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管束(换热器管束可自由伸缩)

海潮机械 2023-01-04 02:40 编辑:admin 263阅读

1. 换热器管束可自由伸缩

u 型管换热器的特点是管束可以自由伸缩,不会因管壳之间的温差而产生热应力,热补偿性能好;管程为双管程,流程较长,流速较高,传热性能较好;承压能力强;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便于检修和清洗,且结构简单,造价便宜。

但管内清洗不便,管束中间部分的管子难以更换,又因最内层管子弯曲半径不能太小,在管板中心部分布管不紧凑,所以管子数不能太多,且管束中心部分存在间隙,使壳程流体易于短路而影响壳程换热。

2. 固定管换热器

国家标准GBT151-2014《热交换器》

NB∕T 47045-2015 钎焊板式热交换器

JB∕T 11970-2014 制冷与空调用壳盘管式换热器

JB∕T 12842-2016 空调系统用辐射换热器

NB∕T 47049-2016 管式空气预热器制造技术条件

HG∕T 5109-2016 无菌级双管板管壳式换热器

HG∕T 5108-2016 不锈钢制小径管束螺旋缠绕式换热器

GB∕T 30261-2013 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

SH/T 3119-2016 石油化工钢制套管换热器技术规范

NB∕T 47045-2015 钎焊板式热交换器

NB∕T 47048-2015 螺旋板式热交换器

GB/T 8890-2015 热交换器用铜合金无缝管

JB/T 20166-2014 药用螺旋管式换热器

GB/T 31565-2015 热交换器用钢板搪瓷边缘覆盖率的测定

GB/T 30262-2013 空冷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

GB/T 28719-2012 板式热交换器用橡胶密封垫片

HG/T 4585-2014 化工用塑料衬里列管式换热器

GB/T 151-2014 热交换器(替代GB 151-1999)

HG/T 3187-2012 矩形块孔式石墨换热器

GB/T 18816-2014 船用热交换器通用技术条件

JB/T 11528-2013 制冷及热交换器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翅片管直坯管

JB/T 11632-2013 换热器发夹型弯管机

GB/T 29464-2012 两相流喷射式热交换器

GB/T 19447-2013 热交换器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翅片管

GB/T 30066-2013 热交换器和冷凝器用铁素体不锈钢焊接钢管

JB/T 11249-2012 翅片管式换热设备技术规范

GB/T 29466-2012 板式热交换器机组

GB/T 28712.1-2012 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 第1部分:浮头式热交换器

GB/T 28712.2-2012 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 第2部分:固定管板换热器

GB/T 28712.6-2012 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 第6部分:空冷式热交换器

HG/T 4379-2012 烧结型高通量换热管

GB/T 28712.5-2012 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 第5部分:螺旋板式热交换器

GB/T 28712.4-2012 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 第4部分:立式热虹吸式重沸器

GB/T 28712.3-2012 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 第3部分:U形管式热交换器

GB/T 28713.2-2012 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强化传热元件 第2部分:不锈钢波纹管

GB/T 28713.3-2012 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强化传热元件 第3部分:波节管

3. 缩放型换热管

  目前主要采用下述措施:  

1、研究应用强化传热技术,扩展传热面积和提高传热表面的传热性能;  

2、改变换热器折流板结构(折流杆技术等)以提高壳程的传热膜系数,增加介质的湍流性,防止介质走短流;  3换热管内外表面防污垢技术(防污垢涂层技术).  4、应用数值传热技术的研究.目前研究应用强化传热技术是提高传热效率很有效的一种技术措施,本文主要讨论应用强化传热技术对换热器进行改进.所谓换热器传热强化或增强传热是指通过对影响传热的各种因素的分析与计算,采取某些技术措施以提高换热设备的传热量或者在满足原有传热量条件下,使它的体积缩小.  换热器传热强化通常使用的手段包括三类:扩展传热面积(F);加大传热温差;提高传热系数(K).  1.扩展传热面积F.扩展传热面积是增加传热效果使用最多、最简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现在已经淘汰.现在使用最多的是通过合理地提高设备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来达到增强传热效果的目的,如在换热器上大量使用单位体积传热面积比较大的翅片管、波纹管、板翅传热面等材料.  2.加大传热温差△t.加大换热器传热温差△t是加强换热器换热效果常用的措施之一.但是,增加换热器传热温差△t是有一定限度的,我们不能把它作为增强换热器传热效果最主要的手段,使用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实际工艺或设备条件上是否允许.  3.增强传热系数(K).增强换热器传热效果最积极的措施就是设法提高设备的传热系数(K).换热器传热系数(K)值越低,换热器传热效果也就越差.换热器传热系数(K)值也就越高,换热器传热效果也就越好.  上述三方面增强传热效果的方法在换热器都或多或少的获得了使用,但是由于扩展传热面积及加大传热温差常常受到场地、设备、资金、效果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强.所以,当前换热器强化传热的研究主要方向就是:如何通过控制换热器传热系数(K)值来提高换热器强化传热的效果.我们现在使用最多的提高换热器传热系数(K)值的技术就是:在换热器换热管中加扰流子添加物,通过扰流子添加物的作用,使换热器传热过程的分热阻大大的降低,并且最终来达到提高换热器传热系数(K)值的目的.  (1)换热器上扰流子强化传热的使用.为了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强化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国内外出现了多种强化元件及强化措施,主要包括在换热器中使用螺纹管、横纹管、缩放管、大导程多头沟槽管、整体双面螺旋翅片管以及互程技术在换热管中加扰流子来强化管内换热等.其中,在换热管中加扰流子添加物进行强化传热在工业上已使用了多年,它可以使换热器总的传热系数出现明显的提高,可以大大节省换热器的传热面积,降低设备重量,节约大量金属材料,它的许多优点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2)采用异形管.为了强化管束传热,在工程应用上已越来越广泛地采用异形管来代替圆管.如椭圆管、滴形管、透镜管等.其中以扁管和椭圆管应用最广.以椭圆矩形翅片管为例,经研究证明与圆管相比,由于椭圆管的流动性好,流动阻力小,且在相同的管横截面积下,椭圆管的传热周边比圆管长;从布置上讲在单位体积内可布置更多的管子,因此单位体积的传热量高.在满足一定换热量的前提下,换热器向着高效、紧凑的方向发展.强化传热技术的应用,国内研发了一些新型高效换热器如内凸肋管式换热器、螺旋式高效换热器。

4. 换热器管束的作用

  管束抽装机主要是为了方便了用户使用,适合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用于列管式换热器管束抽装作业。

  管束抽装机,包括设置在机架导轨上的主行车、小行车、驱动链条,主行车、小行车安放在机架的导轨上,链条驱动主行车沿导轨前后移动,主行车上装有顶推装置,夹紧脚设置在导轨一端,平衡油缸设置在导轨两侧。主行车主板上面机座装有伸缩丝杠及其驱动装置组成顶推装置,主行车主板下面装有驱动装置及其连杆,连杆带动设置在主行车前端的挂板起落。本管束抽装机克服了现有抽装机所存在的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整机重量大,造价高等缺点,可采用手控和远距离遥控控制两种控制方式。

5. 列管式换热器管束的作用

固定管板式。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管板和壳体制成一体,当两流体的温度差较大时,在外壳的适当位置上焊上一个补偿圈,(或膨胀节)。当壳体和管束热膨胀不同时,补偿圈发生缓慢的弹性变形来补偿因温差应力引起的热膨胀。

特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壳程清洗和检修困难,壳程必须是洁净不易结垢的物料。

U形管式。

U形管式换热器每根管子均弯成U形,流体进、出口分别安装在同一端的两侧,封头内用隔板分成两室,每根管子可自由伸缩,来解决热补偿问题。

特点:结构简单,质量轻,适用于高温和高压的场合。管程清洗困难,管程流体必须是洁净和不易结垢的物料。

6. 换热器管束排列方式

中心第一排的管子数量是不用计算公式算的,你通过布管完后实际数出来的,只要在布管限定圆内就行。

内径就是公称直径,它和换热管的管子排列方式没关系 你可以看151,上面都有,非常具体的

7.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置膨胀节的目的

SDZ膨胀节是指能有效地起到补偿轴向变形的挠性元件。例如焊接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壳体上的膨胀节轴向柔度大、容易变形,可补偿管子和壳体因壁温不同产生的热膨胀差,降低它们的轴向载荷,从而减小管子、管板和壳体的温差应力,避免引起强度破坏、失稳破坏和管子拉脱破坏。膨胀节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有波形、环板焊接和夹壳式等结构,其中波形膨胀节应用最广泛,环板焊接膨胀节仅适用于常压或低压场合。

8. 换热器管束排列

管壳式换热器的管束轻微堵塞或积渣积垢时,可以用不锈钢筋或低碳铜圆盘从一头通入,另一头拉出的方法,清除轻微的堵塞或积渣积垢。

轻薄的积垢,可以按管径大小选择专用清管刷,一头穿粗铁丝,将清管刷从换热管中拉出,反复几次就可以除去与换热管结合不太紧密的垢或堆积异物。

当管子内垢比较严重或全部堵死时,可以用软金属捅管清理。当管子的管口被结垢或异物堵塞时,可以用铲、削、刮、刷等手工方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