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林顿三极管开关电路(达林顿电路图)

海潮机械 2023-01-17 00:18 编辑:admin 300阅读

1. 达林顿电路图

原理TD62083AGF是东芝的一款达林顿型驱动芯片,输出50V和500mA的电压电流规格,能驱动一些继电器或LED等。有8个NPN型达林顿阵列,属于无源器件,因此可采用集电极输出,或者是发射极输出,如果采用集电极输出则每个通道都需要单独备一个VCC。

2. 达林顿结构驱动继电器电路图

大概1W左右吧。用复合管可以直接驱动。驱动24v继电器大约需要几十毫安的电流,十几微安的信号需要放大1000倍以上,达林顿管(或复合管)的放大倍数都大于1000。 (2)、如果信号电压够大可以使用场效应管驱动。 (3)、如果信号电压和电流都很弱,可采用运放(或比较器)推动三极管。

3. 达林顿接法电路图

控制电机需要电机驱动电路,Arduino为驱动电路提供控制信号。小直流电机可以用晶体管来驱动,选择TIP120达林顿管作为电机的驱动器件。Arduino具有PWM功能的6引脚来控制TIP120的通断,从而控制电机的启停和转速。注意要在直流电机正负极两端接一个续流二极管防止反电动势冲击。

将直流电机、TIP120、电阻、二极管、Arduino和面包板拖入工作区域,按照电路图连接导线。注意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机的正极,续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电机的负极。

点击开始模拟按钮,电路处于工作状态,转动电位计观察电机转速。发现电机转速随着电位计的变化而变化,并且电机轴在转动。这样电机就动起来了,并且的动的快慢任你控制。

4. 达林顿接线图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 两个NPN三极管共 C极 串联放大电路 实际使用中,这类组合主要是做 开关作用 放大的工作以被其他电路所取代 常见用于使用数字信号控制 步进电机 因数字信号的驱动电流不高所采用 换个层面理解就是:就是一个三极管,只是基极只需要很小的电流 1mA 就饱和导通了 而且饱和导通的负载电流可以很大。

这么理解就好办了。

5. 达林顿驱动电路示意图

若VIN+正常输入,脚14没有过流信号,且VCC2-VE=12v即输出正向驱动电压正常,驱动信号输出高电平,故障信号和欠压信号输出低电平。首先3路信号共同输入到JP3,D点低电平,B点也为低电平,50×DMOS处于关断状态。此时JP1的输入的4个状态从上至下依次为低、高、低、低,A点高电平,驱动三级达林顿管导通,IGBT也随之开通。

若IGBT出现过流信号(脚14检测到IGBT集电极上电压=7V),而输入驱动信号继续加在脚1,欠压信号为低电平,B点输出低电平,三级达林顿管被关断,1×DMOS导通,IGBT栅射集之间的电压慢慢放掉,实现慢降栅压。当VOUT=2V时,即VOUT输出低电平,C点变为低电平,B点为高电平,50×DMOS导通,IGBT栅射集迅速放电。故障线上信号通过光耦,再经过RS触发器,Q输出高电平,使输入光耦被封锁。同理可以分析只欠压的情况和即欠压又过流的情况。

6. 简述达林顿电路的特性

ULN2003是大电流驱动阵列,多用于单片机、智能仪表、PLC、数字量输出卡等控制电路中。可直接驱动继电器等负载。

输入5VTTL电平,输出可达500mA/50V。

ULN2003是高耐压、大电流达林顿系列,由七个硅NPN达林顿管组成。 该电路的特点如下: ULN2003的每一对达林顿都串联一个2.7K的基极电阻,在5V的工作电压下它能与TTL和CMOS电路 直接相连,可以直接处理原先需要标准逻辑缓冲器来处理的数据。

ULN2003 是高压大电流达林顿晶体管阵列系列产品,具有电流增益高、工作电压高、温度范围宽、带负载能力强等特点,适应于各类要求高速大功率驱动的系统。

7. 达林顿管应用电路

3DD159C是硅NPN型低频大功率管,最大工作电流只有5A,我不知你的后级供电电压是多少,如果带4欧姆负载时,发热严重,估计是以下几点:负载标值偏离标称值,超过最大工作电流;放大器自激,需要检查RC消振电路;散热器没装或散热不良,还有一点,负反馈回路要检查一下!其实,工作电流小,在输出功率小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的,只不过在大功率输出时,容易烧毁而已,你说的发热,我不知道是在哪种情况下发生的,如果发热严重与输出功率无关,就是自激,如果在小音量时,发热变小,就是末级功放管工作电流小所致,换一只大功率的就行了,另外,你在调试时,可以把4欧姆负载改用8欧姆负载(最好用假负载代替扬声器,以免烧毁扬声器),也能找到发热原因!

8. 达林顿管电路图

一般情况下,功率放大器里面有许多的电子器件。例如:二极管、三极管PNP和NPN型、电阻(R)、电容C等等。R7 370 应该是 R7电阻,阻值为370欧姆。

自己找电路图如果是自己动手准备做功放准备学习的话,比较麻烦,耗时较长,里面可以学到许多电子知识:整流桥、变压器的使用等等。下面这个是一个简单的功放电路的原理的讲解:

由VT1、 VT2组成差动放大电路,每管静态电流约为0.5mA。R3为VT1的集电极负载电阻,VT1与推动级VT4之间为直接耦合。输出级由两只型号相同的 NPN型大功率晶体管VT5、VT6组成,而没有采用互补对称推挽电路。输出管VT6对于负载(扬声器)来说是共发射极电路,而VT5则是射极输出电路,因此是不对称放大。但实验测试表明,整个放大电路在取消C大环负反馈(将R5短路)时的开环失真却很小,而且主要是偶次谐波失真。这个功劳应该归功于推动级电路。推动电路是本机最具特色的电路,它的作用和效果与传统的RC自举电路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VT4为集-射分割式倒相电路,分别由其集电极和发射极输出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信号。VT4对于输出管VT6来说为射极输出电路,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从VT4集电极输出的信号通过交流电阻很小的发光二极管VD1,加到输出推动管VT3的基极。VD1的正向导通压降约为1.9V左右,可看作一个噪声很小的稳压二极管,它使得VT3的发射极电阻R7两端的直流电压UEC基本不变,约比VD1的稳压值小0.7V。对交流信号而言,R7是与VT3的发射结电阻相并联的。VT3和VT5组成同极性达林顿式复合管。因此推挽放大的上臂是由一级共射放大电路(VT4)和二级射极输出电路(VT3、VT5)构成的,而推挽电路的下臂是则由一级射极输出电路(VT4)和一级共射放大电路(VT6)构成,可见是不对称的推挽放大电路。故在选择放大管时,这几只管子的电流放大系数也不必配对。这一点在工厂大批量生产时尤为重要,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该样机各管β值如下:β1=β2=110, β3=50,β4=90,β5=70,β6=90。也就是说,要把β值较大的管子优先安排为VT4和VT6。该功放电路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约为504,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由R4和R5决定,约为15.7。甲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的理论最高效率为50%,该样机实测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11V,折合成输出功率约为15W(8Ω),静态功耗约为40W,因此最高效率为37.5%。当无信号输入时,效率为零,40W功率几乎全部消耗于两只输出管上,因此要加上足够面积的散热器,并且保证通风情况良好。

功放的原理比较复杂可以给你推荐首先购买一些功放模块,供电后连上喇叭,先试着了解一下原理后,自己再动手亲自做。下面是小编给你的一个15w的小型功放模块的搭配:

(1)功放模块

(2)电源的选择:由于这个功放模块是9v----15v的直流电源供电,因此一般家里的路由器的电源都是12v,有的话这个即可,没有的话淘宝上买一个也行,一般都是10---30价格不等,主要是供电电流的大小不同。

(3)音响喇叭的选择,根据功放模块的选择的功率大小为15w,所以;喇叭选择一个15W左右的即可,如果喇叭功率过大的话声音会比较小。如果预算较少的话,可以选择一个音质一般的

如果想使用低音效果和外观比较漂亮的可以选择车载低音效果更佳强烈的。

(4)音频线的选择,普通双公头的音频线一根。

(4)最后将以上配件DIY调试好以后,将音频线插入手机,功放模块正常供电后即可播放喜欢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