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0年代碾米机
打米机也叫碾米机以下是它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一、碾米机的结构:我就说一下喷风式碾米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 的产品,该机型又分为单风道和双风道两种类型,其中单风道喷风碾米 机以加工糙米为主,或采取先轻碾去壳再碾白工艺。双风道喷风碾米机 可一次完成稻谷脱壳、碾白功能。喷风碾米机的基本结构主要由:机身、出料口、减速箱、风机、张紧轮、机座、出料斗、糠 斗、集糠器等部分组成。
二、喷风碾米机的工作原理:在出口压力门的阻力及铁滚筒互相摩 擦作用下剥皮,然后由喷风风机产生的高压气流吹走米糠。
2. 70老式碾米机
筛网宽度一般是如下: 1、200X50mm,筛孔尺寸:4.175mm,标准目数:4目。2、Φ200Ⅹ50mm,筛孔尺寸:0.850mm,标准目数:20目。3、Φ200ⅹ50mm,筛孔尺寸:0.150mm,标准目数:100目等等。
3. 农村80年代的老式碾米机
韩国本士比较有名的老品牌,质量好,中国市场普及占有率高,是韩国机,不是什么国产的,可以放心购买。
4. 80年代打米机
1.种植习惯。当阳农业历来以种植业为主,兼及其他。从业于林、渔、手工业、商贸的人亦理田事。饲养附之于家庭。20世纪未,种植、养殖、加工逐步走向专业化,部分农户放弃传统的小而杂的生产习惯,从事专业化生产。农作物有水稻、棉花、大麦、小麦、包谷、红薯、高粱、黄豆、绿豆、蚕豆、油菜、花生、芝麻,城镇郊区种植蔬菜,山地和房前屋后习惯种植梨、桃、柿、柑、柚、板粟、核桃等。
2.栽种田管风俗
敬土地旧时清明前后,整田育秧,农家在谷种浸泡之后,查看黄历选一“黄道吉日”,敬土地老爷,求他保佑秧苗肥壮,全年丰收。
吃栽秧酒旧时有“栽秧酒,割谷饭,行脚过路有一餐”的说法。一般要在十天半月前就订下日子,接姑娘女婿、亲友邻里来吃栽秧酒,实际上也是一种亲友邻里的换工。栽秧酒操办十分丰盛,除早、中、晚正餐外,还有早饭前的“早茶”,中饭前的“喝小酒”,晚饭前“腰中”,晚饭后“霄夜”。20世纪未换工栽秧的人除吃喝外,还要送毛巾、香皂之类的“打发”。2000年前后,换工逐渐成为一种有偿劳务,家庭、亲属外的换工者和雇请人员,要以现金方式支付报酬。
田间取乐栽秧时田间不分男女老少,辈分高下,都可以互相嘻闹取乐,谚曰“栽秧田里无老少”。栽秧速度慢的人往往会被两边的人围在田中间,被称之为“坐号子”,栽秧结束时人们会互相往身上扳秧把、糊泥巴,俗称“泥仓子”。
打锣鼓栽秧、扯秧草、旱田薅草时,兴请锣鼓班子打锣鼓唱歌,分别称为“栽秧锣鼓”、“扯草锣鼓”“薅草锣鼓”。锣鼓班有一锣一鼓两人演唱的,也有4至5人的鼓乐班,有的还配有锁喇。所唱内容一般为“早晨唱花名,中午唱古人、晚上唱爱情”。歌师傅还会根据劳动现场编唱词活跃劳动气氛,为劳动者提神鼓劲。田间地头打锣鼓的习俗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就逐渐消失,但在田间唱歌、讲笑话、“泥仓子”等习俗还偶尔见到。
3.积肥。20世纪60年代以前基本无化肥,猪、牛栏粪、鸡、鸭粪、草木灰、人粪尿为主要肥料,增加肥源的方法有如下几种:水田积肥兴“打青蒿”,在整秧田前,割青草、野蒿丢在水田里沃肥。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红花菜籽、兰花草子作绿肥。烧火粪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积肥方式。将砍来的渣子(小灌木)杂草堆放在田中,分层盖上干土,点燃薰烧,待燃尽后撒在田中为肥。塘泥,居室内的地皮土,拆旧房的土墙,都会搬到田里作肥料。
4.生产工具:常用农田耕作工具有:犁、耙、耖、扎磙、挖锄、薅锄、打田磙、锹等。灌溉工具有:水车、木桶、戽水桶、水瓢等。用于收获的工具有:镰刀、齿镰(又称伐镰子)、石磙、板仓、杨叉、梿枷、木掀、箩筐、口袋、木仓等。用于运输的有:扁担、钎担、粪筐、夹担子等。用于晾晒的有:卷簾、簾子、筛子、簸箕、团窝、扫帚等。用于加工的有碾子、腰磨、手磨、砻子、碓窝子、风斗、木榨等。用于计量的有升、斗、秤。随着生产发展,时代进步,农业生产工具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生产工具正在逐渐退隐。运输方面,20世纪50年代出现独轮车,后改为胶轮板车,80年代初拖拉机、汽车逐渐普及。农田作业逐步改用拖拉机、旋耕机、栽秧机、收割机,大多数地区实现了自流灌溉,抗旱时有电泵、机械抽水,加工有打米机、磨面机、榨油机等。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与传统劳动方式共存的各类劳动号子也随之消失,打场时的赶碾歌,打梿枷号子,城效种蔬菜时的扯水号子、加工油料时的打榨号子、人工筑坝修堤时的打硪号子等都已很难听到。
5. 90年代碾米机
用镰刀进行收割,用一个大方桶人工摔打脱粒,晒干后利用风力扬去秕谷后贮藏。在七十年代前,没有碾米机,用的是石磨,用水力或畜力带动石磨进行碾压去壳,人工筛去米糠后就成了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