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侧深施肥机(水稻侧深施肥机器)

海潮机械 2023-01-04 21:59 编辑:admin 103阅读

1. 水稻侧深施肥机器

侧深施肥(亦称侧条施肥或机插深施肥)技术是水稻插秧机配带深施肥器,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侧位土壤中的施肥方法。其主要优点是可促进前期生育;肥料利用率高,施肥量可减少20%左右;有利于防御低温冷害,省工、省成本;也可减轻对河川、湖沼水质的污染。主要技术要点如下:(1)稻田耕作、整地深度最少在12厘米以上。更层浅时,中期以后易脱肥。水整地精细平整,泥浆沉降时间以3~5天为宜,软硬适度,用手划沟分开,然后就能合拢为标准。泥浆过软易推苗,过硬则行走阻力大。(2)测深施肥要与追肥相结合,侧深施肥虽可代替基肥和分蘖肥,但中后期追肥量不能减少。侧深施肥部位一般为侧3~5厘米,深5厘米。(3)调整好排肥量,保证各条间排肥量均匀一致,否则以后无法补正。在田间作业时,施肥器、肥料种类、转数、速度、泥浆深度、天气等都可影响排肥量。为此,要及时检查调整。(4)不同类型的肥料(颗粒、粉状)混合施用时,应现混现施,防止排肥不均,影响侧深施肥效果。   施肥量要根据当地的施肥水平及各生育期的施肥量,将基、蘖肥的总量下调20%,后期施肥量不减。建议您施用现在农业上比较推广的生物制剂,效果好,无肥害,禾苗牌的就不错。

2. 水稻施肥机械

        1、种子处理

        荷优8116水稻在播种前一般需要经过晒种、浸种、催芽处理,在水稻播种前,把种子放在阳光下摊薄连续晾晒2-3天即可,选择丰产、籽粒饱满的健康种子,剔除瘪、瘦、秕、空种。

        水稻浸种,可以放在常温清水中或1%的石灰水溶液或咪鲜胺溶液中浸种数天,期间每天搅拌和换水,种子吸水量达到种子重量的30-40%时有利于发芽。

         将浸种后的稻种,先用50度左右的温水提高温度,捞出后包裹好后,再用秸秆稻草、麻袋或者棉被等覆盖好,然后放在30-32度的环境中进行保温保湿催芽。期间喷淋清水保湿和翻堆防高温,当种子的芽长和根长长到0.2-0.3公分左右时,把种子放在室内阴凉处凉芽6个小时左右即可播种使用。

         2、整地管理

         荷优8116水稻种植地应当提前进行15-25公分的深翻细耙,整地要求以耕层深厚、土壤松软通透、田面细碎平整为原则,以此为水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

         施底肥,底肥使用量可以按照全年施肥量的60-70百分使用,可以亩施1500公斤腐熟有机肥+2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10公斤氮肥+10公斤钾肥。

         3、科学移栽

         当日均气温持续稳定在15度以上,即可进行移栽插秧。旱育中苗以3-3.5叶为宜(适合机器插秧使用)、大苗以4-4.5叶为佳(适合手工插秧使用),或者在秧苗8公分左右高时进行移栽,移栽时要注意种植密度,一般早稻适合适度密植,晚稻适合稀植,中稻一般介于早稻和晚稻之间。

         4、插秧管理

         插秧前,应当提前把田间水层调整在1公分左右,在插秧时要注意适时早插、插秧正直、插秧深浅均匀、插秧整齐一致。尤其注意插秧的深度,一般人工插秧以1.5公分为佳,机器插秧以2公分为宜,苗小应当适度浅差、苗大应当适度深插。在完成插秧后要及时对田间进行补水护苗、促进返青,上水深度掌握在3-5公分左右,以水位到苗高2/3、不淹心叶为宜。

         5、田间管理

         插秧后水层以浅水不露地为宜,分蘖期水层以2-3公分左右为宜,分蘖后期要注意排水晒田,晒田后把水层增加到5公分左右,拔节孕穗期以8-10公分为宜,抽穗前2-3天应当排水补氧。还要做好追肥管理,分蘖肥在水稻移栽后7-10天时施用,每亩追施速效氮肥6-8公斤。穗肥一般在水稻圆秆期施用,每亩追施速效氮肥5-6公斤+2-3公斤磷钾肥。水稻粒肥一般在抽穗后施用,可以使用0.5-1%的尿素水+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喷施,每亩喷水量50公斤左右即可。

3. 深度水稻施肥机

1、一次性施足底肥之后,后期不用追肥

很多农户为了省功夫,往往在做底肥时,选择大量的复合肥,再加上尿素和钾肥,整个生长后期都不再追肥了。这很明显是错误的做法,水稻高产的两个关键时期,第一个是分蘖期,第二个是孕穗灌浆期。底肥用50公斤复合肥,再加尿素20斤,钾肥25斤。在分蘖期时,必须通过足量的氮肥,才能促使肥料多分蘖,为高产打下一个基础。以尿素为主,每亩可用15斤尿素,再加上3斤氯化钾。

在孕穗灌浆期,又需要大量的钾肥,才能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钾元素,促使籽粒饱满,壮秆,防止后期倒伏。到抽穗期的时候提前一周左右放4斤尿素加上15斤氯化钾。除了在孕穗前一周要追施高钾肥之外,在灌浆期还要结合叶片喷施芸苔素加磷酸二氢钾。

2、水稻追肥时,到底能不能用氯化钾?

氯化钾含钾量是最高的,其含钾量可以达到64%,硫酸钾里的钾含量只占50%-52%左右,氯化钾是钾肥中最便宜的。水稻对氯离子不敏感,完全可以替代硫酸钾。这样既省钱还高效,水稻能充分吸收和利用钾元素,这样也是补钾最快的。

3、后期钾肥用量多容易贪青晚熟

有些农户担心水稻在扬花灌浆期用钾肥会出现贪青晚熟和倒伏,所以,在后期不敢再使用钾肥了。这实际上是错误的,贪青晚熟主要和氮肥过量有关,和钾肥没有关系。钾肥主要是壮秆,孕穗,抗倒伏,防止空壳秕籽,达到增产作用。

要想水稻取得高产,离不开品种的选择,肥水的管理以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农户遇到的误区还有很多,这三个误区,仅仅是水肥管理中的一小部分。如果你种植的水稻还停留在亩产700-800斤,就要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水肥管理不合理,品种是否为高产品种,病虫害有没有做到提前预防,综合防治,避开种植误区,这样我们种植的水稻才能亩产1400斤。

4. 水稻侧深施肥专用肥

什么是侧深施肥

侧深施肥(亦称侧条施肥或机插深施肥)技术是水稻插秧机配带深施肥器,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侧位土壤中的施肥方法。其主要优点是可促进前期生育;肥料利用率高,施肥量可减少20%左右;有利于防御低温冷害,省工、省成本;也可减轻对河川、湖沼水质的污染。

侧深施肥主要技术要点

(1)稻田耕作、整地深度少在12厘米以上。更层浅时,中期以后易脱肥。水整地精细平整,泥浆沉降时间以3~5天为宜,软硬适度,用手划沟分开,然后就能合拢为标准。泥浆过软易推苗,过硬则行走阻力大。

(2)测深施肥要与追肥相结合,侧深施肥虽可代替基肥和分蘖肥,但中后期追肥量不能减少。侧深施肥部位一般为侧3~5厘米,深5厘米。

(3)调整好排肥量,保证各条间排肥量均匀一致,否则以后无法补正。在田间作业时,施肥器、肥料种类、转数、速度、泥浆深度、天气等都可影响排肥量。为此,要及时检查调整。

(4)不同类型的肥料(颗粒、粉状)混合施用时,应现混现施,防止排肥不均,影响侧深施肥效果。

施肥量要根据当地的施肥水平及各生育期的施肥量,将基、蘖肥的总量下调20%,后期施肥量不减。

5. 水稻侧深施肥装置

前促、中控、后补法:这种施肥法重施基肥并重施分蘖肥,酌施穗肥,基肥占总施肥量的50%以上,达到“前期轰得起,中期稳得住,后期健而壮”的要求。这种施肥方法,主攻穗数,适当争取粒数和粒重。

前促即基肥中施用速效性氮肥占施肥总量的40%~50%,磷肥的全部,钾施用量占总量的50%,分蘖肥氮肥占总量的30%。

中控即施穗肥氮肥占总量20%钾肥占总量的50%。

后补即可根据田间长势适当补施粒肥,但施用氮肥量不能超过10%。

前、后分期施肥法:前、后分期施肥法是以水稻对于氮素营养需要特点为依据提出的,所谓前期施肥是指营养生长阶段的施肥,主要是底肥和分蘖肥,后期施肥是生殖生长阶段施肥,主要是穗肥。是一种省肥、稳产、高产的施肥方法。

前期施肥:有机肥料全部作基肥施用,磷肥一般作铺肥,钾肥一般50%作基肥,氮肥的30%~40%可采用铺肥、全层施肥、深层施肥。分蘖肥一般占总氮量的20%~30%,调整肥为5%左右。分蘖肥可在移栽后10天内进行,调整肥主要是防止分蘖肥施用不均或补救部分生长较差的地块。

后期施肥:适时施用穗肥。穗肥施用要根据水稻生长发育情况决定时间。北方稻区一般幼穗分化与基部节间伸长同时进行,此时施肥,有增加枝梗和颖花分化的作用,但也可能会助长节间伸长过度而引起倒伏,施肥时要注意。正常穗肥施用时期以减数分裂期施用为宜。巧施破口肥和齐穗肥。齐穗肥和破口肥要以水稻长势和长相来确定,一般高温年效果大于低温年。

配方施肥法:配方施肥法科学地确定有机肥与无机肥料配合,氮、磷、钾配合的最佳用量和比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根据不同品种、地块确定不同的施肥量,北方近几年这种施肥法应用较多。

6. 水稻精确施肥技术

水稻用复合肥效果最好NpK的比列3比2比1。

一般田块用NPK比例在45:30:15的效果比较好。

水稻施底肥用氮磷钾配比合理的复合肥。

水稻田最好是测土配方施肥。

不同地区,土壤元素含量不同,因地适宜。

水稻施底肥用氮磷钾的复合肥。

水稻底肥一般用水稻专用肥,氮磷钾的复合肥。

水稻田用Npk复合肥+有机生物菌肥效果好。

7. 水稻侧深施肥机图片

肥料必须选择优质颗粒肥,施用肥料选择养分比例合理,生产工艺好,直径2-5cm,颗粒均匀一致的缓释复合肥。

水稻侧深施肥时应选用颗粒均匀一致的缓释复合肥。

水稻侧深施肥时选用控释肥比较好。

水稻侧深施肥选用颗粒均匀的缓释复合肥。

水稻侧深施肥通常施用水稻专用肥。

选择加工精细的缓释复合肥。

测深施肥应该选用颗粒均匀的复合肥。

水稻侧深施肥应选用颗粒均匀一致的缓释复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