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雕刻机(宁夏石雕加工厂)

海潮机械 2023-01-13 03:54 编辑:admin 287阅读

1. 宁夏石雕加工厂

鎏金铜牛

  出土时间:

  1977年

  出土地点:

  宁夏银川西夏陵区M177

  文物介绍:

  该文物由青铜铸造而成,中间空心,外表通体染金。牛屈肢而卧,牛角耸立,两耳竖起,双眸远眺,四肢有力,体态健壮,牛颈有弧纹,比例匀称,线条流畅,形象逼真,个体硕大。表现出了西夏时期较高的铸造工艺。197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陵陪葬墓出土。同年入藏宁夏博物馆。1996年被定为一级文物。

  石雕力士志文支座

  出土时间:

  1974年

  出土地点:

  宁复银川西夏陵区6号陵

  文物介绍:

  圆雕,白砂石质,近似正方体。圆雕男性人像,面部浑圆,颧骨高突,粗眉上翘,双目圆睁且外突,背部阴刻汉文一行6字’‘砌垒匠高世昌‘,为西夏石雕工匠的姓名,弥足珍贵。雕像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负重者的神态,反映出西夏时期石雕艺术的独特风格。迄今在西夏陵区多座帝陵的碑亭遗址中,共出土这类支座十多件,但刻有西夏文字的仅此一件。199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石刻胡旋舞墓门出土时间:1985年

出土地点:宁夏盐池县苏步井乡窨子梁唐墓

  文物介绍:出墓主人何姓是来自西域康国昭武九姓中的一支。两扇墓门各浅雕一个胡旋舞男伎,胡人形象造型生动,舞姿健美,充满了浓郁的西域风情,是唐代风靡一时的胡旋舞实物见证,反映出丝绸之路给当时的宁夏地区带来更为深入、广阔的东西文化交流。

2. 宁夏雕刻大师

中国十大名砚,歙砚为首,端砚为第二。

砚台,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不仅是文房用具,也是历代文人的珍玩藏品之选。中国十大名砚,深受人们的关注与青睐。

砚台的材料非常丰富,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

1、歙砚

从唐代起,安徽歙县的歙砚、广东端溪的端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歙砚为首,其发墨较好;端砚为第二,其次为洮砚和澄泥砚。

歙砚,全称歙州砚,以江西婺源与安徽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下溪涧为最优,故又称龙尾砚。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

歙砚在古代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

歙砚始采于唐代开元年间(713年—741年),于南唐时期兴盛起来,南唐李后主曾派专门的砚务官制作官砚。

歙砚的石品很多,主要分为罗纹类、眉子、眉纹类及金星和金晕类。古代称:“罗纹砚,其纹如罗丝精细,其色青莹,其理坚密。刷丝罗纹砚银色刷丝如发之密”。金星罗纹,是指砚面融有谷粒的结晶物,在光线照耀下犹如天空星斗,金星久研磨而不褪,且越磨越亮,是歙砚中的佳品。眉子砚,“纹若甲痕,如人画眉,遍地成对”。

用歙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

2、端砚

端砚始于唐代,盛于宋。端石出产于广东肇庆高要市东南端溪之烂河山一带,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其颜色以紫色为主调(分为青紫、红紫十多种,另有灰色、青黑色、青色和绿色等)。

其主要特点是石纹丰富,有青花纹(砚面上带有青黑色花纹)、朱砂钉(如坚硬的红色钉头般的斑点)、五彩钉等,另有形似动物眼睛的“石眼”。端石的“石眼”为辉绿岩凝结物,也有石连虫化石。其中的“鸲鹆眼”形似八哥眼,圆晕中还有“瞳仁”,是“眼”中上品。

鉴别砚时,用手指敲打砚,听其声。发出金属声的,表明石质坚硬、密度高;木声表明石质温和,密度低;若发出的声音似瓦声,则表明石质粗糙。古人将端砚的特点概括为“温润如玉,扣之无声,缩墨不腐”,这表明“无声”的端砚为上品。“无声”的砚,并不是指敲打时听不到声音,而是发出的声音温和、细微。值得注意的是,砚石时发出的声音也取决于砚的厚度。

端砚诞生在唐代初期,古来已十分名贵,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封坑,砚资源越来越少。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故而于近现代升到我国石砚之首。

3、洮砚

洮砚,亦称洮河砚,在宋初就闻名于世,历代作为贡品而显赫于当时宫庭或权贵之书房中。其料取于甘肃卓尼一带洮河深水处。因而石质细腻,肤理缜密,发墨而不损毫,磨面不光,呵气即湿。北方最为贵重。

洮砚石质细润坚实,泼墨如油不损毫,书写流利生辉,有“鸭头绿”、“柳叶青”、“鸊鹈血”等名贵品种,绿色中含有条纹,形成变化万端的云水;不但有其美妙,而且含有云霞风漪,下墨既快又省。

洮砚湿润,所以呵气或珠,籍以墨既可书写,将磨好的墨贮于砚中,经月不涸,又不变质。这种砚石带有黄标的更为名贵,故有“洮砚贵如何,黄标带绿波”之赞,

4、澄泥砚

澄泥砚:属陶瓷砚的一种非石砚材。其制作方法是: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掺进黄丹团后用力揉搓,再放入模具成型,用竹刀雕琢,待其干燥后放进窑内烧,最后裹上黑腊烧制而成。澄泥砚的制作始于晋唐时期,兴盛于宋朝。

其特点是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且不耗墨,可与石砚媲美。澄泥砚的颜色以鳝鱼黄、蟹壳青和玫瑰紫为主。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在现代,澄泥砚的产地有河南洛阳、河北钜鹿、山东青州、山西绛县、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苏宝山等地。

澄泥砚它色彩多变,造型独特,在中国砚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澄泥砚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历来被文人墨客所推崇。

澄泥砚具有贮墨不耗,积墨不腐、呵气生津,触手生晕、发墨而不损毫的特点。最好的为山西澄泥砚,在唐宋时已是贡品。其精于雕琢,泽若美玉,储墨不耗,积墨不腐,冬不冻,夏不枯,写字作画虫不蛀。

5、红丝石砚

山东红丝石砚为鲁砚代表,历史上以其质地嫩润,护毫发墨,色泽华缛,瑰丽多姿而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6、苴却砚

石质温润如玉、嫩而不滑。叩之有铮铮金石声,抚之如婴孩肌肤般细腻温润者为上品石,颜色以紫黑澄凝为最佳。

7、贺兰砚

宁夏贺兰砚采用贺兰石,它天然形成深紫、绿两色,相互辉映,色彩鲜明,紫底绿彩,雕刻艺人因石制宜,精心用料,雕出千姿百态的贺兰砚。

8、思州石砚

贵州思州石砚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9、松花御砚

长期以来,吉林省松花御砚一直为宫廷专用,随着清朝覆灭,这一名贵砚石失传。直到1979年生产才得以恢复。

10、易水古砚

易水古砚石质细腻,易于发墨,雕刻古朴,为各代书法家和收藏家所珍爱。现在易水古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收藏热潮。

3. 宁夏名雕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大鵟、草原雕、苍鹰、红隼、松雀鹰,共5种19只。宁夏境内:国家级保护动物57种,自治区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41种。其中,角鸊鷉、斑嘴鹈鹕、黑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白尾海雕、玉带海雕、虎头海雕、胡兀鹫、小鸨、大鸨等11类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琵鹭、蓝马鸡、红腹锦鸡等46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4. 宁夏玉石雕刻

玉石1670℃可以熔化。玉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的熔点大致为1670℃,所以玉石1670℃以上就可以熔化。

玉是指具有纹带构造的玉髓,它是一种胶状矿物。硬度为6.5-7,比重2.65,断口呈贝壳状,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玉质纯者皆应为白色,因含有有色离子或其它杂质,才会出现灰、红、蓝等色。

扩展资料:

种类划分

1、西藏玉石

产于西藏喜马拉雅山脉。该石质地坚实细腻,晶莹剔透;色彩斑斓,饱满光亮;纹路清晰,多有天然图案。

产于西藏山南地区的天然水草玉,色泽鲜艳,美丽典雅,里面的水草絮状物为天然矿物质成分。

2、辽宁玉石

产于辽宁省阜新市阜新县、彰武县。该石质地细腻,色泽光艳缤纷,纹理瑰丽,晶莹剔透,天然丽质,是艺术雕刻之佳材。阜新是中国玉主要产地,其玉石的开采利用已有8000年历史,历经辽代、清代两个繁荣时期,乾隆年间为全盛时期。

3、宁夏玉石

产于宁夏沙漠中。玉石是在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晶莹剔透,色泽艳丽,富贵华丽,造型精巧、浑然天成,有的状如积聚在一起的葡萄或珍珠,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5. 宁夏石雕加工厂有哪些

黄河边上,每年开春会有许多人在黄河滩上捡石头

6. 宁夏砖雕厂

南长滩村,是一个神秘的村落,村子虽小却拥有“三个宁夏第一”:宁夏黄河第一村、宁夏黄河第一渡、宁夏黄河第一漂。2008年12月,南长滩村获得宁夏首个 “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这是黄河进入宁夏南岸的第一个村落,南长滩黄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弯,在河南岸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的长滩,人们叫其南长滩。这里有史前岩画、古代水车、秦代长城,黄河两岸怪石嶙峋,高崖耸立。

地址:中卫市迎水桥镇南长滩村

2、北长滩村

北长滩村坐落于崇山峻岭中的黄河北岸,与南长滩遥遥相望,它是黄河进入宁夏北岸的第一个小村庄。走进北长滩,你会感觉到时间仿佛停留在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北长滩黄河农耕文明的见证者——古老水车等,构成了一幅田园风光图。每年的梨花节,这里就成为了宁夏境内黄河段上一道靓丽的民俗文化盛宴。

这里有很多历史遗迹,像黄河卵石石器遗址(榆树台子)、明代长城、战壕、传统民居、祠堂等,还保持着完整的族姓延续。走进北长滩村,犹如走进了历史中的西北农村。

地址: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北长滩村

3、纳家户村

纳家户村因为一座始建于明朝的纳家户清真寺而闻名。村内还建有区内外享有盛名的回乡文化园,年接纳游客16000人以上,是宣传、推介永宁县的重要窗口。

纳家户清真大寺是一座传统的中古式建筑寺院,带有明显的汉唐建筑艺术风格,占地面积约有3300平方米,是一座呈东西向的长方形建筑,也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建筑。每到开斋节、古尔邦节之时,前来的游客更是数不胜数。到了黄昏,晚霞更是迷人耀眼。

4、岩画古村

远上寒山石径斜,贺兰山下有人家。顺着贺兰山岩画的一条石子路走下去,就到了岩画古村。岩画古村是距离贺兰山岩画区域最近,唯一有人居住的古村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不便的交通条件,这里近乎与世隔绝,更是鲜有游客到访,正因为此,这里留下了很多古老朴素的印记,也间接保护了这片流动的“贺兰岩画”。

走进古村,一种古老悠远的气息扑面而来。弯曲的石头碎路,古树老藤、土坯茅屋,间或凋零的枝桠,还有房屋后面一亩亩田地,门口挂着的是耕作时的器具。站在二楼用木头搭建的观景台上,一望无际的银川平原就展现在眼前。

5、南方村

南方村,初闻名号,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乡村画面就会涌现脑海。 虽然当年驻防戍边的西夏静州早已被黄沙掩埋,旧有的灵州古城也消失了踪迹,但黄河岸边世世代代生活的人们却守住了这片丰水沃土,祖祖辈辈在这里辛勤耕耘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地址:银川市永宁县望洪镇

6、穆民新村

穆民新村是一个素有“长寿村”美名的村落。2007年穆民新村因其独特的回族风情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点,中外游客纷纷慕名而来,这里成为宁夏首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7、龙王坝村

西吉县龙王坝村是固原市乡村旅游地之一,先后被评为西吉县生态文明示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美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龙王坝龙泉湾山庄先后荣获自治区五星级农家乐、国家金牌农家乐。

初入村庄,就使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这里有“神山”灵台山,“圣水”龙王坝,村内龙王庙寺庙群向人们展示着龙王坝村悠久的历史,村内怀抱的群山,流淌的小河,还有镶嵌在村中婉如“水龙行走”逶迤而过形成的龙型水湾,为村庄增添了几分优美与宁静,林下遍地生禽,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地址: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

8、红崖村

红崖村充满着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这里北依六盘山,南凭清凉山,清凉河穿流而过。红崖村的“老巷子”被誉为宁夏最美的老巷子,整个巷子虽然只有200余米,但是老树、古钟、枯井、百家姓砖雕、红军墙、砖雕照壁、拴马槽、红灯笼、戏台以及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构成了一幅优美的乡野画卷。

红崖村在历史上书写的红色记忆也是不能忘怀的。走进老巷子,在崖壁上红军长征路过时留下的红漆标语还依稀可见。如今的老巷子早已经从山沟沟里走了出来,向世人展现着它的容貌。这里已经有农家餐饮(真正的绿色田园美食)、家庭客栈、茶馆、酒吧等经营活动,成为一座集绿色生态、养生度假、观光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村。

地址:固原市隆德县

9、朝那古城

朝那古城历史悠久,是宁夏境内设置最早的四个县治之一。如今古城已残缺严重,但城址至今轮廓清晰,气势雄伟。

朝那古城地势平坦,其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682米、南北宽480米,占地面积32.7万平方米。朝那城墙残高1-13米不等,基宽14米,夯土层14~20米。朝那城依东西南北开四门,今彭固公路穿东西城门而过。沿朝那城墙外四周辟有深3米、宽20米的护城壕堑,至今犹存。

在宁夏周边的群山深处,还有很多僻静安宁的村落,没有外界的车马喧嚣,只有山水花鸟相伴,如果想体味“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不妨找个时间去玩几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