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物流行业的特征有涵盖行业面广、专业深、学科交叉多、系统复杂等,物流规划的类型也繁多,从供应链角度可以细分到不同的物流环节,从企业分类角度可以分出至少几十种类型,从物流功能的角度可以作多种拆分,从创新应用的角度也是与时俱进。因此物流规划的涉及面很广阔,如何利用物流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物流规划,需要从聚焦问题、精确定位、搭建结构、特征分析、归纳推理、数据建模、解决方案,这几个步骤出发去考虑。结合我们对物流、生产、零售等类型的大型上市公司、中型企业、政府机构,也包括物流网络、智能工厂、城市配送、物流战略、物流园区、仓储规划等规划与设计的项目经验,对物流规划步骤作了一个说明,供参考,对象和环境不同,可作调整,后续也有各类型规划的参考目录发布。
步骤一:解决什么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用我们的专业去解决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这里说的“问题”,不一定是客户说描述的问题,因为客户描述的常常是表象或是在经营或者操作层面,而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分类。不同的问题可能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也有可能把问题拆分过后发现这些子问题并不能一次性解决,而需要分阶段去解决。比如,需要解决生产或者仓储包装标准化的问题,不一定通过生产或者仓储环节就可以优化,而需要从供应商的源头进行调整,那就需要增加一个优化模块,对于规划方案的复杂度也将增加。
在规划问题中,我们将供应链物流规划大致分为了,物流网络规划、城市配送规划、生产物流规划、物流园区规划、仓储规划……,每一种的规划又可以细分为数十个、上百个要素,甚至更多,底层的逻辑和关系比较复杂,所以一定要通过对表象问题的分类,找到真正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有时候客户提出的问题要点可能会比较多,那么可以将这些问题与方法要素融合以后,再层层整合,最后将问题提炼为一两句话,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点,那就是最佳的选择。
步骤二:规划内容定位
在从专业的角度明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后,那么需要对这次规划方案作定位。物流是一个复杂系统,节点种类很多,在服务不同的商业形态或者行业的时候功能各不相同。比如从环节角度看,有供应功能,有分销配送功能,有生产供给功能等,从属性看,有战略储备功能,有快速补给功能,有中转功能等。如果对于需要规划实现的物流系统定位错误的话,系统逻辑会有问题,方向不对的话那么输出的结论也肯定有较大的偏差。因此,不管是解决一个网络规划、仓储规划还是配送规划,都需要明确其在供应链环境中,也就是上下游的态势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同样,这样的定位也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
当然也有的会通过经验分析,得出一个经验性的定位,我认为最好的方式也是通过对要素的拆分,并且和方法结合,分析其输入、输出与自身的逻辑,从战略层面和运营层面,包括时间、空间、流量、流向等几个核心要素的分类分析后得到一个科学理性的规划定位。
步骤三:构建房子模型
构建属于这次规划的房子,房子的结构是一个很好的分类模型,包括顶层目标、中间结构和支撑,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放到顶层目标,中间层的结构可以是按供应链物流的环节分类,也可以按需要解决的问题模块进行分类。可以构建一个层级,也可继续分类构建多个层级,只要是能把系统结构体现清楚,就可以那样去构建。
对于在整个房子的支撑层面里,可以将规划方案里面实施层面的内容放进去,比如需要什么样的设备支持、什么样的信息化支持以及什么样的标准化运作程序支持等。当然,这里的支持并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是通过充分的分析,确定了具体的流程配置后才去构建的这些支持实施的模块。在我们的方法里,把流程作了详细的拆分,基本上大部分的物流活动都放到了不同环节的流程里面。规划的房子构建完成后,对于整个规划方案的结构也就基本清晰,一目了然,既方便团队和客户沟通,也方便在后续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或者是规划周期内发生了局部需求改变后的模型修正。
步骤四:数据特征分析
物流规划肯定离不开数据分析,有的数据可以直接帮助形成分析报告,也有的数据是作为仿真模拟的输入。这里强调,对于数据分析,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寻找业务特征。也存在一个问题,数据来源在哪里?这里的来源有多种意思,来源于信息系统,还是人工采集?来源于ERP,还是TMS或者WMS?来源于SAP,还是用友、金蝶?不同的来源数据字段、格式、数据量都不同,而且数据的准确性也不能完全保证,因此对于数据,要进行专业分析,也要谨慎,不能依赖数据,如果过于依赖数据容易陷入数字陷阱中。从技术手段上,首先将数据进行标准化,然后通过统计工具或者仿真工具,对数据进行可视化、拟合,找到其特征,返回到业务层面,找出异常点或者问题点,帮助确定解决方案的方向,并且数据特征出现后,需要多与客户的业务人员进行沟通确认,避免被数据误导。
上面是从构建企业运作的物流系统规划角度看数据分析,也有些物流规划是偏宏观层面比如园区规划、战略规划,也有的是从政府视角进行规划,那么对于数据的要求不一定特别精确,只要能反映趋势就可以。这样数据分析只要逻辑正确,输入数据来源可靠,数据分析后反应出的结论没有明显偏差就可以接受。
步骤五: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最考验物流规划能力的地方,这里一方面需要专业能力将需要规划的场景进行拆分,同时又需要用规划或者行业经验对其进行修正判断,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是次要问题,需要快速鉴别,否则会“迷失”在大量的细节里。那么如何去进行归纳推理?我认为还是以环节、流程和活动的角度考虑,这也就是为什么物流是实践与理论深度结合专业的原因,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则缺乏判断力,只有实践,没有理论,则缺乏系统性。这里我们可以学习“战略地图”模型、SCOR模型,前者的分类和组合非常清晰,围绕目标构建相应的要素,而后者将供应链的流程“完美”呈现,并且可根据目标进行配置,同时还能通过系统性评价进行决策,往上可到战略,往下可到信息化。我们通过对供应链物流拆分的活动,结合客户的实践问题进行组合和详细分析后,在通过设计原则和系统分析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构建规划蓝图,再系统性的对每个要素进行描述,这样可以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进行合理规划。
每一个规划项目的目标不同,所涉及的要素也不同,逻辑也有区别,一定要根据具体的项目进行合理的拆分和组合。
步骤六:构建模型(工具应用)
这里所说的构建模型主要是指的数学模型,当然,也不一定是每个规划项目都需要独立构建数学模型,有的规划项目通过做数据分析就能支撑规划的观点。但是有的规划项目,比如选址、网络布局、路径优化、以及资源配置相关的内容,就需要进行构建数学模型求解,得到相对比较精确的结果。构建模型可以由物流专家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团队多人完成,物流专家专注于构建好解决方案,然后建模工程师构建数学模型。也可以通过规划工具的应用来进行求解和可视化呈现,比如使用我们的物流规划与决策系统(供应链物流数字化决策平台)作为辅助。如果对于专业能力要求高一点,学习时间比较充裕,建议可以多将运筹思想和物流项目实践进行深度结合,多体会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尝试使用数学工具,比如MATLAB进行简单算法编写和求解,其目的并不一定成为数学建模高手,而在于可以从物流专业和数学建模两者结合的角度来思考科学性的规划思路,有利于对项目的规划思路进行扩展和效率的提高。从我个人的切身体会来看,在具备建模、算法编写并通过程序实现的能力后,对于物流规划思维上的提升是巨大的。
步骤七: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可以分两个层面,一个是概念方案(规划蓝图),一个是详细方案。概念方案主要是将根据物流专家的经验,结合详细调研后的详细分析,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制定一个远景规划,展现通过规划后项目能达到什么样目标,同时每个模块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相互之间如何关联。比如智能工厂中的原料仓用什么样的模式,实现什么功能,产线如何配送,成品仓采用什么模式和功能实现,整个规划又是采用什么架构和思想等。详细设计中,根据项目的类型和客户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方案设计策略,比如战略规划中可以考虑到战略的举措和战略的实施;网络规划中,库存如何分布,车辆路径如何等;智能工厂物流中每个作业流程如何完成。
不管是概念方案和详细设计,除了专业技能的应用外,还需要强调方案的逻辑和系统性。前面的分析部分需要和解决方案进行对应,这样不管是看方案的客户还是做方案的团队(有的项目客户成员也会在规划团队中)都会在一个体系中完成,对于规划的顺利推进以及项目内容的补充和调整都会非常清楚,并快速找到解决的方法。
2. 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原则
(1) 单元负载原则:依据产品的大小和负荷形式,决定物品的搬运、储存单位,物品切勿直接置于地上,宜使用单元负载容器作为基本搬运单位。
(2) 简单化原则:借着删除、减少及合并非必要的移动和设备,以简化搬运工作。
(3) 标准化原则:尽可能使搬运方法、容器、托盘及设备标准化。
(4) 搬运距离原则:以缩短物料搬运距离为目标,并避免物料倒退与回流的现象。
(5) 机械化原则:经常性或耗费体力的搬运作业,宜采机械化设备来取代人力,尽可能使搬运程序机械化,并以省力、省人工为目标,以增加物料搬运设备的效率及经济性。
(6) 合并原则:将相关作业重整、力求在运输时合并检验、储存、制造等作业,以简化作业内容。
(7) 及时化原则:适时、适量搬运正确物品至指定地点。
(8) 人因原则:依照人体的能力和限制,如搬运重量、可取货高度、弯腰的频度等因素,设计物料搬运;设备和程序,以使人员能够有效利用系统设备。
(9) 能源原则:物料搬运系统及物料搬运程序中的能源消耗要具经济性。
(10) 空间利用原则:对立体空间进行有效利用,如使用立体化储架、积层架等。
3. 物流系统的设计
物流台账和发货单是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础依据
4. 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
1.点线型。
以2点一线建立物流网络。
2.中转型。通过各地中转物流地来建物流网络。
3.蜂窝型。
按就近原则,最快送达商品。
5. 物流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1)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提出
从目前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分析,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基础信息化,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实现信息共享、信息传输,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其次是流程信息化,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一方面可以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另一方面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操作方案,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的优化方案等。此时信息系统作用主要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此类信息化建设涉及流程,因此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
然后是供应链的形成管理,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如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等。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供应链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是中枢神经系统。供应链的基础是建立互利的利益机制,但是这种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案来保证,信息系统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手段。例如销售商的库存由供应商的自动补货系统来管理,生产商的生产计划根据销售商的市场预测来安排等等。
(2)信息化建设的步骤之一"规范管理流程"
提起信息化建设,很多人都会感到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工程和投资,事实上信息化只是我们工作的工具,这个工具能够让我们的工作有更规范的管理和更高的工作效率。所以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标志就是"是否起到了工具的效果"。
建设信息化系统之前,我们应该首先确认现有管理的流程规范性,同时知道目前管理存在的弊端。
物流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发生的信息量很大,用传统的工具无法一一记录下来,同时也存在信息共享和交流非常不及时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员工工作的考核也停留在领导眼睛看到的表面现象,奖惩没有明确的数据依据,管理缺乏透明度和伸缩性。依靠传统的方式和工具,无法科学的进行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简单的电话和传真手段已经远远不能了解到异地分支机构的运行状况。这些还都是日常管理的简单现象,实际上这些简单现象导致了客户服务水平的低下,从而影响了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度,影响了企业业务的再开拓。
所以,首先明确本身的管理流程和缺憾,是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内容。
(3)信息化建设的步骤之二"数据化过程管理"
物流行业的过程管理简单的说起来可以分成几部分:业务受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客户管理和决策支撑等,另外还有涉及人事、部门、分公司、代办点、配货、车辆、货运调度、仓库调拨,有的公司还会涉及条形码、GPS、拣货等过程,所以物流行业的过程管理是比较复杂的管理过程。 实施信息化建设,我们必须将各个过程进行数据化,并将相关的过程用数据相互联结起来,将工作过程管理转化为数据流管理,同时将关键数据指标转换为决策数据。
(4)信息化建设的步骤之三"明确信息化建设初期目标和规模"
当确定了以上两个步骤的内容之后,实际上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已经明确了,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可以一步到位,这取决于初期资金的投入和系统运行的效果评估。所以需要根据目标和具体过程进行分析,将整个系统进行阶段划分,阶段划分的依据就是不影响过程管理和数据流管理,同时每个阶段的系统都可以独立运行,更可以整合运行。
6. 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报告
第三方物流的基本概念
第三方物流是指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
第三方物流是指通过合同的方式确定回报,承担货主企业全部或一部分物流活动的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形态可以分为与运营相关的服务,与管理相关的服务以及两者兼而有之的服务三种类型。无论哪种形态都必须高于过去的公共运输业者和契约输业者所提供的服务。
——美国的定义
第三方物流的主要标志
1、有提供现代化的、系统物流服务的企业素质;
2、可以向货主提供包括供应链物流在内的全程物流服务和特定的、定制化服务的物流活动;
3、不是货主与物流服务提供商偶然的、一次性的物流服务活动,而是采取委托——承包形式的长期业务外包形式的物流活动;
4、不是向货主提供一般性物流服务,而是提供增值物流服务的现代化物流活动。
第三方物流的形态
企业物流业务对外委托的形态有以下三种:
1、货主企业自己从事物流系统设计以及库存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管理性工作,而将货物运输、保管等具体的物流作业活动委托给外部的物流企业。
2、由物流企业将其开发设计的物流系统提供给货主企业并承担物流作业活动。
3、由物流企业站在货主企业的角度,代替其从事物流系统的设计,并对系统运营承担责任。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1、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
2、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3、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4、与其他企业之间是动态联盟关系
第三方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第三方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第三方物流传统物流服务功能提供功能完备的全方位、一体化物流服务仓储或运输单功能服务物流成本由于具有规模经济性、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等使物流成本较低资源利用率低,管理方法落后,物流成本较高增值服务可以提供订单处理、库存管理、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较少提供增值服务与客户关系客户的战略同盟者,长期的契约关系临时的买卖关系运营风险需要较大的投资、运营风险大运营风险小利润来源与客户一起在物流领域创造新价值客户的成本性支出信息共享程度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共享程度高信息的利用率低,没有共享有关的需求资源
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内容
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内容有:开发物流系统及提供物流策略、信息处理、货物的集运、选择运输商及货代、仓储、咨询、运费支付
较为常见的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服务范围:
较为常见的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服务范围最常提供和使用的服务一般服务设计和开发物流策略/系统咨询服务EDI(电子数据交换)库存管理提供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监测报告组装、维修及包装货物集运退换货处理和维修选择和考核承运人、货运代理、海关代理海外分销和采购信息管理国际通讯仓储服务进出口许可证协助和业务操作、海关通关运费清算及支付信用证审单和制单运费谈判即费用监管。
第三方物流有利于集中主业、减少库存、减少投资和加快资本周转、灵活运用新技术、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建立本地关系而进入新的市场、提升企业形象。
第三方物流可提供发高效、精准、具有经济效益的运输方式以满足不同订单种类和地域的需求。为企业提供了更完善的物流服务,简化客户供应链管理环节,降低人力物力成本的个性化服务。
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动力
物流服务的需求方:
对高水平的服务的需求是物流外包的主要动力、可以减少企业对物流设施的投资、克服内部劳动力效率不高的问题
除了以上提到的减少成本、改进服务水平、减少投资等利益驱动因素外,物流功能日趋复杂化和全球化、库存单位的增加、流通渠道的脆弱性和产品周期的缩短以及第三方物流的应用有利于合同的整合及供应链的建立,都是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因素。
7. 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方案怎么写
1、新仓规划好;
2、装卸和转运能力要搞清楚;
方案建议包含:
时间安排: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人员安排:分工,责任分清;
费用预算:主要为装卸、运输费用。
其他自己想喽
8. 物流系统规划方案设计
通俗易懂的就是,你的货物不够装满一车需要和别人的货物一起拼凑。就是拼车。拼满了才开始送货出发。
9. 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方案范本
物流信息管理是指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职能对物流信息搜集、检索、研究、报道、交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并有效地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基本要素以期达到物流管理的总体目标的活动。物流信息管理就是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组织,并对物流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和应用的全过程进行合理控制,从而使物流供应链各环节协调一致,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减少信息冗余和错误,辅助决策支持,改善客户关系,最终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的高度统一,达到提高物流供应链竞争力的目的,其主要内容如下:信息政策制订为了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国度、不同企业、不同部门间物流信息的相互识别和利用,实现物流供应链信息的通畅传递与共享,必须确定一系列共同遵守和认同的物流信息规则或规范,这就是物流信息政策的制订,如信息的格式与精度、信息传递的协议、信息共享的规则、信息安全的标准、信息存储的要求等等,这是实现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信息规划即从企业或行业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进行长远发展的计划,确定信息管理工作的目标与方向,制订出不同阶段的任务,指导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信息系统的开发,保证信息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信息收集即应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物流信息的采集,以反映物流系统及其所处环境情况,为物流信息管理提供素材和原料。信息收集是整个物流信息管理中工作量最大、最费时间、最占人力的环节,操作时注意把握以下要点:首先,收集工作前要进行信息的需求分析。明确了解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决策和开展日常管理活动过程中何时、何处以及如何需要哪些信息,确定信息需求的层次、目的、范围、精度、深度等要求,实现按需收集,避免收集的信息量过大,造成人、财、物的浪费,或收集的信息过于狭窄影响使用效果等。其次,收集工作要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要求收集到的信息能客观地、系统地反映物流活动的情况,并能随一定时间的变化,记录经济活动的状况,为预测未来物流发展提供依据。第三,要合理选择信息源。信息源的选择与信息内容及收集目的有关,为实现既定目标,必须选择能提供所需信息的最有效信息源。信息源一般较多,应进行比较,选择提供信息数量大、种类多、质量可靠的信息源,建立固定信息源和渠道。第四,信息收集过程的管理工作要有计划,使信息收集过程成为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信息处理信息处理工作,就是根据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加工及储存等活动,加工出对使用者有用的信息。信息处理的内容如下: 1.信息分类及汇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或规定,将信息分成不同的类别进行汇总,以便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2.信息编目(或编码)。所谓编目(或编码)指的是用一定的代号来代表不同信息项目。用普通方式(如资料室、档案室、图书室)保存信息则需进行编目,用电子计算机保存信息则需确定编码。在信息项目、信息数量很大的情况下,编目及编码是将信息系统化、条理化的重要手段。 3.信息储存。应用电子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的储存介质,建立有关数据库进行信息的存储,或通过传统的纸质介质如卡片、报表、档案等对信息进行抄录存储。 4.信息更新。信息具有有效的使用期限,失效的信息需要及时淘汰、变更、补充等,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5.数据挖掘。信息可区分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是可用语言明确表达出来的、可编码化的信息,隐性信息则存在于人头脑中的个人的行为、世界观、价值双和情感之中,往往很难以某种方式直接表达出来或直接发现,也难于传递与交流,但隐性信息具有可直接转化为有效行动的重要作用,其价值高于和广于显性信息。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需要对显性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提取等,挖掘出隐藏在后面的隐性信息,这就是数据挖掘的任务。数据挖掘包括数据准备、数据挖掘、模式模型的评估与解释、信息巩固与应用等几个处理过程。首先通过数据准备对数据库系统中的积累数据进行处理,包括选择、净化、推测、转换、缩减等操作,然后进入数据挖掘阶段,依据有关目标,选取相应算法参数,分析数据,得到形成隐性信息的模式模型,并通过模式模型的评估与解释,依据评估标准完成对模式模型的评估,剔除无效、无用的模式模型,最后在隐性信息的巩固与运用中,对形成模式模型的隐性信息做一致性检查,消除其中的矛盾与冲突,然后运用数据分析手段对挖掘出的信息做二次处理,形成专业化、可视化、形象化的数据表现形式,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反馈、完善的过程。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是指信息从信息源发出,经过适当的媒介和信息通道输给接收者的过程。信息传递方式有许多种,一般可从不同的传递角度来划分信息传递方式。(1)从信息传递方向看,有单向信息传递方式和双向信息传递方式。单向信息传递是指信息源只向信息接收源传递信息,而不双向沟通交流信息;双向信息传递是指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收者共同参与信息传递,双方相互交流传递信息,信息流呈双向交流传递。(2)从信息传递层次看,有直接传递方式和间接传递方式。两种传递方式的区别是信息源与信息接收者之间,信息是直接传递,还是经其它人员或组织进行传递。(3)从信息传递时空来看,有时间传递方式和空间传递方式。信息的时间传递方式指信息的纵向传递,即通过对信息的存贮方式,实现信息流在时间上连续的传递。空间传递方式指信息在空间范围的广泛传递。由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电视传真、激光通讯、卫星通讯等等手段,为信息的空间传递创造了条件。(4)从信息传递媒介看,有人工传递和非人工的其它媒体传递方式。信息服务与应用服务与应用是物流信息资料重要的特性,信息工作目的就是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方面使用。物流信息的服务工作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按一定要求将信息内容通过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音像影视、会议、文件、报告、年鉴等形式予以发表或公布,便于使用者搜集、使用。 2.信息交换服务。通过资料借阅、文献交流、成果转让、产权转移、数据共享等多种形式进行信息的交换,以起到交流、宣传、使用信息的作用。 3.信息技术服务。包括数据处理、计算机、复印机等设备的操作和维修及技术培训、软件提供、信息系统开发服务等活动。 4.信息咨询服务。包括公共信息提供、行业信息提供、政策咨询、管理咨询、工程咨询、信息中介、计算机检索等,实现按用户要求收集信息、查找和提供信息,或就用户的物流经营管理问题,进行针对性信息研究、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帮助用户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实现信息的增殖和放大,以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带动用户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物流信息管理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不断随着物流实践的深化和物流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物流信息管理的早期主要是采用人工方式进行管理,当计算机出现之后,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物流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存储、服务等工作的人―机系统。企业的信息处理最初主要限于销售管理和采购(生产)管理,自60年代后半期以来,为适应市场竞争的激化、销售渠道的扩大和降低流通成本的需要,在物流系统化的同时,物流信息处理体系的完善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数据通信系统的进步,显著的提高了物流信息的处理能力。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的利用,使物流信息系统达到了迅速的进行远距离信息交换并处理大量的信息,并且对商流,会计处理,经营管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物流信息管理就是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组织,并对物流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和应用的全过程进行合理控制,从而使物流供应链各环节协调一致,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减少信息冗余和错误,辅助决策支持,改善客户关系,最终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的高度统一,达到提高物流供应链竞争力的目的,其主要内容如下:政策制订为了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国度、不同企业、不同部门间物流信息的相互识别和利用,实现物流供应链信息的通畅传递与共享,必须确定一系列共同遵守和认同的物流信息规则或规范,这就是物流信息政策的制订,如信息的格式与精度、信息传递的协议、信息共享的规则、信息安全的标准、信息存储的要求等等,这是实现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信息规划即从企业或行业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进行长远发展的计划,确定信息管理工作的目标与方向,制订出不同阶段的任务,指导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信息系统的开发,保证信息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