水平敷设时的距地高度一般不宜低于2.50m,垂直敷设时距地1.80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但敷设在电气专用房间(如配电室、电气竖井、技术层等)内时除外。

2. 暖气管标准

1.国家规定城市及县城区供热标准是18度-16度以上。

2.暖气温度标准一般根据地区、回水流速、水压、当天的气温而异。主要考虑最后达到的室温就可以了。国家要求北方的最低供暖室温是:住宅16摄氏度以上,写字楼商场20度以上。但人身舒适的室温应在25至22摄氏度

3. 暖气管的铺设设计规范

开发商在安装暖气时,分两种情况,一是挂暖,挂暖入户后一般都是一寸管,另一种是地暖,地暖铺设的都是六分管,而且都是耐高温的PPR管。

4. 暖气管道设计规范最新版本

给水管道对接短管长度规范要求,也就是管道焊缝间距,当管道公称直径大于等于150时应当大于等于150mm,当管道公称直径小于150时应当大于管道外径,且不小于100mm,详细参见GB 50235-2010第6.0.2条。

分类常用电伴热针对不同的管道(罐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自限温此伴热带随温度升高电阻变大功率变小,由于其启动时电流较大,所以使用长度一般不超过100米,伴热带可随意剪切,无论多长,通上额定电压都能发热。

并联式此伴热带两根(或三根)平行的绝缘铜绞线作为电源母线,PTC特性发热丝缠绕在骨架上,每隔一个发热节长度为母线交替连接,形成连续的并联电阻,此伴热带使用长度10-800米左右。

5. 暖气管线设计规范

供暖主管道选择的口径大小一般是由供暖公司进行规划设计的,一般一个楼层有多少户人家需要多大的工人面基,然后暖气公司根据供热面积,还有就是暖气管道承受的压力来选择口径的大小,户主不需要关心供暖主管道的口径大小,一般在入户的主管道的供暖管道,一般是选择25毫米的管道,公共区域的供暖主管道的话,由供暖公司协商,一般是100毫米左右的主管道。

6. 水暖管道设计规范

DN200焊管支架间距:

1、无保温的219X6管最大间距10米;

2、有保温的219X6管最大间距8米;

7. 暖通管道设计标准

一、采暖

(1)基本要求:

1)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宜设集中采暖系统。设置集中供暖的新建住宅应设置分户热计量和室温控制装置。其它公共用房和公共空间的采暖系统应单独设置,并应设置计量装置。

2)居住建筑,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低于—6.0℃的地区,楼梯间应采暖。入口处应设置门斗等避风设施。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0.1~—6.0℃的地区,楼梯间不采暖时,楼梯间隔墙和户门应采取保温措施。

3)室内采暖计算温度可按下表:

(2)热源:

1)热源优先选用城市热网或工业余热、废热。有条件时,采用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2)当热源的热媒参数与所要求设计参数不一致时,应设换热站。换热站的位置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区域。

3)应采用热水作热媒,供水温度宜≤85℃,当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时应≤60℃。

根据住宅设计要求和国家消防设计标准,介绍了住宅暖通设计中所包含的内容和在设计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以使住宅暖通设计更加贴合用户角度,更安全,合理,人性化.

(3)集中采暖方式:

1)散热器采暖:

应采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散热器。采用铸铁散热器时应选用内腔无粘砂型。采

用钢制或铝制散热器时应采取防腐蚀措施。

散热器应尽量布置在外窗下,及以优先布置在采暖负荷较大的部位为原则,进深较

大的房间可在内外两侧分别布置散热器。汽车库散热器应高位安装,落地安装时需采取防撞措施。

散热器的进水支管上应安装恒温控制阀。

2)地面辐射采暖

户内的供水温度应≤60℃, 供回水温差应≤10℃。

进深大于 6m 的房间,宜以距外墙 6m 为界分区,分别计算热负荷和布置管线。加热管的布置应优先将高温段布置在外墙侧,使室内温度分布均匀,宜采用回折型、平行型布置方式。

在邻近外墙、外窗处,管间距可以适当缩小,其它区域可以适当扩大。最大间距不宜超过 300mm,布管密集的边界区域一般距外墙 1m 以内,且地面温度不超过限值。

(4)系统形式及划分

1)系统竖向高度不宜超过 50m,散热器承压能力不宜大于 0.8MPa。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时,亦不宜大于 0.8MPa。超过时宜竖向分区设置。当必须超过时,应校核散热设备和管道的最大工作压力, 超出部分采用相应承压能力的散热器和管材、管件等。

2)住宅分户计量宜采用共用立管的下供下回双管系统,立管顶端设排气阀。每组共用立管的负荷尽量接近。共用立管不应布置在住宅内,各户内系统的入口装置宜安装在户外管道井内。户内系统宜采用水平双管系统、水平单管跨越式散热器系统或低温地面辐射采暖系统。

3)采暖供回水管道设在管井内及不采暖房间、 有冻结危险的地方应做保温。敷设在垫层内的管道宜有保温措施。

4)分户计量户内采用水平双管式同程系统时,每组散热器供水管上应安装高阻力温控阀。

5)户内埋地采暖管道宜采用塑料管材,埋地部分不应有接头,宜外加塑料套管或采取绝热措施,明装管道宜采用热镀锌钢管螺纹连接。与钢制散热器系统共用同一水系统或与锅炉直接连接时,塑料管宜有阻氧层或水系统中添加除氧剂。埋地采暖水平管当与其它管道交叉时,其它管道应避让绕过。

6)采暖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室。变配电室需设置采暖时,不应采用对片式散热器,室内亦不应有阀门、泄水、放气等装置,管道应焊接。

(5)热计量方式

1)单元热力入口宜供水干管上设置两级过滤器、水力平衡阀,回水管设置过滤器、热计量总表。热计量表的公称流量可按设计流量的 80%选用。热计量总表宜采用超声波流量计。

2)户内入口装置包括供水锁闭调节阀、过滤器、户用热计量表、回水锁闭阀,热量表的流量传感器宜安装在回水管上,过滤器应设于表前。

超高层建筑体型巨大,功能复杂,容纳人员众多,投资十分庞大。超高层建筑绝不是普通建筑的拉伸或简单叠加,在一般建筑物中的一般问题,到了超高层建筑中都可能成为特殊问题,需要特别处理。

二、空调

(1)别墅、叠式别墅、 花园洋房、复式花园洋房等宜预留中央空调室外机的安装位置。空调形式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确定。空调室外机位置应考虑必要的维修及进、出风空间。

(2)应对各空调区域进行逐时负荷计算,并宜考虑同时使用系数。宜考虑新风的设置。

(3)冷凝水及室外机的化霜水原则上应统一收集排放,别墅、 多层或高层住宅空调系统的冷凝水可统一收集至空调室外机位置或附近卫生间管井设立管排放。

(4)有条件时可考虑采用风冷热泵、地源热泵等小型中央空调系统。

8. 暖气管道标准规范

供暖管道标准如下:

供水温度不应超过60度.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宜采用35~50℃,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否则对采暖系统会有损伤。暖属于低温辐射供暖方式,进水温度最好不要超过60℃,水温过高对地暖采暖系统损伤较大,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地暖爆管。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9. 暖气管道设计规范最新版下载

室外供热管网施工中管道安装有哪些要求?

管道安装:

(1)架空敷设的供热管道安装高度,如设计无规定时,人行地区,

不小于2.5m;通行车辆地区,不小于4.5m;跨越铁路,距轨顶不小于6m。

(2)地沟内的管道安装位置,

其净距(保温层外表面)与沟壁 100~150mm;与沟底 100~200mm;与沟顶(不通行地沟) 50~100mm;与沟顶(半通行和通行地沟) 200~300mm。

(3)管道应先在沟边进行分段焊接,

每段长度在25~35m范围内。放管时,将绳索的一端固定在地锚上,并套卷管段拉住另一端,用撬杠将管段移至沟边。放好滑杠,统一指挥慢速放绳使管段沿滑杠下滚。为避免管道弯曲,拉绳不得少于两条,沟边不得站人。沟内管道焊接时必须清理管腔,管道找平、找直。焊接处要挖出操作坑,其大小要便于焊接操作。

【补充】

可通行管沟:这种管沟的特点是人可站在沟中进行安装、检修管道。

不通行管沟:这种管沟人不能站在沟内进行安装、检修。不通行管沟容积小,最小深度为0.45m。

半通行管沟:型式介于可通行管沟与不通行管沟二者之间,半通行管沟的净高一般不小于1.6m

10. 暖气管道设计规范最新版本下载

暖气管道进出水支管若是“地热”循环水的那进水管要缓缓走弯儿,确保水流快速循环。若是暖气片进入管要稍向上倾,而回水管则相反,这样也促进水的循环使暖气片放热面全效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