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生姜开沟机(生姜专用培土开沟机)

海潮机械 2023-01-07 00:28 编辑:admin 175阅读

1. 生姜专用培土开沟机

好,在我们这里都是开沟子种姜,姜很大很多

2. 生姜专用培土开沟机前面导向轮

生姜是要开沟种植的,

3. 生姜种植打沟机

硝态铵型低氯复合肥不能作姜底肥。可以用作追肥。

姜对钾肥的需要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因此施肥要坚持有机肥与速效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平衡施肥,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硫酸钾30千克,后期可以使用平衡型水溶肥和腐植酸水溶肥相结合一起使用,促进根系发育,膨大大姜根茎,提高品质。

优质高产大姜底肥施用

1、将腐熟充分的农家肥 (亩用量10方左右)均匀撒施在姜田,而后进行深耕翻地,深度在30厘米左右,使得粪肥与土壤充分混匀。其目的是打破土壤板结,活化土壤,提升地温,为大姜播种做准备。注:因今春气候干旱,若当地没有有效降雨,土壤干旱情况严重,建议先浇灌再深耕。

2、使用挖沟培姜机,调培姜沟。为了给大姜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促进根系下扎,保证姜块生长,姜沟要深挖,以35厘米为宜,同时建议培好姜沟后,再用划犁趟一下沟底,打破犁地层,利于根系下扎。同时,建在确定行距时,注意要采取宽行(沟与沟的宽度为55~63厘米)栽培,其好处,一是宽行能改善行与行之间的透风透光性,增强茎叶光合作用,利于产量;二是可有效避免培土时伤根过重,利于培育壮棵。三是宽行利于人为农事操作。

3、在4月初大姜播种前一天或当天进行。沟施硫酸钾系列复合肥(亩用80~100斤),以保证底肥充足,平衡施肥,为姜棵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避免中后期脱肥断肥,影响姜棵生长。注意与土拌均后再播种。

4. 生姜培土机器

一、培育壮芽

1、晒姜困姜

于适期播种前20-30天,从贮藏窖内取出姜种,用清水洗去姜块上的泥土,平铺在草席或干净的地上晾晒1~2天,傍晚收进室内,以防夜间受冻。晒种主要具有下列作用。

第一,提高姜块温度,促进内部养分分解,从而加快发芽速度。

一般姜窖内的温度为13-14℃,生姜在此温度条件下,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经晒姜后,种姜体温明显提高。据测定,在室温22℃条件下,堆放室内而未经晾晒的姜块表面温度为21℃,内部温度为20℃。在阳光下晾晒的姜块表面温度为29.5℃,内部温度为28℃。

第二,减少姜块水分,防止姜块腐烂。

由于贮姜窖内空气湿度大,姜块含水量极高,经适当晾晒后,可降低姜块水分尤其是自由水含量,防止催芽过程中发生霉烂。

第三,有利于选择健康无病姜种。

带病姜块未经晾晒时,病症不甚明显,经晾晒之后,则往往表现为干瘪皱缩,色泽灰暗,病症十分明显,因而便于淘汰病姜。

姜种晾晒1-2天后,即将其置于室内堆放2-3天,姜堆上覆以草帘,促进养分分解,称“困姜”。一般经2-3次晒姜、困姜,便可开始催芽了。

2、选种

在2月下旬或3月上旬把姜种取出来。先拿到太阳下晒5-6个小时,然后选择比较肥壮,已有细芽尖露出来的种姜。种姜芽尖要多,用手触摸要有像锯齿挂手的感觉。剔除烂蔸和烂茎的病虫害姜。

3、催芽

生姜经过晒、选后进行催芽。

方法是:在室内两边各打两根柱子,用条木扎成坚实的像火炕一样,宽度根据催芽种姜多少而定,但支架必须比地面高2-2.5米。下面加温的火不能太大,一般以出烟不出明火为好,以免对姜造成损伤。

二、合理密植

种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加温催芽处理后芽尖会很快长大,到4月后,把种姜取下来,选择大而圆的芽头,把块茎用手掰开块块茎只留顶端健壮的一个芽尖。如果顶端没有芽尖,侧芽也可,但其余的必须全部剥去。

如果出芽率好,一般每100千克种姜可分2000棵左右,栽培种姜要选择稍有倾斜的山坡地,土质要比较良好,如果在平原地栽培,必须排灌都很方便。

栽培时,先把地整好,并打好姜沟。生姜种植的密度多大,应视种植地块的肥力、水肥条件、种姜块的大小而定。

土壤肥力高,肥水条件好的地块,且种姜块在60-80克,行株距为0.65米x0.2米,即亩植5000株左右。

土壤肥力和肥水条件中等的地块,种姜块在50克左右,行株距为0.6米x0.18米,即亩植6000株左右。

栽培时,要先把块茎放稳,芽头紧贴土面,不能上翘,然后用手抓一把各种肥料制的草本灰丢在芽头的旁边,再用有机肥盖,这样一行行地种下去。基肥一定要施足,开挖的行沟必须达到30厘米深。

三、栽后管理

1、施足底肥,多次追肥

生姜需肥特性,对钾肥需求量大,对磷肥需求量较小,前期生长较缓慢,植株矮小,需肥不多,中后期生长旺盛,需肥量大。

据测土配方确定施肥方法及数量:耕地之前根据科学取土方法取土化验,检测出的pH值、有机质、氮、磷、钾含量,换算碳、氮比,根据大姜需肥特性制定出施肥配方。

生姜较耐肥,并且生长期长,应采取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原则。每亩施猪牛粪1500~2500千克,钾肥10-15千克作基肥。

追肥应勤施薄施,由淡到浓。苗高15厘米时施一次薄肥,高30厘米追第二次肥。以后每隔20天左右施一次追肥。苗期以氯肥为主,根茎膨大期应多施钾肥。

2、水分管理

①发芽期底水要浇透,初水要适时。通常直到出苗达70%左右时才开始浇第一水、浇第一水后2-3天,紧接着浇第二水,然后中耕保墒,可使姜苗生长健壮。

②幼苗期小水勤浇,及时划,破除土壤板结,暴雨过后,及时清沟沥水,做到雨过水干,防止姜田发生渍害。

③旺盛生长期大水勤浇,宜在早晚,保持适度,防止积水。立秋之后,地上大量发生分枝和新叶,地下部根茎迅速膨大,植株生长快,生长量大,需水较多,一般每4-6天浇大水一次,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75%-85%,有利于生长。收获前3-4天再浇一水,以便收获时姜块上带潮湿泥土,有利于下窖贮蔵。

3、中耕培土

生姜根系浅,只宜浅耕,防伤根诱发病害。除草、培土同步进行。土层疏松的可以免耕,但要培土,防止姜块露出地面。

第一次培土在生姜有3-5个分枝,且根茎未露出地表时进行。一般在6月下旬,培土约2厘米厚,不能太厚,或者影响根系的透气性,造成生姜新芽生长受阻,分枝减少,根茎生长缓慢。

第二次培土应在第一次小培土后约20天以后进行、厚度2-3厘米,此次培土也不能太厚。

第三次培土为大培土,在第二次培土后15~20天进行,也就是在大暑前后,厚度7-8厘米为宜,将原来的垄变成沟,原来的沟变成垄,群众称“倒差沟”。以后若发现有姜芽露出也应及时培土,保证姜块正常生长。

4、适时遮阴,促进生长

生姜属耐阴作物,阳光直射响幼苗生长,播种后采用遮阳网成人工前棚的方式遮阳,处暑后拆棚。

采用遮阳网方式遮阳,应在生姜种植前,按蔬菜简易大拱柳的结构打好木柱(或水泥桩),中间最高处2米左右,两侧稍矮些(这样的高度既不影响透风,又不妨碍后期网下作业),将几幅遮阳网按地宽接在一起,以4-5幅为宜。

生姜播种后,便把遮阳网固定在木桩上面。在生姜整个生育期用碧护喷施叶面,每隔10天一次,连续3次,促长防病。

四、适时采收

生姜的采收可以分别为收种姜、收嫩姜、收鲜姜三种形式。

1、种姜采收技巧

种姜可与鲜姜一起采收,也可提前在幼苗后期采收。提前采收的具体做法是顺着生姜摆种方向,用箭头形竹片或窄形铲刀将土层扒开,露出种姜后,左手压住姜苗不动,右手用铲刀轻轻铲出种姜,并将种姜与新姜块相连处切断,然后及时覆土封沟。若种姜在幼苗后期采收,采收后要浇1次小水稳苗,保护根系生长。

2、嫩姜采收技巧

嫩姜要在姜株旺盛生长期采收,这时姜块组织柔嫩,纤维含量少,辛辣味较淡,适宜腌渍或糖渍,不过收获嫩姜的产量较低。

3、鲜姜采收技巧

鲜姜要在姜株的根茎组织充分成熟后采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初霜来临前进行,以免着霜受冻。一般收获后的鲜姜要带有少量潮湿泥土,不用晾晒直接入窖贮藏。

5. 种姜姜沟盖土机

生姜苗后除草通常可使用除草醚,该药物对姜田内的各种一年生杂草均有杀伤作用,目前已被普遍推广使用。使用除草醚时,可亩用0.75-1公斤药物兑水100公斤,喷施于姜沟和周围地面,然后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润度即可。或亩用0.75-1公斤除草醚与少量的细土掺匀,堆放一段时间后将其均匀撒在姜沟和周围的地面。

一、生姜苗后除草用什么除草剂

生姜苗后除草一般可以使用除草醚等药剂,该药剂目前在姜田中被普遍推广使用,对姜田内的各种一年生杂草均有杀伤作用,其主要使用方法有2种,即喷雾法和毒土法。

1、喷雾法

播种后,趁土壤尚处于湿润状态时,亩用0.75-1公斤除草醚兑水100公斤,配成药液后喷施于姜沟及周围的地面,之后保持土壤具有一定的湿润度即可。喷施后,其灭草效果可达到85%以上,而且不会对姜苗产生危害。

2、毒土法

亩用0.75-1公斤除草醚与少量的细土掺匀,并堆放10-14小时,待播种后趁土壤尚处于湿润状态时,将毒土均匀地撒在姜沟和周围的地面上即可。

3、注意事项

(1)该药物在施用后的5天内的杀伤力最强,药效可持续30-40天左右,为确保姜田无草,可在第1次施药后每隔35-40天再施1次。

(2)该药物的杀草效果与气温、地温、光照等因素有关,若气温为20℃以上,则杀草效果良好,若气温较低,则杀草效果较差。若土壤表面较温润,则杀草效果良好,若土壤表面较干燥,则杀草效果一般会明显下降。光照越强,其杀草效果越好,而如果在黑暗条件下用药,则几乎不具备杀草效果。

6. 姜地开沟培土机

生姜如何种植才能高产,种植生姜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生姜是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料,多吃生姜可以驱走身体上的一些疾病,大家是众所周知的,生姜在幼苗期的生长时间较长,其最主要是还是要抓住以下几点

1、土地的选择 生姜生长期长,产量高,因此需要大量的肥料,由于根系不发达,根的数量少,分布浅,需要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不是肥田不栽姜”生,姜地要深翻30~40厘米。

同时,我们必须选择阳光灿烂的日子来耕种,努力使土壤变白风化,造成有利于根系生长的疏松肥沃的环境。深度转弯后,汽车被打开,一般宽约100厘米。

为了及时消除姜田渍水,厢沟深度应在70到80厘米之间。 将姜地整平后,筑沟,将姜种在沟中,土壤用于作培土。因为土培土高,根茎会长出脂肪,产量高。

一般来说,姜埂筑髙33~40厘米,沟底宽10~13厘米,底宽30~35厘米,面宽15~20厘米,刺壁陡峭,一面倾斜,姜埂应该被压实,以便田间操作和避免雨水冲塌。

2、施肥 生姜生长期长,需要大量肥料,生姜生长过程中,根茎逐渐增大,需要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等各种矿物质养分。因此,生姜想要高产,除了使用足量的基肥,还需要进行分阶段追肥,以满足生姜生长的养分需求。

(1)施肥时间 不论采用何种栽培方式,生姜有两个较大的侧枝时,侧枝与主茎(即三枝)的高度相似,经过这一时期,上面的地面和地下的根茎都进入了一个生长旺盛的时期。主要性能是提高生长速度。一方面出现了大量的枝干,叶的数量也相应增加。

另一方面,地下根茎也迅速扩大,大量养分累积形成产品器官,对肥料水的需求较大。 为保证生姜的高产,应增肥。此时施肥称为“三叉肥”或“转折肥”,这种增肥对促进发棵和根状茎的生长有重要作用。根据不同的栽培方法,从7月初到8月初,施肥时间一般是适当的。

只要姜达到三个阶段的标准,就应该施肥。一般来说,天棚比小拱棚早,小拱棚比地下室早,地下室比外露的地面早,施肥前去除姜遮荫草。

(2)施肥方法 在这一时期,化肥的数量应该是大量的,加上土壤的种植,再加上使用有机肥料和更持久的肥料和速效肥料,或者使用有机无机复合肥料,每667平方米施用优质有机肥等有机肥)80至120公斤,高氮高钾优质复合肥100至120公斤;或25%(12-4-9)有机无机复合肥160至200公斤。

按照“先小后大”的顺序,即七月五日至二十日追施总量的1/3,然后再进行一次培土;在秋初前五至十五日,然后追肥剩下的2/3,并进行一次培土,此时追肥施用有机肥,既能改善土壤,又能保证生姜在生长后期不脱肥。

(3)足够的追肥 为了促进生姜发棵和根茎的扩张,秋季应该是“大追肥”。施肥标准为:腐鸡粪3000公斤,饼肥70-80公斤,每亩硫酸铵20公斤(蛋糕肥可由熟熟的黑豆或大豆75公斤代替,而硫酸铵可以用尿素代替)。

对于被追肥的“二铵”和尿素的地块,鸡粪可以补充灌溉水。在姜苗有6个以上的分枝时,再进行一次育肥,硫酸铵(或尿素)施于20公斤,硫酸钾为10公斤,以防止过早衰变。

3、看天气浇水 当生姜有大量的分枝和根茎时,所需的水量显著增加。为了满足这一时期的水分需求,水应根据天气条件及时供应,然而如果浇水过多或过多,也会导致腐烂的根、茎和叶过早老化。

因此,一般每隔4至6天浇水一次(种植在果树下的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少浇水或不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

4、及时除草 姜的幼苗期在高温雨季,杂草丛生,长期水肥条件好,杂草丛生现象也很强烈,如果除草不及时,草和姜苗争夺肥料、水和阳光,姜苗容易发育不良。

因此,有必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以防止杂草引起的姜苗植株早衰。

5、适时培土 生姜的根生长需要黑暗和潮湿的条件,为了防止根茎扩大和露出地面,必须及时进行土壤栽培。

初秋,将第一次土壤栽培与除草、“大追肥”相结合,将沟后土置于植物基部,沟槽变成山脊;后再配合浇水进行第二、三次土壤栽培。两次土壤栽培的时间间隔为10至15天,每次土壤为5至6厘米,山脊表面厚度逐渐扩大,为根茎的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

6、叶喷肥 在生姜生长的中后期,可利用肥料、菜肥、尿素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洒,延长叶的光合作用时间,提高光合效率,促进植物生长发育,防止叶早衰。尤其是生姜幼苗生长不良包括弱苗和黄黄的姜苗,可提前施用叶面喷施肥料,可增加喷洒肥料的次数。

7、轻提种姜 根据市场情况,生姜可以在长期收获种姜出售又称扒老姜的过程中进行采收出售。方法是沿播种方向打开土层,露出生姜,用左手按住生姜幼苗的茎,用右手轻轻举起生姜。把它和植物分开。

注意,不能摇动生姜幼苗,以防止根过早衰老,取出种姜后要及时封沟,对弱小的姜苗不宜取种姜,以免造成早衰。

8、扣棚保护 为确保生姜的生产,应在初霜前进行屈曲植物,以延长其生长时间(根据相关的专家研究和实际经验),生姜的收获期每推迟一天,每亩可增加约50公斤)。拱棚的温度在白天控制在25°c~28°c,

夜间控制在15°c~18°c。一般不用水,而是要注意风害,防止有害气体的破坏。这样,生姜的生长期可以延长约20天。

7. 生姜培土机盖土机

培土是决定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培土合适,才能使姜生长健壮,产量高。姜的根茎需生长在黑暗、湿润的环境中,见光即停止生长。因此,应随姜的生长进行培土。如果培土不及时,姜的根茎暴露于空气中,会严重影响姜的质量和产量。

二、生姜培土时期

第一次培土:在生姜的根茎有3-5个分杈,但未露出地表时开始,培土约2厘米厚。这时只需用小锄或钩子等农具,将姜种植沟两侧4-5厘米宽的垄土(一般垄宽25-30厘米)沿垄边划下到种植沟内,浇水即可。这样既可防止杂草生长,又有利于姜的根茎膨大。第一次培土切不可过厚,否则容易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造成姜新芽生长受阻,根茎分杈减少、生长缓慢,产量和质量都受到影响。

第二次培土:应在第一次培土20天后进行,培土厚度2-3厘米。此时,可将姜种植沟两侧的垄土,用小锄或钩子等农具平入姜种植沟内即可。此次培土也不可过厚,否则容易造成姜的根茎生长困难,影响产量。

第三次培土:又称“大培”,在第二次培土后15天进行,厚度以7-8厘米为宜。这时需将原来垄上的土全部培到种植沟内,使原来姜生长的沟变为垄,原来的垄变为沟。这一次培土非常重要,是决定姜的根茎生长发育的关键。若培土浅,则姜块短、粗;若培土厚,则姜块细长。以后,若发现有姜芽露出,也应及时培土,保证姜的根茎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