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plc控制系统(全自动plc控制系统原理)

海潮机械 2023-01-26 23:05 编辑:admin 251阅读

1. 全自动plc控制系统原理

PLC的工作过程一般分为输入刷新、程序执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

1.输入刷新阶段:PLC以扫描工作方式,输入电路时刻监视着输入状况,并将其暂存于输入映像寄存器中。

2.程序执行阶段:PLC按顺序对程序进行串行扫描处理,并分别从输入映像寄存器和输出映像寄存器中获得所需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再将程序执行的结果写入寄存执行结果的输出映像区中保存。

3.输出刷新阶段:在执行完用户所有程序后,PLC将运算的输出结果送至输出映像寄存器中。

2. 全自动plc控制系统原理图解

PLC的工作原理为:当PLC控制器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

1、输入采样阶段 在输入采样阶段,PLC控制器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中的相应得单元内。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

2、用户程序执行阶段 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控制器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

3、输出刷新阶段 当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PLC控制器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在此期间,CPU按照I/O映象区内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设。

扩展资料:

PLC的基本结构为:

1、中央处理单元 中央处理单元(CPU)是PLC控制器的控制中枢。它按照PLC控制器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检查电源、存储器、I/O以及警戒定时器的状态,并能诊断用户程序中的语法错误。

2、存储器 存放系统软件的存储器称为系统程序存储器。存放应用软件的存储器称为用户程序存储器。

3、电源 PLC控制器的电源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得作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可靠的电源系统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因此PLC的制造商对电源的设计和制造也十分重视。

4、程式输入装置 负责提供操作者输入、修改、监视程式用作的功能。

5、输入\输出回路 负责接收外部输入元件信号和负责接收外部输出元件信号。

3. PLC控制系统原理

PLC是采用“顺序扫描,不断循环”的方式进行工作的。即在PLC运行时,CPU根据用户按控制要求编制好并存于用户存储器中的程序,按指令步序号(或地址号)作周期性循环扫描,如无跳转指令,则从第一条指令开始逐条顺序执行用户程序,直至程序结束。然后重新返回第一条指令,开始下一轮新的扫描。在每次扫描过程中,还要完成对输入信号的采样和对输出状态的刷新等工作。

PLC的一个扫描周期必经输入采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

PLC在输入采样阶段:首先以扫描方式按顺序将所有暂存在输入锁存器中的输入端子的通断状态或输入数据读入,并将其写入各对应的输入状态寄存器中,即刷新输入。随即关闭输入端口,进入程序执行阶段。

PLC在程序执行阶段:按用户程序指令存放的先后顺序扫描执行每条指令,经相应的运算和处理后,其结果再写入输出状态寄存器中,输出状态寄存器中所有的内容随着程序的执行而改变。

输出刷新阶段:当所有指令执行完毕,输出状态寄存器的通断状态在输出刷新阶段送至输出锁存器中,并通过一定的方式(继电器、晶体管或晶闸管)输出,驱动相应输出设备工作。

4. 基于plc的自动控制系统

用按钮触发后,用延时器控制自动无限循环运动,配合计数器可实现有限循环。 例:用两个按钮一开(X0)一闭(X1)控制一个线圈Y0并自锁Y0的电路谁都会做吧。

先在线圈Y0上并联一个延时器T1,设定电机运行时间,将其常闭触点T1串联在常闭点X1后面。 另起一行,设个延时器T2,设定电机间歇时间,将其常开触点T2并联在上一行的常开X0下。

该延时器由第一个延时器以及启动按钮触发(将这两个常开X0、T1串联来控制T2的线圈) 然后:

1,去掉第一行的X0常开点,外接按钮为自锁型(线圈自锁也可以去掉!)

2,或者将第二行的X0换成X2,另外再接自锁型按钮,X0,X1仍为点动型,这样就有手动和自动切换控制了

5. 全自动plc控制系统原理图

“选用不自动复位的电磁阀,只需要一个脉冲就行,但是想让电磁阀复位 时,需要多一个 PLC 点进行复位控制。 持续输出信号, 对 PLC 损耗就大...

6. plc电气控制原理

PLC组成

1.CPU运算和控制中心

起“心脏”作用。

纵:当从编程器输入的程序存入到用户程序存储器中,然后CPU根据系统所赋予的功能(系统程序存储器的解释编译程序),把用户程序翻译成PLC内部所认可的用户编译程序。

横:输入状态和输入信息从输入接口输进,CPU将之存入工作数据存储器中或输入映象寄存器。然后由CPU把数据和程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结果存入输出映象寄存器或工作数据存储器中,然后输出到输出接口、控制外部驱动器。

组成:CPU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这些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CPU通过地址总线、数据总线与I/O接口电路相连接。

2. 存储器

具有记忆功能的半导体电路,分为系统程序存储器和用户存储器。

系统程序存储器用以存放系统程序,包括管理程序,监控程序以及对用户程序做编译处理的解释编译程序。由只读存储器、ROM组成。厂家使用的,内容不可更改,断电不消失。

用户存储器:分为用户程序存储区和工作数据存储区。由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组成。用户使用的。断电内容消失。常用高效的锂电池作为后备电源,寿命一般为3~5年。

3.输入/输出接口

(1)输入接口:

光电耦合器由两个发光二极度管和光电三极管组成。

发光二级管:在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加上变化的电信号,发光二极管就产生与输入信号变化规律相同的光信号。

光电三级管:在光信号的照射下导通,导通程度与光信号的强弱有关。在光电耦合器的线性工作区内,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有线性关系。

输入接口电路工作过程:当开关合上,二极管发光,然后三极管在光的照射下导通,向内部电路输入信号。当开关断开,二极管不发光,三极管不导通。向内部电路输入信号。也就是通过输入接口电路把外部的开关信号转化成PLC内部所能接受的数字信号。

(2)输出接口

PLC的继电器输出接口电路

工作过程:当内部电路输出数字信号1,有电流流过,继电器线圈有电流,然后常开触点闭合,提供负载导通的电流和电压。当内部电路输出数字信号0,则没有电流流过,继电器线圈没有电流,然后常开触点断开,断开负载的电流或电压。也就是通过输出接口电路把内部的数字电路化成一种信号使负载动作或不动作。

(3)还有特别用来输入/输出模拟电流信号和高速脉冲信号的特殊结构,例如:模数/数模转换模块、高速计数模块等。

4.编程器

编程器分为两种,一种是手持编程器,方便,我们实验室使用的就是手持编程器。二种是通过PLC的RS232口,与计算机相连,然后敲击键盘,通过NSTP-GR软件(或WINDOWS下软件)向PLC内部输入程序。

PLC的基本工作原理

PLC采用“顺序扫描,不断循环”的工作方式

1.每次扫描过程,集中采集输入信号,集中对输出信号进行刷新。

2.输入刷新过程,当输入端口关闭时,程序在进行执行阶段时,输入端有新状态,新状态不能被读入。只有程序进行下一次扫描时,新状态才被读入。

3.一个扫描周期分为输入采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

4.元件映象寄存器的内容是随着程序的执行变化而变化的。

5.扫描周期的长短由三条决定。(1)CPU执行指令的速度(2)指令本身占有的时间(3)指令条数,现在的PLC扫描速度都是非常快的。

6.由于采用集中采样,集中输出的方式,存在输入/输出滞后的现象,即输入/输出响应延迟。

7. PLC自动化控制系统

如果用PLC给自己家装修,想实现什么自动化?

能提出这个问题的,想必也是一位发烧友,想法很好,但是实现起来在家庭中比较困难,为什么这么说?下面就分析一下。

成本高

一台32位的PLC成本价格在800块钱左右,加上外部的启动开关以及各个电源模块,价格两千块钱左右才能够勉强买齐硬件部分,还不包含各个电磁阀以及继电器。

如果包含控制柜以及各个部分的连接线,成本大概需要四五千块钱,而且家里也有足够大的地方去放置这样的一整套自控设施。

穿线困难

每个房间都需要使用自控启动的家用电器,比如洗手间的洗衣机,厨房间的热水器阳台上的自动晾衣架,分散不均匀导致穿线比较困难。

而且大部分的家用电器都是微电脑控制的,并不需要使用外部的控制器来进行重复控制,这样并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所以在家庭中能够用到PLC的非常局限。

目前的情况

目前家庭所使用的自动化都是通过物联网来实现的,家里有WiFi,所有带有物联网模块儿的家用电器都能够使用WiFi来达到一键启动,一键设置程序的目的。

所以并不需要再次使用PLC来进行控制电源的通断,而且市面上这种物联网控制的家用电器价格并不高,我认为在家装中没有必要再次使用PLC。

家装中PLC能实现的功能

有了上面的分析,所以在家装中能够使用PLC实现自动化的家用电器或家用实施非常少,我能想到的就是以下几种:晾衣架、自动开门等这些基础的设施。

当然其他很多设施也能够实现,但是相比市面上的价格直接购买便宜的多,比如自动晾衣架,使用模块化进行控制要比PLC稳定的多,而且也不需要进行编程。

总结

当然想要自己磨练一下验证自己的PLC水平的话,完全是可以实现一部分家庭电气自控功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