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统增氧机
鱼塘增氧量,配置主要看自然天气(一般指高温状态)及放养品种及放养密度,以及增氧方式。
传统增氧方式,叶轮,水车,等其增氧效果不一样。所以就配多大增氧机,我从配水底曝气增氧来介绍一下吧。
一般增氧配置一亩地配3-5只增氧盘。每只盘直径800-1000mm大概7-10米纳米增氧管。所需耗气量为单只2立方每小时左右8亩X5只X2=80立方也就是说你需要配置每小时80立方增氧能力的增氧泵就行了
2. 新式增氧机
根据你的需求来买,
叶轮式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爆气等综合作用,是目前最多采用的增氧机,年产值约15万台,其增氧能力、动力效率均优于其他机型,但是运转噪声较大,一般用于水深1米以上的大面积的池塘养殖。
水车式增氧机:适用于淤泥较深, 面积较大的池塘使用。
射流式增氧机:适合鱼苗池增氧使用。
喷水式增氧机:适用于园林或旅游区养鱼池使用。
充气式增氧机:水越深效果越好,适合于深水水体中使用。
吸入式增氧机:通过负压吸气把空气送入水中,并与水形成漩涡混合把水向前推进,因而混合力强。它对下层水的增氧能力比叶轮式增氧机强,对上层水的增氧能力稍逊于叶轮式增氧机。
涡流式增氧机:主要用于北方冰下水体增氧,增氧效率高。
增氧泵:因其轻便、易操作及单一的增氧功能,故一般适合水深较浅,面积在0。6亩以下的鱼苗培育池或温室养殖池中使用。
随着渔业需求的不断细化和增氧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增氧机,诸如:涌喷式增氧机、喷雾式增氧机等多种规格的增氧机。
3. 高效增氧机
高效能永磁变频增氧机拆装的过程是先把外壳拆下,然后一步一步的拆,拆完完毕再重新安装
4. 传统增氧机增氧率
曝气增氧机比较好,曝气均匀持续时间长,适合高密度养虾,效果不错,已经替代叶轮式增氧机了,而且不会污染水源,噪声低,是一种比较环保的。
..... 曝气增氧机的作用:可以消除有害气体,促进水体对流交换,改善水质条件, 降低饲料系数,提高鱼池活性和初级生产率,从而可提高放养密度,增加养殖对象的摄食强度,促进生长,使亩产大幅度提高,充分达到养殖增收的目的。
5. 增氧效果最先进的增氧机
鱼塘用2.2千瓦的微孔曝气增氧剂,这样增氧机可以满足30-40亩的面积。
这种增氧机一般在水底产生气泡,气泡可以扩散到3-4米的范围左右,为了扩大增氧的面积,可以安装一个直径1.2米的水下式增氧盘,从而产生漩涡型气泡水流,从而保证水体底部的溶氧含量在每升6.5毫克左右。
6. 传统增氧机和变频增氧机的搅水深度
1.5~2米以下
水深,只能说没坏处。水浅,只能说没好处。水深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水体容量,若溶氧有保障、水温分层能有效避免,是可以提高产量的。
从透明度的角度来讲,若无增氧或搅水机械,1.5~2米以下基本就达到了溶氧的补偿深度。即在此深度以下光合作用基本没有,整个水体处于低氧状态。
夏天深水能起到降温作用,大水面(水库、河道)溶氧和光照的补偿深度会比精养池塘大很多。
差异影响
首先,池水深度差异对鱼的影响。池水超过3米时,一般情况下因光照不足或无光,产氧功能不足或缺失,底层多为溶氧不足,鱼一般不会在底层活动。
当水深达4米及以上时,基本上水体浪费很大,表层和底层水温相差也巨大,底层缺氧甚至寡氧(无氧)。
底层少有鱼类活动(冷水鱼除外),似冰火两重天,故而,过度深水塘的鱼产量不一定比适度水深(2-3米)塘的鱼产量高。
因此,养鱼水的深度以2-3米为最佳。水深2-2.5米时,因水深1米处和2米处溶氧相差一半,须增氧机搅水才能混合达到均氧状态以宜鱼类生长。
水深1米,原则上须微流水养殖,否则,产量不会很高。
7. 传统增氧机换塑料叶轮
现有的增氧机叶轮中的叶片吃水深度浅100mm左右,增氧机工作时,叶轮转动,使叶片工作区域中的水来不及补充,造成犁水量的减少,
同时,由于现有的叶轮都是一体式的,容易在运输过程中损坏,在使用由于误操作,造成叶片损坏,直接造成叶轮的损坏,增加使用者的使用成本;作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增加水的溶氧量,通常会采用增加叶片的方式进行提高水的溶氧效果,但是随着叶片的叶片的增多,当叶轮转动时,
水被叶片犁起,通过多个叶片将水甩出以此来提高水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但是由于叶片过多造成增氧机叶轮工作位置的水来不及恢复,使增氧机在工作时犁水量减少,也会因为叶片的排布位置较密、间隙小,使犁出的水会重复落在叶片上,造成增氧机重复做功,使电动机能耗加重,使水的溶氧效果差,降低水的溶氧效果,而且增加叶片也会提高叶轮旋转的阻力,增加电动机的负载,同时也不符合现在国家倡导节能减排的政策,所以为了减少叶轮式增氧机的能耗,降低使用者使用成本,提高叶轮式增氧机的增氧效果,急需出现一种高效节能的叶轮式增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