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除氧器维护(锅炉除氧器维护保养内容)

海潮机械 2023-01-05 06:39 编辑:admin 275阅读

1. 锅炉除氧器维护保养内容

锅炉给水出氧主要是为了降低系统内部水中的氧含量低,这样起到的目的是减少锅炉氧化,保证锅炉使用寿命更长。当锅炉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6t/h时应除氧额定蒸发量小于6t/h的锅炉如发现局部腐蚀时应采取除氧措施对于供汽轮机用汽的锅炉给水含氧量应小于等于 0.05mg/L

2. 锅炉除氧器维护保养内容怎么写

锅炉除氧器的工作原理是凝结水及补充水首先进入除氧头内旋膜器组水室,在一定的水位差压下从膜管的小孔斜旋喷向内孔,形成射流,由于内孔充满了上升的加热蒸汽,水在射流运动中便将大量的加热蒸汽吸卷进来(试验证明射流运动具有卷吸作用),呈均匀淋雨状落到装到其下的液汽网上,再进行深度除氧后才流入水箱。

用蒸汽来加热给水,提高水的温度,使水面上蒸汽的分压力逐步增加,而溶解气体的分压力则渐渐降低,溶解于水中的气体就不断逸出,当水被加热至相应压力下的沸腾温度时,水面上全都是水蒸汽。

溶解气体的分压力为零,水不再具有溶解气体的能力,亦即溶解于水中的气体,包括氧气均可被除去。除氧的效果一方面决定于是否把给水加至相应压力下的沸腾温度,另一方面决定于溶解气体的排除速度,这个速度与水和蒸汽的接触表面积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

3. 锅炉除氧器维护保养内容包括

进锅炉前温度不低于150℃---防止腐蚀的发生,除盐水进除氧器温度不超过85℃过高将会影响除氧效果

4. 锅炉除氧器安装示意图

锅炉除氧器的工作原理是凝结水及补充水首先进入除氧头内旋膜器组水室,在一定的水位差压下从膜管的小孔斜旋喷向内孔,形成射流,由于内孔充满了上升的加热蒸汽,水在射流运动中便将大量的加热蒸汽吸卷进来(试验证明射流运动具有卷吸作用),呈均匀淋雨状落到装到其下的液汽网上,再进行深度除氧后才流入水箱。

用蒸汽来加热给水,提高水的温度,使水面上蒸汽的分压力逐步增加,而溶解气体的分压力则渐渐降低,溶解于水中的气体就不断逸出,当水被加热至相应压力下的沸腾温度时,水面上全都是水蒸汽。

溶解气体的分压力为零,水不再具有溶解气体的能力,亦即溶解于水中的气体,包括氧气均可被除去。除氧的效果一方面决定于是否把给水加至相应压力下的沸腾温度,另一方面决定于溶解气体的排除速度,这个速度与水和蒸汽的接触表面积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

5. 锅炉除氧方法

化学除氧

  1.钢屑除氧。水经过钢屑过滤器,钢屑被氧化,把水中的溶解氧除去。这种方法有独立式和附设式两种。此法水温要求大于70℃,以80~90℃温度效果最好,温度20~30℃除氧效果最差。即用钢屑要求压紧,越紧越好,水中含氧量越大,要求水流速降低。因为钢屑除氧自应用以来技术改进和提高不大,除氧效果也不太可靠,一般用在对给水品质要求不高的小型锅炉房,或者作为热力网补给水,以及高压锅炉热力除氧后的补充除氧,一般仅作辅助措施。

  2.亚硫酸钠除氧。这是一种炉内加药除氧法。在给水系统中,氧是导致锅炉腐蚀的主要物质,要求迅速将氧从给水中除去,一般使用亚硫酸钠作为除氧剂。通常,其加药量要比理论值大。温度愈高,反应时间愈短,除氧效果愈好。当锅炉水pH=6时,效果最好,若pH增加则除氧效果下降。加入铜、钴、锰、锡等作催化剂,可提高除氧效果。该方法投资低、安全,操作也较为简单。但此法加药量不易控制,除氧效果不可靠,无法保证选标。另外,还会增加锅炉水含盐量,导致排污量增大、浪费热量,很不经济。该方法一般用在小型锅炉房和些对水质要求较高的热力系统中,作为辅助除氧方式。

  3.联氨除氧。目前,此法多用作热力除氧后的辅助措施,以达到彻底清除水中的残留氧,并不增加锅炉水的含盐量。当压力大于6.3Mpa时,亚硫酸钠要分解成腐蚀性很强的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因此,高压锅炉多采用联氨除氧,联氨与氧反应生成氮和水,有利于阻碍锅炉的进一步腐蚀。因联氨有毒,容易挥发,不能用于饮用水锅炉和生活用水锅炉除氧。许多锅炉使用单位正限制或不再使用此法。

6. 锅炉除氧器的运行操作

除氧器温度应控制在100之110度

7. 锅炉水处理除氧方法

1.亚硫酸钠(Na2SO3)

在传统的工业锅炉和低压动力锅炉中,主要采用添加亚硫酸钠来进行化学除氧。

亚硫酸钠的除氧能力于1920年被发现,至1931年它被广泛应用于发电厂的化学除氧.亚硫酸钠和氧的反应方程式为:

2Na2SO3十O 2 → 2Na2SO4

亚硫酸钠是传统的锅炉水除氧剂,具有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优点,但是,它有明显的缺点:亚硫酸钠与氧的反应速度受PH值、温度及催化剂等因素影响,一般需加过量才能应付锅炉运行的波动;从亚硫酸钠与氧的反应式中可知,要除去1ppm的氧,至少要消耗7.9ppm的亚硫酸钠,为使此反应进行比较彻底,则通常在锅炉水中需维持20~40ppm的过剩量,方能保证除氧效果;由于亚硫酸钠与氧反应生成的是稳定盐硫酸钠,增加了炉水中的可溶性固形物,使水质劣化,锅炉必须增加排污次数,导致化学药品的浪费和燃料费用的增加;当锅炉工作压力高于6.2MPa时,亚硫酸钠会分解,生成具有腐蚀性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硫,而且这些气体随水蒸汽一道排出,会引起后续设备的腐蚀:

Na2SO3 十 2H 2O → 2NaOH 十H2SO3

H2SO3 → H 2O十 SO2

而且,亚硫酸钠还可能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硫化钠:

Na2SO3 → 3Na2SO4 十Na2S

生成的二氧化硫和硫化钠均有腐蚀性,因此使用亚硫酸钠作为除氧剂,实际是一种腐蚀取代另一种腐蚀;此外,将含有亚硫酸钠的给水作减温水喷入过热蒸汽来调节温度时,会导致在过热蒸汽集汽联箱和汽轮机中产生硫酸钠等盐类沉积;亚硫酸钠对金属无钝化保护作用.

2.连氨(N2H4)

随着大容量机组和高压锅炉的出现,至五六十年代,亚硫酸钠逐渐被联氨(又称为水合肼)所取代,联氨与氧的反应式为:

N2H4 十O2 → N 2十2H 2O

联氨与氧反应生成氮和水,且过量的联氨不产生可溶性固形物,氨可以增加炉水的PH值,有利于锅炉的保护;联氨具有缓蚀功能,联氨和铁及铜腐蚀产物反应生成具有钝化保护作用的Fe3O4和Cu2O层.

联氨与氧及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最终产物是水、氮气,它们不会增加锅炉水中的溶解固形物量.联氨的分解产物是挥发性气体.

但是,联氨在除氧效率上不如亚硫酸钠,在水温低时除氧速度慢,只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有效地与氧反应达到除氧目的;分解温度很高,在316℃(9.8Mpa)仍有联胺进入蒸汽,其毒性使蒸汽不能直接用于生活;特别是联氨是一种毒性较强的物质,操作时联氨容易溅到眼睛、皮肤或衣服上,极易被吸入.给操作人员的身心带来严重危害;而且挥发性强、易燃、易爆,当空气中蒸汽的浓度达到4.7%时,遇火要发生爆燃,给运输、贮存和使用带来了麻烦;联氨被认为是致癌可疑物质,被美国“职业防护与保健法案(OSHA)”列为危险品,已禁止联氨和食品直接接触,欧美日等国家均己相继摒弃联氨,开发和应用新型的锅炉水除氧剂.

3.新型除氧剂

从健康和安全考虑,也为了消除使用亚硫酸钠和联氨在除氧速度和除氧效率上的不足,国外相继开发了一些新型除氧剂.新型除氧剂必须具备除氧程度高、除氧速度快、无毒或低毒、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而且还应使用方便、成本适宜等.下面简单介绍国外开发的一些新型除氧剂品种.

⑴羟胺(hydroxylamine)

二乙基羟胺(Diethyl hydroxylamine)等羟胺及其衍生物可以作为锅炉水的除氧剂,是美国Chemed公司于1978年公开的专利,与氧反应的最终产物是乙酸盐、氮气和水,Cu2+、对苯二酚等可起催化作用,反应速度略比联氨快.

⑵碳酰肼(carbohydrazide)

碳酞肼,也称二氨基脲,它是联氮的衍生物,用于锅炉水除氧剂是美国Nalco化学公司于1981年公开的专利,在除氧效果及金属纯化方面均优于联氨,对苯二酚等可起催化作用.

⑶对苯二酚(hydroquinone)

对苯二酚作为锅炉水除氧剂,是美国Betz实验公司1980年公开的专利,对苯二酚和氧反应生成过氧化氢,接着进一步发生醌的氧化.

⑷二羟基丙酮(1,3-Dihydroxy acetone)

1,3一二羟基丙酮作为锅炉水除氧剂是美国Nalco化学公司于1982公开的专利,它和氧的反应能被苯醌、锰催化.

⑸异抗坏血酸(Erythorbic acid)

异抗坏血酸用作除氧剂是美国Nalco 化学公司于1981年公开的专利,它是维生素C(L-抗坏血酸)的同分异物体,它和溶解氧的反应很复杂,因为它需要经历几个中间步骤才能完成,因而还不完全清楚其机理.由于其安全性,用于食品、饲料方面的除氧剂用途较为广泛,在我国,作为锅炉水除氧剂也有一些厂家在使用.异抗坏血酸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钠盐将影响水和蒸汽的电导率;高温下分解产生腐蚀性溶解固形物(资料表明:在300℃下,分解产物为71.07%乳酸,20.48%乙酸盐,8.44%甲酸盐);只能除氧而没有钝化作用.

⑹氨基胍化合物(Aminoguanidine)

氨基胍化合物用作除氧剂是美国Olin公司于1984年公开的专利,它们是联氨的非挥发性衍生物.

⑺肟类化合物(Oximes):详见后面的叙述.

⑻其它:国外还相继开发了氮四取代苯二胺、N-异丙基羟胺、乙氧基喹啉等新型除氧剂,还处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内也研究得很少.

4、肟类除氧剂

肟类化合物(主要是二甲基酮肟、丁酮肟、乙醛肟)作为新型除氧剂是美国Drew化学公司于1984年公开的专利,具有低毒、高效、速度快且具有钝化保护作用,美国Nolco公司(世界上最大的水处理公司)、Drew公司等均有肟类锅炉水除氧剂的产品,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也于九十年代开发成功,并得到了较为成功的推广.

⑴除氧性能:肟类化合物是具有肟基( C═N-OH)的有机化合物,目前用于锅炉除氧和停炉保护的肟类化合物主要有乙醛肟、二甲基酮肟(丙酮肟)和甲乙酮肟.肟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与氧反应.

肟类化合物在较宽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有着良好的除氧性能,最适宜的的温度范围是138~336℃,压力范围是0.3~13.7Mpa.根据对比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肟类化合物的除氧速度和除氧效率均高于联氨.

⑵缓蚀与钝化作用:肟类化合物可将高价铁、铜氧化物还原成低价氧化物,其水溶液能够在钢材表面形成良好的磁性氧化物膜,对金属表面起着良好的钝化、缓蚀作用.其中二甲基酮肟的效果最好,所需使用的量最少.

根据对比实验,肟类化合物具有与联氨同样的钝化、缓蚀作用,能显著降低溶液中铁含量,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对钢材有保护作用,其中二甲基酮肟的效果最好,所需使用的量最少.同时,肟类化合物对沉积在管道、省煤器等处的铜的腐蚀产物有清洗作用,这也是在使用肟类化合物初期,炉水中铜的含量明显升高的原因.

⑶挥发性:肟类化合物的挥发性均高于联氨、DEHA、吗啉、环己胺等,接近于NH3的挥发性.挥发性高的除氧剂在蒸汽凝结时,会有一定数量的药剂溶于凝结水中,因而,有利于保护凝结水系统的金属材料.

⑷分解性:通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肟类化合物的分解产物为NH3、N2、H2O、微量乙酸,无甲酸产生,对水汽系统无不良影响.

⑸低毒性:根据LD50的数据比较,联氨的LD50为290mg/kg,乙醛肟为1900mg/kg,甲乙酮肟为2800mg/kg,二甲基酮肟为5500mg/kg,可见联氨的毒性较强,而肟类化合物的毒性很小,属低毒类化合物.通过除氧剂的皮肤和粘膜接触试验表明,肟类除氧剂无明显刺激和损害,而联氨则引起皮肤红肿、糜烂、粘膜充血等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