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庆矿山分布
安庆人路过答一发楼主说的两块飞地,分别是位于安庆怀宁县月山镇的安庆铜矿,以及位于池州贵池区的铜山镇。这两块飞地都是因为发现有铜矿且在七八十年代那个特殊年代划给铜陵管辖的。由于诸多原因,例如便于管理铜矿资源,减少折腾,维护稳定,所以两块飞地一直就留给铜陵了
2. 安庆铜矿矿区
枞阳县,古称宗子国,安徽省铜陵市辖县。
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大别山之东南麓,东与铜陵市郊区接壤;西以白兔湖、菜子湖与安庆市桐城市共水;西南一隅与安庆市宜秀区、迎江区毗邻;北与芜湖市无为市、合肥市庐江县两县市接壤;南与池州市贵池区隔江相望。
总面积1473.43平方千米。截止2021年1月,枞阳县辖15镇1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枞阳县常住人口为46.9051万人。2020年,枞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8.24亿元,同比增长3.2%。
枞阳县以矿产资源储量丰、矿种全而闻名。已探明的矿种主要有铜、铁、金、铀、煤、明矾石等,县内铜矿点很多,主要产于火山岩中,偶见于正长岩中,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等有一定储量。
枞阳县有浮山风景区、白云崖、大青山、岱鳌山、旗山、望龙庵、陈氏宗祠、汉武帝射蛟台、陶侃洗墨池、三国吕蒙城遗址等名胜古迹。
有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方以智、“桐城文派”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以及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章伯钧、外交家黄镇、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美学家朱光潜等著名人物。
3. 安庆矿山分布图高清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人。
正威国际集团创始人,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主席,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深圳市工商联副主席,深圳市企业联合会、深圳市企业家协会会长,广东省安徽商会创会会长,深圳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创会会长
4. 安庆矿业公司
该矿地处安徽省池州市境内,位于东经117°16’5”,北纬30°26’6”,矿区面积南高北低,呈阶梯形。 总面积34.6平方公里,其中矿山建筑用地3.13平方公里。现在人口1.8万人,铜山交通位置十分便利,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从旁日夜奔腾,矿山专用码头位于长江主航道,岸线长度750余米;秀丽的秋浦河流淌于侧,318国道贯穿其间,京九铁路、安庆长江大桥濒临周边,在建的铜九铁路、沿江高速公路横贯铜山。
5. 安庆铜矿储量
铜是一种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的金属。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自然界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即铜矿石存在。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
同样今天的生活中也处处离不开铜,以下是整理的六大产铜基地。
古代中国的“金库与兵器库”——山西中条山铜基地
中条山在夏商时期,人们已经聚集在中条山一带,从事采掘铜矿和炼铸生活。战国时期魏国凭借中条山的铜矿,率先崛起于战国七雄之中。中条山被称为古代中国的“金库与兵器库”。
中条山铜矿集中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南缘,北临吕梁、恒山、五台、阜平地区,西邻鄂尔多斯地块,向南紧接纬向巨型秦岭褶皱造山带,大地构造位置独特,是中国重要的铜矿产地之一。区内复杂的地质条件造就了超常富集的多类型成矿系统,如铜矿峪超大型铜矿床、胡家峪-篦子沟型中型铜矿床、落家河中型铜矿床等。
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金、钼、长石、大理石、石英等数十种,储量颇丰。
持续开采时间最长的古铜矿——湖北大冶铜绿山
铜绿山又名“铜录山”。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中最古老的矿井距今3200多年,可上溯至商代晚期,经西周、春秋、战国直到西汉,隋唐以后在早期遗址上继续开采,前后延续了13个世纪之久。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采掘年代最长、冶炼工艺水平最高、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铜矿遗址,推翻了“青铜文化西来说”。
湖北大冶铜基地包括大冶、黄石、阳新地区,该地域铜矿资源丰富,已探明铜储量共计360多万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现拥有“六矿两厂”,即铜录山、丰山洞、铜山口、赤马山、大冶铜厂、新冶等大中型铜矿山和一个铜冶炼厂、一个铜材加工厂。
然而,由于矿山资源的枯竭,2008年大冶被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实施转型升级。
中国古铜都——安徽铜陵
安徽铜陵历史悠久,因铜得名、以铜而兴。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
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铜文化已成为城市文化的核心元素。
铜陵区域地处长江中下游,建造条件好,资本丰富。现已探明的铜官山、狮子山、大团山、冬瓜山、凤凰山、新桥、贵池、安庆、琅琊山、沙溪等一批大中型矿床合计铜储量300多万吨,是全国八大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之一。
2009年,铜陵被国务院列入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现在铜陵基本上没矿可挖。
“铜泉之源”——甘肃白银厂铜矿
白银矿产开采据传始于汉朝,因600多年前(明洪武初年)官方在此设立开矿机构“白银厂”而得名,据载:“日出斗金,集销金城”,最盛时达三四千之众。
甘肃白银厂地区是我国铜矿富集区之一,由折腰山、火焰山、铜厂沟、小铁山、四个圈等矿床组成。
经过1957至1959年三年大规模建设,折腰山、火焰山两个露天矿和选矿厂、冶炼厂等高速度、高质量地建成。原设计能力年产铜3万吨,后经技术改造达到5万吨,一度是全国产铜最多的大型采选冶联合企业。
2008年3月,国内12个城市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白银占据一席。
铜都——云南东川铜矿
东川区铜矿,它历史悠久,素有铜都之称。铜矿石的采冶从西汉时期开始,到清光绪年间达到顶峰,年产粗铜8000吨。当时,云南省所铸造的制钱中有80%是用东川铜与个旧锡制造的。
虽然经两千多年的开采冶炼,东川仍是中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铜的地质储量仍占全国第二位,精矿含铜量占全国第三位,在我国有色金属及经济发展中东川铜业仍具有其重要地位。铜矿中伴生金、银、钴、锗、镉等多种稀有金属,此外还有铁、磷、铝、锌、石膏、硫磺等矿。
现有“四矿一厂”组成,即东川、易门、大姚、牟定等四个大中型矿山和云南治炼厂。目前组建的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产铜第二大型铜业基地。
中国最大的露天铜矿———江西德兴铜矿
江西德兴铜矿,从唐、宋年间就已经开始开采了。用湿法炼铜,直到现在已经是中国重点铜矿之一。
德兴铜矿地处江西省上饶德兴市境内。德兴市位于赣、浙、皖三省交界处,资源密集,矿业发达。素有"金山"、"银城"、"铜都"之美誉,已探明储量并开发的矿产达30多种,德兴境内现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铜金属储量达1000多万吨,年产铜居中国之首。
德兴铜矿位于怀玉山脉孔雀山下,是中国第一大露天铜矿,也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铜矿。德兴铜矿拥有丰富可靠的资源,铜金属储量占全国第一位,矿藏特点是储量大而集中,埋藏浅,剥采比小,矿石可选性好,综合利用元素多。
德兴铜矿现有铜厂、富家坞等两个采场,主要生产铜精矿、硫精矿、电积铜等。矿山2003年产铜12万余吨,约占全国铜产量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