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饲料发酵(发酵饲料在水产的应用)

海潮机械 2023-01-05 16:30 编辑:admin 162阅读

1. 发酵饲料在水产的应用

可以

发酵玉米液是可以用来养胖头鱼的。只是里面一定要添加适量的精饲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鱼的营养需要,保证鱼的产量和质量。常见的精饲料有麸皮、玉米、小麦、青稞、豆粕、豌豆等。1、麸皮: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适合用来喂养家畜。2、玉米:籽粒富含营养,能量值较高,是主要的能量饲料。3、小麦:含有的粗蛋白、氨基酸均高于玉米,且富含可溶性非淀粉多糖。4、豆粕:富含脂肪、蛋白质等物质,可作为养殖家畜时的适宜饲料来源。

2. 发酵饲料在水产的应用有哪些

好处:

一是提高饲料的适口性。经过生物发酵后的饵料,原来食物里面的抗营养因子被高温分解得差不多了,这样大大的提高了饵料的适口性。

二是提高诱食性。通过发酵,会让饵料产生具有淡淡的酒香味,以及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酸等酸味,酒香味和酸味混合一起有很好的诱食性

坏处:是发酵饲料不能够用发霉了的。发霉了的发酵饲料是不可以用作饵料的,这样会让虾出现肠胃疾病

3. 水产发酵饲料配方

菜叶的含水量比较大,将菜叶凉软再发酵较好,发酵时主要注意水份的掌握。20%的玉米或麸糠,10%的豆粕,70%的菜叶。菜叶比较好压实,当然也需要铡短。

4. 水产发酵料的作用

1、准备材料,包括发酵用的乳酸菌制品、发酵容器、原料。发酵容器要消毒灭菌,原料要干净卫生。

2、将菌粉制成菌液。

3、将菌液与原料或饲料充分混合。

4、将拌匀的饲料、原料装入发酵容器中,充分压实,然后密封。

5、将容器置于干燥、干净卫生的室内,最好保持室温在20摄氏度以上,最好在25左右。

5. 水产饲料发酵技术

益富源EM菌液用于水产养殖,可改善水质,提高成活率和相对生长率,降低发病率,提高肉质品质,用益富源水产养殖对饲料、粪肥进行发酵,可提高营养成分和饲料效率,大幅度降低饲料系数和养殖成本。

用益富源EM菌液养殖青虾,增产35%以上,商品率提高20个百分点;在池塘中养殖河蟹,成活率达91%,平均规格增0.88两,在湖泊网围中养蟹使用二个月,平均个体规格达0.277两,比对照池增大近一倍,死亡率几乎为零;在温室养鳖中应用,生长率提高28%,饲料系数下降0.65,换水时间延长4倍;河豚越冬,净增重增长63.4%,成活率提高36个百分点;用益富源水产菌液泼洒水体养殖鳜鱼,成活率达90%;常规鱼养殖应用饲料发酵方法,亩产增24.7%,精料系数下降27.2%。此外,在蚯蚓、黄鳝及海珍品上应用效果也十分显著。试验还证明:益富源水产菌液可替代或大幅度减少药物的用量,可防治大多数病害,控制病毒复制蔓延;改善养殖环境,使鱼虾蟹恢复和保持自然本色。益富源EM菌液无毒无害,无任何药物残留,是实施健康养殖、生产绿色食品,争创品牌,发展创汇渔业和生产味道鲜美的水产品的高新技术。

1、池塘养殖,放苗或水花前3-4天每亩用2000ml全池泼洒,放苗或水花时,用30ml兑水10公斤,浸泡15分钟,每亩泼洒2000ml,以后每隔15-20天,每亩用2000ml泼洒。

2、水库使用,每亩按1000-2000ml使用一次,每15天使用一次,最好配合使用有机复合肥,这样效果更佳。

3、全池泼洒:0.5~0.8ppm,即1米水深,每亩使用约1000ml,10~15天使用一次,养殖种,后期可酌情加大用量至2000ml

4、拌料喂养:使用饵料重量的0.3~0.5%,即每100公斤饲料用300~500ml,可以喂养鱼类,虾类、黄鳝,龟类等各种动物。

5、饲料处理:可用益生菌原液对饲料进行发酵,将发酵好的饲料按5-7%的比例均匀混入鱼饲料中投喂。也可用300倍益生菌原液稀释液拌入饲料中混匀后投喂。

一、养鱼:

1、水面处理:放养前3~10天,用100倍益富源水产菌液泼洒水面,每亩约需水产菌液2公升(视鱼塘深浅而定)。以后可视情况每月泼洒一次(用量可适当减少)。

2、饲料处理:可用益富源水产菌液对饲料进行发酵,将发酵好的饲料按1~3%的比例均匀掺和入鱼饲料中投喂。也可用100倍左右浓度的益富源水产菌液喷洒饵料,以喷湿为度,马上投喂。或者用500稀释液均匀拌和饲料后投喂。

二、甲鱼:

1、饲料中添加益富源水产菌液,每公斤饲料用益富源水产菌液3毫升,稀释后均匀拌入饲料。

2、养殖池中泼洒益富源水产菌液,使水体含益富源水产菌液浓度为10mg/L。每次换水时泼洒。

3、饲料加工处用益富源水产菌液1000倍喷洒,可有效消除臭味,改善环境。

三、对虾:

1、养殖池中泼洒益富源水产菌液:在对虾体长0.5~2.5CM时,使水体含益富源水产菌液浓度2~3mg/L,每4天泼洒一次;对虾体长至2.5以上时,使水体含益富源水产菌液浓度4~6mg/L,每3天泼洒一次。

2、换水方法:前期每8天换水一半并吸污;后期每6天换水一半并吸污。

3、饲料中添加益富源水产菌液:以饲料0.2%的比例取益富源水产菌液,稀释后拌入饲料

6. 发酵饲料在水产的应用领域

水产养殖中使用膨化饲料的优势有:便于饲养管理、防止饲料浪费、降低水质污染、饲料利用率高、饲料保存期长、提高饲料能量、适应多种需求优势。

【水产养殖中使用膨化饲料的优势】

一、便于饲养管理

1.水产膨化饲料可以长时间浮于水面,从而在投喂饲料时不需要设置投饲台,定点投饲就可以了。

2.鱼需要出水面才能吃到饲料,因此可以直接观察鱼的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饲料量,有利于了解鱼类健康生长情况。

3.选择水产膨化饲料有利于养殖人员进行科学管理饲料,既能可以节约养殖管理时间,又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防止饲料浪费

1.水产膨化饲料在水中稳定性好,在2-10小时内不易溶解。

2.能有效避免饲料中营养成份在水中溶解散失和饲料沉入泥中。

3.对于悬浮于水面的饲料残饵也容易捞起晒干,防治饲料浪费。

水产养殖中使用膨化饲料的优势

三、降低水质污染

1.水产膨化饲料可以悬浮水中不溶解,因此可以有效避免饲料在水中残留发酵。

2.水产膨化饲料可以有效降低水中有机物的耗氧量,有效避免水质污染。

四、饲料利用率高

1.膨化时需高温处理,从而使得淀粉糊化、脂肪稳定,破坏和软化纤维结构和细胞壁。

2.提高各营养成份的利用率,在膨化的过程中也可以破坏豆粕中的抗胰蛋白酶等有害物质和抗营养因子。

3.有利于提高原料的适口性和消化率,因此产膨化饲料较粉状和颗粒饲料的利用率更高。

五、饲料保存期长

1.水产膨化饲料需经过烘干处理,因此水分和颗粒硬都较低,颗粒粉化率降低。

2.在膨化过程中大多数的微生物和菌虫被杀死,从而保存期长,便于贮藏和运输。

六、提高饲料能量

1.硬颗粒饲料难以提高油脂添加量,而膨化饲料能够根据水产动物的营养需要。

2.膨化饲料添加油脂后,可以使得油脂均匀分散在饲料中,提高能量水平,充分满足水产动物生长所需。

水产养殖中使用膨化饲料的优势

七、适应多种需求

1.膨化机的膨化工作温度及压力可以调控,因此既可以生产浮性饲料、慢沉性、沉性(针对虾蟹类),又能满足一些特定性的要求,如低水分饲料、高纤维饲料等。

2.浮性饲料包括:上层鱼类、蛙类;慢沉性包括:中下层鱼类;沉性包括:虾蟹类。

7. 发酵饲料在水产的应用范围

鱼肠作饲料的话,需要打浆处理,或粉碎处理,必须粉碎或打浆,同时为了减少水份,必须掺入大量的麦麸一起发酵,以控制含水量在30-40%以内。具体的操作如下: 内脏肠碎+ 益富源粗饲料发酵剂+ 玉米面、麦麸等+ 食盐,最后把所有料都混合均匀,上面再盖上一层塑料薄膜密封好。发酵15天以上,发酵越久效果越好,香味很浓厚。

8. 水产饲料发酵剂

制作益生保健菌液:“99多功能饲料发酵剂”500克、含淀粉类的饲料(玉米、大米、面粉等均可)20公斤、清水100-150公斤(冬春用35℃温水),混合在陶瓷或塑料容器中密封,每天放气几次,3-7天有甜甜酒香味浓郁时就成为益生菌保健菌液,家畜按照饲料重量的5-15%、家禽按照2-10%拌入饲料中饲喂,动物会疯狂抢吃。

还可以将保健液过滤兑水30倍喷洒养殖栏舍内所有区域,喷洒到动物身体上无害还有保健作用,结合饲喂形成动物养殖场体内外益生菌环境,其保健效果比你预想中更好。

9. 发酵饲料在水产上的应用

  青饲料喂鱼的方法:

  (1)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选择青饲料品种。目前比较常见的优良青饲料有黑麦草、苏丹草、象草、串叶松香草、浮萍等,不同的青饲料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在鱼类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应选择不同的优良青饲料。

青饲料喂鱼的方法

青饲料喂鱼的方法

  (2)适时刈割。青饲料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同。刈割不及时的青草,往往由于木质化程度增加,导致鱼类对饲草的利用率显着下降。一般禾本类青饲料应在抽穗时刈割,豆科类青饲料应在开花初期刈割。割后的青饲料要及时投喂,放置时间过长,不仅营养成分容易散失,而且适口性也会变差。

  (3)加工调制。成鱼养殖可直接投喂刈割后的青饲料。如果用于苗种培育,则应将青饲料切碎或打浆。也可采取发酵的方法,以提高青饲料的适口性和利用率。如水花生适口性较差,鱼类不能直接将它消化吸收,但经过发酵处理后,鱼类就可以食用了。

  (4)加强鱼病的防治。青饲料主要被草食性鱼类所利用,而草食性鱼类容易发病。因此,平时应注意水体的消毒和用药饵预防鱼病,合理安排投喂量、投喂时间和次数。

  (5)坚持青、精饲料结合。青饲料虽然营养价值比较全面,但其本身营养物质浓度较低,难以满足鱼类快速生长的需要。比较可行的办法是青、精饲料结合,互相补充。

  (6)利用塘边种植青饲料。在耕地不足时,要利用塘边、岸边、堤边等地种植青饲料。池塘养鱼可利用冬闲塘种绿肥、黑麦草等,实现种、养结合,以达到高产量、低消耗、益、低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