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生产系统(模具加工系统)

海潮机械 2023-01-03 15:49 编辑:admin 270阅读

1. 模具生产系统

其实都一样,主要看技术。

日本三菱的机器还是好一点。

2. 模具加工系统

模具在不同的厂家 属于不同的部门 ,模具在零件加工厂 ,一般的都属于模具库管理 ,这样的工厂大部分使用冲压机床 ,用模具制造产品 。

如果是模具厂,这就属于模具车间管理 ,模具车间可以制造模具 ,制造出来的模具就是商品 ,然后销售到各个厂家 。

3. 模具的系统

(1)无水口料,不需要后加工,使整个成型过程完全自动化,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压力损耗小。热浇道温度与注塑机射嘴温度相等,避免了原料在浇道内的表面冷凝现象,注射压力损耗小。

(3)水口料重复使用会使塑料性能降解,而使用热流道系统没有水口料,可减少原材料的损耗,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在型腔中温度及压力。

4. 模具生产设备

1、统一模具外形结构及尺寸。

2、模具生产设备压力大小及工作压力范围恒定,设备行程及工作空间固定。因此,为提高设备利用率,对不同产品模具设计时,要优化工艺,以满足统一模具外形结构及尺寸。如模具可以单件生产,也可以二件同时合并生产。

3、提高设备利用率一定要在设备允许使用范围内。

5. 模具生产系统包括哪些

注塑模的基本结构根据其使用功能,可分为:成型零件、浇注系统、导向机构、顶出装置、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冷却加热系统和排气系统等七个部分。

1、成型零件 它是指构成模具型腔的零件,主要包括:凸模、凹模、型芯、成型杆、成型环及镶块等零件。

2、浇注系统 它是指模具中从注塑机喷嘴开始到型腔为止的塑料流动通道。普通浇注系统是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穴等组成。

3、导向机构 在塑料模具中,主要有定位、导向、承受一定侧压力的作用,保证动、定模合模准确。合模导向机构由导柱、导套或导向孔(直接开在模板上)、定位锥面等组成。

4、顶出装置 主要起将制件从模具中顶出的作用,由顶杆或顶管或推板、顶出板、顶杆固定板、复位杆及拉料杆等组成。

5、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它的作用是,脱开侧向凸模或抽出侧向型芯,通常包括斜导柱、弯销、斜导槽、楔紧块、斜滑块、斜槽、齿轮齿条等零件。

6、冷却加热系统 它的作用是,调节模具工艺温度,由冷却系统(冷却水孔、冷却水槽、铜管)或加热系统组成。

7、排气系统 它的作用是,将型腔内的气体排除,主要由排气槽、配合间隙等组成。

6. 模具生产系统包括

冲压模:分为冲裁模、弯曲模、拉伸模、压缩模。加工金属板。

塑料模:分为压制成型模、注射成型模、挤出成型模、吹塑成型模、真空成型模。加工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

压铸模:压力铸造模。加工低熔点合金。

锻模:锻造成型模。加工金属。

粉末冶金模:压力成型模。加工金属粉末。

陶瓷模:压力成型模。加工陶瓷粉末。

橡胶模:分为压制成型模、注射成型模、挤出成型模。加工橡胶。

玻璃模:分为压模、吹模。加工玻璃。

铸造模:分为砂型模、壳型模、失蜡模、压力铸造模、金属型铸模。加工熔融合金。

1. 两板模 (2 PLATE MOLD)

两板模又称单一分型面模,是注塑模中最简单的一种,它以分型面为界将整个模具分为两部分:

动模和定模.一部分型腔在动模;一部分型腔在定模.主流道在定模;分流道开设在分型面上.开模后,制品和流道留在动模,动模部分设有顶出系统.

2. 三板模或细水口模 (3 PLATE MOLD, PIN-POINT GATE MOLD)

有两个分型面将模具分成三部分,比两板模增加了浇口板,适用于制品的四周不准有浇口痕迹的场合,这种模具采用点浇口,所以叫 细水口模.这种模具结构相应复杂些.启动动力用山打螺丝或拉板.

3. 热流道模 (HOT RUNNER MANIFOLD)

借助加热装置使浇注系统中的塑料不会凝固,也不会随制品脱模,所以又称无流道模.

优点:

1) 无废料

2) 可降低注射压力,可以采用多腔模

3) 可缩短成型周期

4) 提高制品的质品

适合热流道模塑料的特点:

1) 塑料的熔融温度范围较宽,低温时,流动性好;高温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2) 对压力敏感,不加压力不流动,但施加压力时即可流动.

3) 比热小,易熔融,又易冷却.

4) 导热性好,以便在模具中很快冷却.

可用热流道的塑料有: PE, PE, ABS, POM, PC, HIPS, PS

我们现在常用的热流道有两种:

1) 加热流道模

2) 绝热流道模

4. 硬模 (THROUGHLY HARDEN) (44HRC 以上)

内模件所采用的钢材,买回来后需要进行热处理,如淬火渗碳,才能达到使用要求,这样的注塑

模叫硬模.如内模件采用H13 钢,420 钢,S7 钢.

5. 软模 (PRE-HARDENED) (44HRC 以下)

内模件所采用的钢材,买回来后不需要进行热处理,就能达到使用要求,这样的注塑模叫软模.

7. 模具设计系统

面积较大的模腔内。

1 收缩率

虽然LSR并不会在模内收缩,但它们在脱模和冷却后,常常会收缩2.5%-3%。至于究竟收缩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胶料的配方。不过,从模具角度考虑,收缩率可能受到几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模具的温度、胶料脱模时的温度,以及模腔内的压力和胶料随后的压缩情况。

注射点的位置也值得斟酌,因为胶料流动方向的收缩率通常比与胶料垂直流动方向的收缩率大一些。制品的外形尺寸对其收缩率也有影响,较厚的制品的收缩率一般要比较薄者小。如果需进行二次硫化,则可能再额外地收缩0.5%-0.7%。

2 分型线

确定分型线的位置是设计硅橡胶注压模具的前几个步骤之一。排气主要是通过位于分型线上的槽沟来实现的,这样的槽沟必经处在注压胶料最后到达的区域内。这样有助于避免内部产生气泡和降低胶接处的强度损失。

由于LSR粘度较低,分型线必须精确,以免造成溢胶。即便如此在定型的制品上还常能看见分型线。脱模受制品的几何尺寸和分型面位置的影响。将制品设计成稍有倒角,有助于保证制品对所需的另一半模腔有一致的亲合力。

3 排气

随着LSR的注入,滞留在模腔内的空气在模具闭合时被压缩,然后随着充模过程而通过通气槽沟被排出。空气如果不能完全排出,就会滞留在胶料内(这样往往会造成制品部分露出白边)。通气槽沟一般宽度为lmm-3mm,深度为0.004mm-0.005mm。

在模具内抽真空可创造最佳的排气效果。这是通过在分型线上设计一个垫圈,并用真空泵迅速将所有的模腔抽成真空来实现的。一旦真空达到额定的程度,模具即完全闭合,开始注压。

4 注射点

模压LSR时采用冷流道系统。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胶料的优点,并可将生产效率提升至最高限度。以这么一种方式来加工制品,就不必去掉注胶道,从而避免增加作业的劳动强度,有时还可避免材料的大量浪费。在许多情况下,无注胶道结构还可缩短操作时间。

胶料注射嘴由针形阀来作正向流控制,目前许多制造厂商可将带气控开关的注射嘴作为标准设备提供,并能将其设置在模具内的各个部位。有些模具制造商专门研制出了一种开放式冷流道系统,其体积非常之小,以致要在极其有限的模具空间内设置多个注射点(进而充满了整个模腔)。这项技术在无需使胶注口分离的情况下,使大量生产优质硅橡胶制品成为可能。

如果采用冷流道系统,那么重要的是在热的模腔和冷的流道之间形成有效的温度间隔。若流道太热,胶料可能在注射前便开始硫化。但是若冷却得太急,它就会从模具的浇口区吸收太多的热,导致不能完全硫化。

对于用常规的注浇道(如潜入式浇道和锥形浇道)注射的制品,适宜采用小直径注胶口加料(加料口直径通常为0.2mm-0.5mm)来浇注。低粘度的LSR胶料如同热塑性胶料一样,平衡流道系统显得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所有的模腔才会被胶料均匀地注满。利用设计流道系统的模拟软件,可以大大简化模具的研制过程,并通过充模试验证明其有效性。

5 脱模

通过硫化的液体硅橡胶容易粘附在金属的表面,制品的柔韧性会使其脱模困难。而LSR拥有的高温撕裂强度能使之在一般条件下脱模,即使较大的制品也不会被损伤。最常见的脱模技术包括脱模板脱模、脱模销脱模和气力脱模。其它常见的技术有辊筒刮模、导出板脱模和自动御模。

使用脱模系统时,必须使其保持在高精度范围内。若顶推销与导销套之间的间隙太大,或者部件因长时间磨损而间隙变大,就可能造成溢胶。倒锥形或蘑菇形顶推销的效果甚佳因为它允许采用较大的接触压力,便于改善密封性育旨。

6 模具材料

模具托板常用非合金工具钢(no.1.1730,DIN code C45W)制成,对干需承受170℃-210℃高温的模具托板,考虑到抗冲击性,应当用预回火钢(no.1.2312,DIN code 40 CrMn-M oS 8 6)制造。对于设置模腔的模具托板,应采用经氮化或回火热处理的乙具钢制造,以确保其耐高温性能。

对填充量高的LSR,如耐油级LSR,推荐采用硬度更高的材料来制造模具,例如光亮的镀铬钢或为此用途专门研制的粉末金属(no.1.2379,DIN code X 155 CrVMo121)。设计高磨损材料模具时,应该将那些承受高磨擦的部件设计成可更换的形成,这样就不用更换整个模具了。

模腔内表面对制品的光洁度影响甚大。最明显的是定型制品将同模腔表面完全吻合。透明制品用模具应采用抛光的钢材制造。经过表面处理的钦/镍钢耐磨性极高,而聚四氟乙烯(PTFE)/镍则能使脱模更加容易。

7 温度控制

一般来说,LSR的模压以采用电加热方式为宜,通常是采用带形电热器、筒形加热器或加热板加热。关键的是要使整个模具的温度场均匀分布,以促进LSR均匀固化。在大型模具上,是经济有效的加热法当推油温控制加热。

用绝热板包覆模具有利于减少热损失。热模任何部位的不适宜都可能使之在各操作工序之间遭受大的温度波动,或造成跑气。如果表面温度降得过低,胶料固化速度就会减慢,这往往会使制品无法脱模,引起质量问题。加热器和分型线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模板弯翘变形,在成品上形成溢胶毛边。

若设计冷流道系统的模具,热端和冷端之间必须确保完全隔开。可以采用特制的钦合金(如3.7165[TiA16V4])制造,这是因为与别的钢材相比,其导热性低得多。对于一个整体的模具加热系统而言,隔热板应设置在模具与模具托板之间,以使热损失最小。

恰当的设计和构思可确保LSR注压成型,在此模具十分重要。上述模具设计原则旨在使胶料充满模腔,缩短固化时间,成品质量上乘,产量高,从而使硅橡胶加工者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