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在土壤中的转化(不能作为钾肥放入土壤的是什么)

海潮机械 2023-01-17 01:37 编辑:admin 273阅读

1. 不能作为钾肥放入土壤的是什么

钙肥一般是不能和钾肥混和施用。

钙肥效果与土壤类型有关。在缺钙土壤施用石灰,除可使植物和土壤获得钙的补充外,还可提高土壤pH值,从而减轻或消除酸性土壤中大量铁、铝、锰等离子对土壤性质和植物生理的危害。石灰还能促进有机质的分解。石灰施用量因土壤性质(主要是酸度)和作物种类而异。多用作基肥,常与绿肥作物同时耕翻入土。但施用过多会降低硼、锌等微量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和造成土壤板结。

2. 钾肥对土壤影响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有机bai肥料来源的局限性,化肥的用量呈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它对提高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化肥特别是氮肥使用过多,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一些负效应,严重的已形成公害。

(1)氮肥的污染 氮素化肥在土壤中以硝态氮和铵态氮两种形式出现,但大多数植物主要吸收硝态氮,硝酸根离子被植物体迅速同化利用,所以一般不会对人畜造成危害。但氮肥施用过多,促使土壤中硝酸盐浓度增高,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与各种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危害极大。虽然水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程度远远低于蔬菜,但亦应引起重视。

(2)磷肥的污染 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在土壤普遍缺磷的情况下,增施磷肥可明显提高作物产量。但是磷肥中含有镉、氟、砷、稀土元素和三氯乙醛,过多施用会影响植物对锌、铁元素的吸收。特别是一些劣质磷肥,不仅含有大量的有害重金属,而且三氯乙醛的含量亦很高,三氯乙醛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转变为三氯乙酸,其毒性大于三氯乙醛,并会引起植物根系萎缩,枝叶生长不良,导致严重减产。磷肥亦是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的一个重要污染源,钙镁磷肥中含铬量较高,过磷酸钙中含有大量的镉、砷、铅等重金属。另外,磷矿石中还有放射性污染,其中主要是铀和镭。因此,磷肥所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视。

(3)钾肥的污染 过量使用氯化钾会使土壤板结,并会降低土壤pH,使之逐渐变酸,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另外,氯化钾中氯离子对果实及其他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有不良影响,无公害草莓生产应禁止施用氯化钾。

3. 钾肥在土壤中流失吗

土壤板结的主要因素大约有7个方面。

1、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 黏土中的黏粒含量较多,加之耕作层平均不到20cm,土壤中毛细管孔隙较少,通气、透水、增温性较差.雨后。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造成土壤表层结皮。

2、有机物料投入少 不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使土壤中有机物质补充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理化性状变差.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碱性过大或过小,导致土壤板结。

3、塑料废弃物污染 地膜和塑料袋等没有清理完,在土壤中无法完全被分解,形成有害的块状物。我国每年随着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的废塑料,占填埋垃圾重量的3%~5%,其中大部分是塑料袋垃圾,施入土壤中不易降解,造成板结。

4、长期单一地偏施化肥 农家肥严重不足,重氮轻磷钾肥,土壤有机质下降,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地补充,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长期施用硫酸铵也容易造成土壤板结。

5、镇压、翻耕等农耕措施导致上层土壤结构破坏 由于机械耕作的影响,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而每年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只有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其余被土壤固定,形成大量酸盐沉积,造成土壤板结。耕作时机不当,如土壤过湿时耕翻镇压也容易造成板结。

6、有害物质的积累 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业废水中有毒物质含量高,长期利用灌溉,有毒物质积累过量引起表层土壤板结。

7、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暴雨后表土层细小的土壤颗粒被带走,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而黏粒、小微粒在积水处或流速缓处沉淀干涸后易形成板结。

4. 氮磷钾是直接放在土上吗

氮磷钾各起的作用如下:

1、氮

氮肥能促使树木繁茂,增加叶绿素,补充植物成长的营养。氮肥过多会导致植物组织柔软、茎叶徒长,容易受病虫侵害,降低植物的耐寒能力;氮肥过少会使植株矮小,叶片黄绿,生长缓慢,不能开花。

2、磷

磷肥能促使植物茎枝坚韧、促花芽形成和开花、果实早熟,提高植物的抗寒抗旱能力。植物缺乏磷肥时生长缓慢,叶小花果小,果实晚熟。

3、钾

钾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干强健,提高植物抗病抗虫抗旱抗倒伏能力,使其根系发达,提高果实的品质。钾肥过多时会使植物节间缩短,株体矮化,叶色变黄,严重的会导致枯死;缺乏钾肥时会使植物的叶缘出现坏死斑点,继而发生枯焦坏死。

扩展资料:

小麦施肥建议

1、趁早春土壤返青或降雨雪,用化肥耧或开沟条施,每亩施入尿素5~7公斤,施肥后盖土,如果生育中后期遇降雨每亩可追施尿素5~8公斤。缺磷田块每亩用磷酸二铵7~10公斤,缺钾地块追施氮钾复合肥15~20公斤;施肥后掩盖。

2、为防止后期干旱,在土壤解冻返青前适时镇压,破除坷垃,沉实土壤,提墒保墒。镇压要与中耕划锄结合,先压后锄。小麦封行前,每亩用小麦或玉米秸秆在行间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3、如果年前发生旺长,总茎数大于80万,由于小麦群体过大养分消耗严重,春季麦苗发黄或垫片发黄,可在返青到拔节期内分2~3次进行追肥,每亩追施高氮复合肥10公斤/次。

5. 钾肥为什么不能在作物后期使用

钾肥的特性是速效性和流失性,选择钾敏感作物使用,并在中后期使用,可以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作点抗性。

6. 氢氧化钾不能作为钾肥

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生产的是氯化钾,不是氧化钾。氯化钾既可以做钾肥,又是医药,化工原料。

7. 施入土壤的钾肥为何会被固定

采取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一、玉米需肥特点 1、不同生长时期玉米对养分的需求特点 每个生长时期玉米需要养分比例不同。玉米从出苗到拔节,吸收氮2.5%、有效磷1.12%、有效钾3%;从拔节到开花,吸收氮素51.15%、有效磷63.81%、有效钾97%;从开花到成熟,吸收氮46.35%、有效磷35.07%、有效钾0%。 玉米营养临界期:玉米磷素营养临界期在三叶期,一般是种子营养转向土壤营养时期;玉米氮素临界期则比磷稍后,通常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临界期对养分需求并不大,但养分要全面,比例要适宜。这个时期营养元素过多过少或者不平衡,对玉米生长发育都将产生明显不良影响,而且以后无论怎样补充缺乏的营养元素都无济于事。 玉米营养最大效率期:玉米最大效率期在大喇叭口期。这是玉米养分吸收最快最大的时期。这期间玉米需要养分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最大,吸收速度也最快,肥料的作用最大,此时肥料施用量适宜,玉米增产效果最明显。 2、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对养分的需求量 玉米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其中以氮素最多,钾次之,磷居第三位。一般每生产100公斤子粒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5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氧化钾2.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48∶0.8。 二、玉米施肥量 1.确定目标产量 目标产量就是当年种植玉米要定多少产量,它是由耕地的土壤肥力高低情况来确定的。另外,也可以根据地块前3年玉米的平均产量,再提高10%—15%作为玉米的目标产量。例如:某地块为较高肥力土壤,当年计划玉米产量达到600公斤,玉米整个生育期所需要的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15公斤、7.2公斤和12公斤。 2.计算土壤养分供应量 测定土壤中含有多少速效养分,然后计算出1亩地中含有多少养分。1亩地表土按20厘米算,共有15万公斤土,如果土壤碱解氮的测定值为120毫克/公斤,有效磷含量测定值为40毫克/公斤,速效钾含量测定值为90毫克/公斤,则1亩地土壤有效碱解氮的总量为:15万公斤×120毫克/公斤×10的负6次方=18公斤,有效磷总量为6公斤,速效钾总量为13.5公斤。由于土壤多种因素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土壤中所有的有效养分并不能全部被玉米吸收利用,需要乘上一个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我国各省配方施肥参数研究表明,碱解氮的校正系数在0.3—0.7之间,(Olsen法)有效磷校正系数在0.4—0.5之间,速效钾的校正系数在0.5—0.85之间。氮磷钾化肥利用率为:氮30%—35%、磷10%—20%、钾40%—50%。 3.确定玉米施肥量 有了玉米全生育期所需要的养分量和土壤养分供应量及肥料利用率就可以直接计算玉米的施肥量了。再把纯养分量转换成肥料的实物量,就可以用来指导施肥。根据1、2当中的数据,亩产600公斤玉米,所需纯氮量为(15—18×0.6)÷0.30=14公斤。磷肥用量为(7.2-6×0.5 )÷0.2=21公斤,考虑到磷肥后效明显,所以磷肥可以减半施用,即施10公斤。钾肥用量为(12-13.5×0.6)÷0.50=8公斤。若施用磷酸二铵、尿素和氯化钾,则每亩应施磷酸二铵20公斤—22公斤,尿素22公斤—25公斤,氯化钾14公斤。 4.微肥的施用 玉米对锌非常敏感,如果土壤中有效锌少于0.5毫克/公斤—1.0毫克/公斤,就需要施用锌肥。土壤中锌的有效性在酸性条件下比碱性条件要高,所以现在碱性和石灰性土壤容易缺锌。长期施磷肥的地区,由于磷与锌的拮抗作用,易诱发缺锌,应给予补充。常用锌肥有硫酸锌和氯化锌,基肥亩用量0.5公斤—2.5公斤,拌种4克/公斤—5克/公斤,浸种浓度0.02%—0.05%。如果复合肥中含有一定量的锌就不必单独施锌肥了。 三、玉米施肥方法 1.基肥2000公斤—3000公斤有机肥、全部磷肥、1/3氮肥、全部的钾肥做基肥或种肥。可结合犁离地起垄一次施入播种沟内,使肥料施到10厘米—15厘米的耕层中。所有的化肥都可做基肥。 2.种肥 种肥是最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种肥的施用方法多种,如:拌种、浸种、条施、穴施。拌种可选用腐殖酸、生物肥以及微肥,将肥料溶解,喷洒在玉米种子上,边喷边拌,使肥料溶液均匀地沾在种子表面,阴干后播种。浸种:将肥料溶解配成一定浓度,把种子放入溶液中浸泡12小时,阴干后随即播种。条施、穴施:化肥适宜条施、穴施,做种肥化肥用量2公斤—5公斤。但肥料一定与种子隔开;深施肥更好,深度以10厘米—15厘米为宜。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氯化钾不宜做种肥。 3.追肥 剩下2/3氮肥做追肥。追肥分苗肥、秆肥、穗肥和粒肥四种追肥时期,并将以下两个时期作为重点: 秆肥:拔节后10天内追施,有促进茎生长和促进幼穗分化作用。将追肥中氮肥的1/3做拔节肥,结合铲趟,肥与苗的距离5厘米—7厘米。 穗肥:剩下的氮肥在玉米抽雄前10天—15天大喇叭口期施入,能有促进穗大粒多,并对后期子粒灌浆效果良好。

8. 钾肥施入土壤后,会发生哪些转化过程

硫酸钾施入土壤后,迅速解离成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钾离子一部分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另一部分被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硫酸钾是生理酸性肥料,长期连续施用有可能造成土壤板结。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时,应与碱性肥料石灰配合施用,以中和酸性。施用硫酸钾应配合增施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结构。硫酸钾作基肥、追肥、种肥均可,也适合根外追肥施用。用作基肥时应根据土壤缺钾状况而定。土壤有效钾低于80毫克/千克的土壤,每公顷施硫酸钾75~150千克。作追肥应尽早施用,每公顷用量75千克。作种肥每公顷用量1.5~2.5千克。作根外追肥时喷施浓度以2%~3%为宜。硫酸钾是一种无氯钾肥,适宜于各种作物,尤其是在既喜硫又缺钾的土壤和作物如洋葱、韭菜、大蒜、甜菜效果较好,硫酸钾应优先施于忌氯作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