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织技术(棉纺织技术期刊官网)

海潮机械 2022-12-20 22:51 编辑:admin 237阅读

1. 棉纺织技术

现代纺织技术主要研究纺织材料、纺织工艺、针织物设计、纺织品检测与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现代纺织技术领域进行现代纺织业工艺设计、产品开发、技术管理等。例如:针织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针织品贸易等。

课程体系

《纺织材料学》、《纺纱工艺》、《机织工艺》、《纺织企业管理》、《纺织品贸易》、《现代纺织机电技术》、《纺织品检测》、《染整工艺学》、《纺织纤维》、《纹织CAD》、《纺织品经营与贸易》。

2. 棉纺织技术期刊官网

中国纺织出版社:国家一级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创立于1953年,是集图书、期刊、音像电子、数字出版为一体的综合性出版社。

该社出版图书包括纺织工程、染化工程、服装服饰、工艺美术、经济管理、大众生活六大板块。除出版产、学、研一线服务的科学技术类图书、工具图书、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类教材、教辅外,还出版了大量面向大众的实用类社科图书。

3. 谁在海南岛学会了黎族人民的棉纺织技术

纺织业的祖师是黄道婆。   黄道婆(1245~1330年),又名黄婆或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黄道婆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师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   后人评价   封建正史对科学技术有着一种无知的轻蔑,再加上对下层劳动人民的顽固偏见,所以对黄道婆这样一位伟大的纺织革新家及其杰出贡献,正史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这是我国历史学的普遍性的遗憾。但人民是公正的,“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是上海一带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的一首歌谣。这首歌谣歌颂的就是表达了人们对黄道婆为我国棉纺织技术作出卓越贡献的感激。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巨大贡献,赢得了当地劳动人民深情的热爱和永久的纪念。   黄道婆死后,大家举行了隆重的公葬,并且在乌泥泾镇替她修建祠堂,叫先棉祠。以后其他许多地方也先后为她修建祠堂,(上海县港口镇建有黄母祠)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对这位棉纺织业的先驱者的感激和怀念。解放后,上海人民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劳动妇女,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重修了黄道婆的坟墓,种了树,建了墓园。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供后人瞻仰。黄道婆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勤奋、聪明、慈爱、无私的杰出典型,她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留在广大人民的记忆中。

4. 棉纺织技术什么时候出现

纺织

大体分为纺纱与编织两道工序,中国纺织的起源相传由嫘祖养蚕冶丝开始,考古则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考古遗址上发现了骨针,为已知纺织最早的起源,至新石器时代,发明了纺轮,使得冶丝更加便捷,西周则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机:纺车、轈车,汉朝时发明了提花机,宋朝宋应星编撰天工开物将纺织技术编入其中。中国最著名的纺织品莫过于丝绸,丝绸的交易带动了东西方的文化的交流与交通的发展,也间接影响了西方的商业与军事。英国工业革命前期出现了分工细致的工厂,然而6-8个纺工生产的棉纱只能供给1个织工织棉布,引起所谓的“纱荒”。1765年一位叫做哈格里夫斯的英国织工发明了一种新式的纺纱机,他用自己女儿的名字命名了这台机器,即著名的珍妮纺纱机。新型纺纱机与的改良与发明带动了英国纺织业的发展,间接影响了日后印度甘地不合作运动的发生。

5. 棉纺织技术是哪个民族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古代希腊人、罗马人就称我国为“塞里斯”,意即“丝国”。罗马的大奴隶主们把我国运去的丝绸视为无上珍品,可是直到五世纪,他们还不知道丝是从蚕儿嘴里吐出来的呢。

公元前3000年 - 传说公元前三千年,黄帝的妃子-嫘祖,发明了“育蚕治丝”的方法,把蚕丝作为纺织的原料。 这说明蚕丝的应用在我国已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了。 全世界公认我国最早发明养蚕治丝, 欧洲称我国为“丝国”。

6. 棉纺织技术是核心期刊吗

东华大学学报中文版是核心期刊。

东华大学学报杂志是由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

东华大学学报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众多的栏目设置,东华大学学报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东华大学学报栏目设置:纤维与材料工程、 纺织与服装工程、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 机械与制造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与管理工程、 基础科学。

7. 元朝谁改进棉纺织技术

元代纺织家黄道婆掌握并改进棉纺织技术,并向松江的纺织从业者传授相关技艺。加上松江当地棉布印染技术的发展,使得松江成为当时棉纺织制品的中心并产生很大影响。

8. 黄道婆棉纺织技术

元代,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因为元代黄道婆从海南岛黎族人民那里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黄道婆故乡松江地区逐渐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

9. 棉纺织技术最早出现在哪里

分为纺纱与编织两道工序,中国纺织的起源相传由嫘祖养蚕冶丝开始,考古则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考古遗址上发现了骨针,为已知纺织最早的起源。

至新石器时代,发明了纺轮,使得冶丝更加便捷,西周则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机:纺车、轈车,汉朝时发明了提花机,宋朝宋应星编撰天工开物将纺织技术编入其中。中国最著名的纺织品莫过于丝绸,丝绸的交易带动了东西方的文化的交流与交通的发展,也间接影响了西方的商业与军事。

英国工业革命前期出现了分工细致的工厂,然而6-8个纺工生产的棉纱只能供给1个织工织棉布,引起所谓的“纱荒”。1765年一位叫做哈格里夫斯的英国织工发明了一种新式的纺纱机,他用自己女儿的名字命名了这台机器,即著名的珍妮纺纱机。新型纺纱机与的改良与发明带动了英国纺织业的发展,间接影响了日后印度甘地不合作运动的发生。

10. 棉纺织技术期刊

《纺织导报》算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也算是 国家级核心期刊。主办单位: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Pж(AJ) 文摘杂志(俄)(2014)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2014年版

11. 黄道婆在哪里学会了黎族人民的棉纺织技术

南宋末年的黄道婆改良了纺织技术。

历史记载的黄道婆,又称黄婆。生于南宋末年淳祐年间(约公元 1245年),是松江府乌泥泾镇(今闵行区华泾乡)人 。

元朝时期,黄道婆从海南崖州归来,从黎族学习并改良了棉纺织技术,并传授给当地百姓。

黄道婆之前,中国也有棉纺织技术,但比较落后,效率很低,丝绸价格昂贵,普通百姓还是穿麻为主。黄道婆改进纺织工具、改良纺织技术,全面解决了脱棉籽、弹棉花、纺纱、织布4道主要工序的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