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粮库机械设备
低温储粮是现代储藏技术中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储粮方法,它利用低温季节的自然冷源或谷物冷却机等对仓房内的粮堆进行冷却,使粮温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这样可以保持和改善储粮品质,达到安全粮储的目的。
低温储粮技术是一项公认的绿色储粮技术。主要有自然低温储粮、冬季自然冷源机械通风储粮和压缩式谷物冷却机机械制冷储粮三种。
低温储粮所需条件和设备:保温密闭的仓房、符合国家标准的粮质、冷却降温的有利时机、大粮堆密封压盖的物料。设备除仓房外,有冷源通风机械,压缩式谷物冷却机等。
根据粮食的不良导热性,在低温季节入仓的粮温较低,即使在仓温较高的情况下,也能较长时间保持粮堆的低温状态,粮情较为稳定。
在我国大部分粮库,特别是北方粮库,只要仓内具有通风系统都可以利用冬季低温季节降低粮温,这是目前粮库广泛采用的方法。
无风道的仓房在冬季严寒干燥季节,打开仓房门窗,使空气在粮堆表面流通,逐层冷却粮食。但粮堆内冷却缓慢,特别是水分大、粮堆高的粮食效果不很显著。在目前仓房条件下,仍是包装仓较常用的方法。为增强通风效果,不少粮库对散装粮采用翻动粮面、扒沟、挖塘等方法冷却粮食,其冷却效果前者取决于翻动次数、深度与方式;后者取决于扒挖深度、与空气接触面积、内外温差。
当粮库在夏季冷却粮食或者华南湿热地区的冬季气温较高无法达到低温储粮的冷却要求时,可采用谷冷机来冷却粮食。对于华南地区,春季主动使用谷冷机冷却要比在夏季被动应付时经济得多。
对于质量较差的粮食,可在低温季节结合粮食质量整治,采取倒仓或出仓方式冷却粮食。
2. 粮库机械设备检修总体要求
粮食烘干机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须经烘干机生产企业、经销商等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
2、检查、操作、维护烘干机前必须仔细阅读《烘干机使用说明书》熟悉有关安全方面的警告事项和安全知识,掌握基本使用方法,严格按照烘干机的操作程序使用,定期检查、调整、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烘干机发生故障时,必须停电检修,非专业人员不得随意拆卸,严禁进仓检查。
登高检修时,应身系安全带、头戴安全帽、脚穿防滑鞋。
4.进机谷物水分应在30%以下为宜,装粮过程中,烘干机出现满粮报警后,应立即止进粮,防止进粮过多造成机器故障;烘干小麦或水分超过30%的水稻时,装载量切勿超过烘干机额定装载量的80-90%,否则易发生堵塞,严重者有崩仓毁机的危险。
严禁水份超过35%、流动性不好的粮食进入烘干机作业。
5.进粮时要特别注意粮食清洁,原粮含杂率要小于1%;如原粮含杂率较高,在进机必须进行筛选;切勿混入扎绳、铁丝、长草、石子等异物,防止机器在运转过程中出现堵塞或卡死等异常故障。
6.起动烘干机前,须确认各运转设备、转动部件附件无闲杂人员。
7.烘干机运行期间,严禁打开燃烧器箱、吸气盖板等,严禁给油箱加油,避免发生伤或其它事故。烘干机作业时,非操作人员切勿靠近,操作人员身体任何部位及衣物等异物不得放在或靠近搅龙、皮带、提升机喂入口等运转部件及其附近,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8.烘干机作业时检查口、粮仓门等均不得随意打开,以防跑粮。
9、必须保持稻谷在烘干机内均匀流动,防止堵塞,避免粮食在高温下。
3. 粮库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2021年1月28日,《政府储备粮食仓储管理办法》(国粮仓规〔2021〕18号,简称《办法》)印发实施。该《办法》是落实粮食储备体制机制改革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储备粮食仓储管理提供了遵循和行动指南。
4. 粮库机械设备制造厂
安徽聚力粮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专业从事粮食仓储机械、智能控制平台与智慧粮库成套设备的制造商,又是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公司拥有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资质、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高新技术企业等认证。
5. 粮库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建立健全指挥统一、反应快速、处置科学、保障有力的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故(事件)应急体系,组织、协调和指导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粮食质量安全事故(事件)及其造成的人身健康危害和社会不良影响,减少粮食损失,合理利用有限的粮食资源。
(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家粮食局粮食质量安全事故(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浙江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江山市境内的粮食收购、储存以及政策性粮油加工、销售等环节发生的粮食质量安全事故(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
(四)事故情形。因粮食经营者管理不善等原因,发生下列情形之一,且数量较大、食用或商用价值降低或丧失,造成食品安全风险或引起不良后果、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视为粮食质量安全事故(事件)。
1.未严格执行安全储粮管理制度和储藏技术规范,致使库存粮食发生较严重的霉烂变质等坏粮事故,或粮食熏蒸杀虫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储粮化学药剂。
2.未严格执行粮食轮换制度,使粮食储存品质严重劣变,导致质量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风险的情况。
3.未严格执行粮食质量检验制度,导致供应粮油存在生霉、变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等情况。
4.出现上述质量安全问题的粮食以及封存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对人体健康可能带来危害或已经带来危害的。
(五)事故分级。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粮食质量安全事故(Ⅰ级)、重大粮食质量安全事故(Ⅱ级)、较大粮食质量安全事故(Ⅲ级)和一般粮食质量安全事故(Ⅳ级)。
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分级以外的作为粮食质量安全事件。
(六)事故等级核定。事故(含事件,下同)等级由市粮食局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小组依照粮食损失数量、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核定,必要时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委员会、衢州市检验检疫局江山办事处等有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评估核定。《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分级和响应标准》详见附件1。
(七)事故处置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降低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及其造成的人身健康危害和社会不良影响。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粮食经营者应当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
3.科学评估,依法处置。有效使用粮食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等科学手段,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队伍的作用,准确评估粮食质量安全事故等级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提高应对粮食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和水平。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对事故粮食进行无害化处理,合理利用有限的粮食资源,尽可能把事故损失和影响降至最低。
4.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随时做好各种突发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准备,落实并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加强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和危机管控能力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提高粮食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机制启动。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市粮食局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小组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衢州市检验检疫局江山办事处等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依法对事故组织进行分析评估,核定事故等级,并按程序相应作出应急响应。
发生特别重大粮食质量安全事故,由国家粮食局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向国务院报告并提出启动l级响应建议,经国务院批准后宣布启动l级响应。
发生重大粮食质量安全事故,由省粮食局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向省政府报告并提出启动Ⅱ级响应建议,经省政府批准后宣布启动Ⅱ级响应。
发生较大粮食质量安全事故,由本市粮食局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小组负责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衢州市检验检疫局江山办事处等相关部门向衢州市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启动Ⅲ级响应建议,经衢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宣布启动Ⅲ级响应。
发生一般粮食质量安全事故,由本市粮食局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小组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衢州市检验检疫局江山办事处等相关部门向本市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启动Ⅳ级响应建议,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宣布启动Ⅳ级响应。
(二)应急处置小组及职责
1.应急处置小组。由市粮食局成立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小组”)及其办公室。当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启动Ⅲ级、Ⅳ级事故应急响应后,应急小组及其办公室,应当在市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迅速有序地开展相应级别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市粮食局应急小组及职责。应急小组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及其他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局办公室、行政审批服务科、储备调控科、法规监督科、资财管理科、粮食收储公司(粮食储备库、军粮供应站)等有关科室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应急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行政审批服务科,办公室主任由应急小组副组长兼任,办公室成员由各科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
应急小组主要职责。主要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粮食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请示有关应急处置工作的重大事项和上报事故应急处置进展情况;按照市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的统一部署,落实事故应急处置各项具体工作等。《江山市粮食局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单位职责》详见附表2。
三、应急保障
(一)事故信息保障。市粮食局设立粮食质量安全事故信息报告、举报电话等(4968815)。市粮食局应急小组办公室负责事故有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发布工作。相应级别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市粮食局应急处置小组要严格按照信息归口、统一对外发布、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经应急小组同意并及时报市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统一向社会或媒体发布事故信息。
(二)人员技术保障。市粮食局应急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成员单位的有关人员必要时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衢州市检验检疫局江山办事处等相关部门和专家参加事故处置工作。粮食质量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委托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承担。当发生粮食质量安全事故时,受应急小组委托,粮油质检机构立即赴现场采集事故粮食样本,按有关标准和规定实施检测,为事故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三)物资经费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所需设施、设备(包括通讯设备)和粮源应当得到保障;使用后的粮食应及时补充,设施、设备应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应急粮源在动用市县地方储备粮后仍不能满足应急供应时,确需动用省级储备粮的,须按程序报批。
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及事故粮食的抽样检验、处理所发生的费用等所需应急资金,参照《浙江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中“物资经费保障”的有关规定执行,应急救援资金应全额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四)宣教培训保障。市粮食局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小组应当加强对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和检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粮食经营者的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与培训,促进专业人员掌握粮食质量安全应急处置相关工作技能,增强质量安全意识,提高粮食经营者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风险防控意识和防范能力。
四、监测预警、报告与评估
(一)监测预警。市粮食局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小组应定期对收购、储存和政策性粮油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粮食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与监测。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事故监测、报告信息体系,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监测、抽查结果,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市人民政府或委托相关部门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或可能造成粮食质量安全事故的粮食,按照有关规定发布警示信息。
(二)事故报告
1.事故信息来源。一是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单位报告的信息;二是粮食质量安全相关技术机构监测和分析的结果;三是有关业务单位报告的信息;四是经核实的公众举报的信息;五是经核实的媒体披露与报道的信息等。
2.报告主体和时限
(1)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粮食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并经初步核实后,应立即向市粮食局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小组办公室报告。
(2)粮食质量安全相关技术机构、有关社会团体及个人发现粮食质量安全事故,须及时向市粮食局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小组办公室报告或举报。有关监管部门发现粮食质量安全事故或接到举报,应按照职责分工及时通报市粮食局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小组办公室。
(3)市粮食局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小组办公室接到粮食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后,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应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核实;对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经现场初步核实的质量安全事故,要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市人民政府,并在2小时内上报至衢州市粮食局和省粮食局。经评估核实的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市粮食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办公室要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并继续收集、记录、整理相关信息,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市人民政府和衢州市粮食局报告。
(4)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粮食质量安全事故不得拒报、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拒报、瞒报、缓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5)经初步核实为粮食质量安全事故且需要启动应急响应时,市粮食局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小组应按规定向市人民政府及衢州市粮食局、省粮食局报告;必要时由省粮食局报告给国家粮食局。
3.报告内容与报告阶段
(1)初次报告。市粮食局粮食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小组向市人民政府和衢州市粮食局、省粮食局报告粮食质量安全事故信息时,应尽可能包括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预计事故粮食数量、危害程度、事故原因、已采取措施、事故控制情况以及报告人(或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内容。
(2)阶段性报告。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又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3)总结报告。对事故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包括事故鉴定结论、事故原因分析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等。
(三)事故评估
1.有关单位应当按有关规定及时向市粮食局粮食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小组办公室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由市粮食局粮食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小组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衢州市检验检疫局江山办事处等相关部门和专家或衢州市粮食局、省粮食局组织协调开展粮食质量安全事故评估。
2.粮食质量安全事故评估是为核定粮食质量安全事故级别和确定应采取的措施而进行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一是事故粮食数量;二是事故粮食的价值及其处置费用;三是事故粮食是否流入口粮市场;四是事故是否会影响当地粮食供应;五是事故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及所影响的范围与严重程度;六是事故发展蔓延趋势。
五、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根据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分级情况,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响应。
核定为特别重大粮食质量安全事故,报经国务院批准并启动Ⅰ级响应。省粮食局按照国家粮食局应急小组的统一部署和省政府应急处置指挥部的要求,组织、协调事发地的市、县(市、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全力开展应急处置,并及时报告工作进展情况。事发单位应及时、主动、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并配合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
核定为重大粮食质量安全事故,报经省政府批准并启动Ⅱ级响应后,省粮食局应急小组立即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较大、一般粮食质量安全事故由本市人民政府启动相应级别响应,由市粮食局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小组进行处置。必要时请求衢州市粮食局、省粮食局派出工作组,指导、协助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处置措施
Ⅰ级事故发生后,国家粮食局应急处置小组根据事故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成员单位,采取应急措施,按程序组织处理。
Ⅱ级事故发生后,省粮食局应急小组根据事故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采取下列应急处置措施:一是立即派调查组赴相关市进行调查核实,组织专家对事故进行评估,组织应急处置;二是及时组织粮食质检机构对事故粮食进行抽样与检测,尽快确定危害范围和程度;三是指导相关市、县(市、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粮食经营管理单位,依法责令经营者停止经营事故粮食,并采取专仓封存、严格检验出证、巡查抽检及监督整理事故粮食等措施,加强对事故粮食的监控;四是及时组织力量排查并研判事故发展态势,做好事故可能蔓延扩大的应对准备。
Ⅲ级、Ⅳ级事故发生后,由本市应急小组根据事故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粮食损失和事故危害。
(三)检测分析评估。粮食质检机构应当对引发粮食质量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事故粮食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分析事故发展趋势,研判事故后果,为制定事故调查和现场处置方案提供依据。
(四)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
1.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条件
(1)级别提升。当事故影响和危害范围扩大,并有蔓延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及时提升响应级别。
(2)级别降低。事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经研判认为事故危害无进一步扩散趋势的,可降低响应级别。
(3)响应终止。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事故可能导致的危险因素消除,并经专家分析论证,确认现场确无危害和风险后,应急小组提出终止响应的建议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2.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程序。Ⅰ级、Ⅱ级事故分别由国家粮食局、省粮食局应急小组组织进行分析、评估和论证。评估认为符合级别调整条件的,应急小组提出调整建议,报国家、省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应急响应级别调整后,事故相关地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结合调整后级别采取相应措施,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下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请求,及时组织专家为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响应级别调整和终止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五)信息发布。Ⅰ级事故信息发布由国家粮食局应急处置小组按程序统一组织实施;Ⅱ级、Ⅲ级、Ⅳ级粮食质量安全事故信息发布分别由省、市、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统一组织,采取适当形式向社会发布,避免发生社会恐慌。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市粮食局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小组负责组织粮食质量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事故粮食处置、征用物资补偿等,尽快消除事故影响,保证社会稳定。
(二)奖惩。对在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表现突出,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应当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在粮食质量安全事故的预防、通报、报告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三)总结。Ⅲ级、和Ⅳ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市粮食局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小组要全面总结分析应急处置工作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完成总结报告,并按事故级别,逐级上报至国家粮食局和有关部门。
七、附则
(一)当与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处置有关的法律法规被修订,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时,应对本预案及时进行修订完善。
(二)市粮食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办公室要结合日常工作,组织开展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实战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三)本预案所称粮食包括:小麦、稻谷、玉米、杂粮及其成品粮,大豆、食用植物油及油料。
(四)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6. 粮库机械设备维修清单
缸体活塞杆磨损太厉害了,要更换的,找个熟店维修,不然会被当做大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