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放大饱和截止视频

海潮机械 2023-03-30 03:41 编辑:admin 261阅读

一、三极管截止或饱和时电流放大倍数小于等于一,为什么大家都说三极管在作驱动(开关管)时有电流放大作用?

“三极管截止或饱和时电流放大倍数小于等于一”,这句话有误,放大倍数的定义是“在三极管的放大区”,三极管共有三个区,即:截止区,放大区,饱和区。截止区无电流(或电流几乎没有),所以不能放大。饱和区电流已经饱和不能再增大,所以说“

三极管在作驱动(开关管)时有电流放大作用”这句话指的就是在放大区。

二、三极管饱和、截止、放大时各有什么特征?

三极管的作用就是放大信号的,所以,放大状态应该是常态,最常用的状态。而三极管的另一个作用是相当于开关,特别是在数据电路中,三极管就工作在开关状态。而开关状态就是饱和,截止这两种,要结合应用,只是一种就没有什么用了。饱和导通就是开关打开,而截止就是开关闭合了。

三、怎样知道三极管是饱和、放大、截止的?

以共发射极电路为例,测试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电压,电压约等于电源电压为截止,如果只有零点几伏(不同三极管饱和压降不同)且远低于电源电压为饱和,在两者之间则为放大。

四、知道三极管各引脚电压,怎么确定管的工作状态(放大截止饱和损坏)?

如果无有参数这只能扣自己的经验了,点一下吧!

判断三极管处于放大、截止、饱和、损坏,我个人一般是这样判断的,三极管的基极—射极Vbeo开启电压压降是0.7V,即超过0.7V它是从截止转向放大或饱和,相反就是截止。例:1V、1.7V、2V、2.5V、3V,这些电压前三个一定是放大,后的具体要看一下你的管子放大倍数是否很大,如果是很大的,它有可能会去到饱和了,损坏在电路上是这样检查的,如果基极有1V或2V电压时这时进入放大状态导通测量集电极电压是否比供电电压少,如果是这正常的,因为三极管导通是产生压降的,如果一点都不变的话,这管子坏了或放大倍数很差,但如果管子发射极接地的,测量集电极的电压是0V的,这说明这个管子肯定是坏了短路了,如果基极无电压或无超过其开启电压0.7V,集电极电压很少远低于供电电压,这说明了这管子击穿了,反知如果基极加了超过开启电压0.7V,集电极电压接近电压的,这说明了这管子断路。

五、怎么样才能判断三极管是工作在放大区,还是饱和区还是截止区?

1.截止状态所谓截止,就是三极管在工作时,集电极电流始终为0。此时,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电压接近电源电压。对于NPN 型硅三极管来说,当U be在0~0.5V 之间时,I b很小,无论I b怎样变化,I c都为0。

此时,三极管的内阻(Rce)很大,三极管截止。当在维修过程中,测得U be低于0.5V 或Uce接近电源电压时,就可知道三极管处在截止状态。

2.当 U be在0.5~0.7V 之间时,U be的微小变化就能引起I b的较大变化,I b随U be基本呈线性变化,从而引起I c的较大变化(I c=βI b)。

这时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电阻(Rce)随U be可变。当在维修过程中,测得U be在0.5~0.7V 之间时,就可知道三极管处在放大状态。

3.饱和状态

当三极管的基极电流(I b)达到某一值后,三极管的基极电流无论怎样变化,集电极电流都不再增大,一直处于最大值,这时三极管就处于饱和状态。

三极管的饱和状态是以三极管集电极电流来表示的,但测量三极管的电流很不方便,可以通过测量三极管的电压U be及U ce来判断三极管是否进入饱和状态。当U be略大于0.7V 后,无论U be怎样变化,三极管的I c将不能再增大。

此时三极管内阻(Rce)很小,U ce 低于0.1V,这种状态称为饱和。三极管在饱和时的U ce 称为饱和压降。当在维修过程中测量到U be在0.7V 左右、而U ce低于0.1V 时,就可知道三极管处在饱和状态。

六、什么是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如何避免?

失真情况的产生是静态工作点设置不当造成。

1、截止失真是因为Q点太低,副半周时候管子进入截止状态导致,通过适当减小RB电阻值增大基极电流改善;

2、饱和失真是因为Q点太高,正半周时候管子进入饱和状态导致,通过增大RB电阻间学校基极电流改善;

3、Q点位置适中的时候外加输入信号太大,使正负半周某段时间范围内管子分别进入饱和状态和截止状态产生了双向失真,通过输入端接分压电路降低输入信号幅值,或适当增大直流偏置电源电压即可解决。

七、三极管放大区截止区饱和区的判断方法?

三极管做放大信时就工作在放大区,做开关管时,工作在两个区,开关开是饱和区,开关,关是工作在截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