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成套控制柜厂家(plc控制柜组装)

海潮机械 2023-01-16 17:56 编辑:admin 240阅读

1. plc控制柜组装

最好不要这样做,还不如在柜子里面再做一个可以翻转的安装板来装PLC

2. 电工plc电柜装配

PLC的安装固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利用机箱上的安装孔,用螺钉将机箱固定在控制柜的背板或面板上。其二是利用DIN导板安装。

  1.电源接线及端子排列

  PLC基本单元的供电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使用工频交流电,通过交流输入端子连接,对电压的要求比较宽松,100~250V均可使用。二是采用外部直流开关电源供电,一般配有直流24V输入端子。采用交流供电的PLC机内自带直流24V内部电源,为输入器件及扩展单元供电。FX系列PLC大多为AC电源,DC输入型式。

  2.输入口器件的接入

  PLC的输入口连接输入信号,器件主要有开关、按钮及各种传感器,这些都是触点类型的器件。在接入PLC时.每个触点的两个接头分别连接一个输入点及输入公共端。 

  3.输出口器件的接入

  PLC的输出口上连接的器件主要是继电器、接触器、电磁阀的线圈。这些器件均采用PLC机外的专用电源供电,PLC内部不过是提供一组开关接点。接入时线圈的一端接输出点螺钉,一端经电源接输出公共端。图5-2中下部为输出端子,由于输出口连接线圈种类多,所需的电源种类及电压不同,输出口公共端常分为许多组,而且组间是隔离的。PLC输出口的电流定额一般为2A,大电流的执行器件须配装中间继电器。

  4.通讯线的连接

  PLC一般设有专用的通讯口,通常为RS485口或RS422口,FX2N型PLC为RS422口。与通讯口的接线常采用专用的接插件连接。

3. plc控制柜

PLC控制柜是指成套的控制,可实现电机,开关的控制的电气柜。PLC是指单纯的可编程控制器,是PLC控制柜的核心单元

PLC控制柜功能齐全、结构紧凑,可根据实际控制规模组合,具有过载、缺相保护等功能。它不仅可以实现单机柜的自动控制,还可以通过工业以太网或工业现场总线网络实现由多个机柜组成集散控制系统。可适应各种工业自动化控制场合,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力、港口、市政建设、环保等行业。

PLC控制柜它能完成设备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控制,实现网络功能完善、抗干扰能力强、性能稳定、可扩展等特点,是现代工业的核心和灵魂。

PLC控制柜的组成部分

1、空开

一个总空气开关,是整个机柜的电源控制。

2、电源

一个24VDC的开关电源。

3、PLC

这应该根据项目的需要来选择。如果工程规模较小,可直接使用集成PLC;如果项目比较大,可能需要模块、卡类型和冗余。

4、接线端子

可根据信号数配置。如果它只是一个简单的PLC控制柜,就基本上需要这些东西。如果需要控制柜中的其他设备,则视情况而定。

5、继电器

有些时候PLC发送的指令需要先由继电器中转,指令发出时继电器动作,让控制回路的节点接到继电器的常开或常闭点上。

4. 电气控制柜组装

电气线路的特点、设备要求选择合理的电气控制柜内配线方式,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配线方式。

明配线又称板前配线,其特点是导线走向清楚、检查故障方便,但工艺要求高,配线速度较慢,适用于电路比较简单,电器元件较少的设备。采用明配线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明配线一般选用BV型的单股塑料硬线作连接导线。

线路应整齐美观,做到横平竖直,转弯处应为直角;成排成束的导线用线束固定;导线的敷设不影响电气元件的拆卸。

导线与接线端子应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线端应弯成羊角圈;对不同截面的导线在同一接线端子连接时,大截面在下,小截面在上,且每个接线端子原则上不超过两根导线。

导线应尽可能不重叠、不交叉。

暗配线暗配线又称板后配线,其特点是板面整齐美观,配线速度较快,但检查电气线路故障时较困难。暗配线应注意下面几点。

电器元件的安装孔、导线穿线孔的位置要准确,孔径要合适。

板前与电器元件的连接线要接触可靠,穿板的导线应与板面垂直。

配电盘固定时,应使安装电器元件的一面朝向控制柜的门,以便检查维修,且板与安装面要留有一定的间隙。

线槽配线它综合了明配线和暗配线安装的优点,不仅安装施工迅速简便,而且外观整齐美观,检查维修及改装方便,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配线形式,特别适用于电气线路复杂、电器元件多的电气设备安装。一般使用塑料多股软导线作为其连接导线。

1-线槽 2电器元件 3-接线端子排

为便于接线和维修,控制柜所有的进出线都要通过接线板连接,接线板的节数和规格应根据进出线的根数及流过的电流进行选配组装,且根据连接导线的号码进行编号,接线板安装在柜内的最下面或侧面,

电器元件布局

电器元件在电气控制柜中或配电板上的布局要合理。其总的原则是:连接导线最短,导线交叉最少。

5. 招PLC控制柜组装调试工

熟悉控住对象、PLC选型及确定硬件配置、设计PLC的外部接线。设计控制程序、程序调试和编制技术文件。

1 了解控制对象,确定控制要求 这一步是系统设计的基础。首先应详细了解被控对象的全部功能和它对控制系统的要求,例如机械的动作,机械、液压、气动、仪表、电气系统之间的关系,系统是否需要设置多种工作方式(如自动、半自动、手动等),PLC与系统中其他智能装置之间的联系,是否需要通信联网功能,是否需要报警,电源停电及紧急情况的处理 ,在这一阶段,还要选择用户输入设备(按钮、操作开关、限位开关、传感器等)、输出设备(继电器、接触器、信号指示灯等执行元件),以及由输出设备驱动的控制对象(电动机、电磁阀等)。

此外还应确定哪些信号需要输入给PLC,哪些负载由PLC驱动,并分类统计出各输入量和输出量的性质,是开关量还是模拟量,是直流量还是交流量,以及电压的大小等级,为PLC的选型和硬件配置提供依据。

2 确定硬件配置,设计外部接线图 正确选择PLC对于保证整个控制系统的技术与经济性能指标起着重要的作用。选择PLC,包括机型的选择。容量的选择。I/O模块的选择,电源模块的选择等。

根据被控对象对控制系统的要求,及PLC的输入量、输出量的类型和点数。确定出PLC的型号和硬件配置。对于整体式PLC,应确定基本单元和扩展单元的型号;对于模块式PLC,应确定框架(或基板)的型号及所需模板的型号和数量。

PLC硬件配置确定后,应对I/O点进行分配,确定外部输入输出单元与PLC的I/O点的连接关系,完成I/O点地址定义表。

分配好与各输入量和输出量相对应的元件后,设计出PLC的外部接线图。其他部分的电路原理图、接线图和安装所需的图纸,以便进行硬件装配。

3 设计控制程序 在硬件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控制程序的设计完成系统的各项功能。对于较简单的控制系统可以使用经验法直接设计出梯形图。

4 程序调试 控制程序是控制整个系统工作的软件,是保证系统工作正常、安全、可靠的关键。因此,控制系统的设计必须经过反复调试、修改,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程序的调试可以分为两步。

(1)模拟调试。用户程序一般先在实验室进行模拟调试,实际的输入信号可以用手动开关和按钮来模拟,各输入量的通断状态用PLC上对应的发光二极管来显示,一般不用接PLC实际的负载(如接触器、电磁阀等)。实际的反馈信号(如限位开关的接通等)可以根据流程图,在适当的时候用开关和按钮来模拟。

在调试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系统的各种不同的工作方式,有选择序列的流程图中的每一条支路,各种可能的进展路线,都应逐一检查,不能遗漏。发现问题后及时修改程序,直到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完全符合要求。如果程序中的某些定时器或计数器的设定值过大,为了缩短调试时间,可以在调试时将它们减小,模拟调试结束后再写入它们的实际设定值。

(2)现场调试。现场调试要等到系统其他硬件安装和接线工作完成后才能进行。在设计和模拟调试程序的同时就可以设计、制作控制台或控制柜,PLC之外的其他硬件的安装、接线工作可以同时进行、以缩短整个工程的周期。

完成以上工作后,将PLC安装到控制现场,进行联机总调试,并及时解决调试时发现的软件和硬件方面的问题。

5 编制技术文件 系统交付使用后,应根据调试的最终结果整理出完整的技术文件,并提供给用户,以利于系统的维修和改进。技术文件主要如下:

(1)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外部接线图和其他电气图纸。

(2)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元件表,包括程序中使用的输入输出继电器、辅助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状态寄存器等的元件号、名称、功能以及定时器、计数器的设定值等。

(3)带注释的梯形图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4)如果梯形图是用顺序控制法编写的,应提供顺序功能图或状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