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模块)

海潮机械 2023-01-04 23:27 编辑:admin 106阅读

1. 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模块

我国农业数字化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数据覆盖率低,数字资源分散,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研究应用还明显滞后,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融合不够充分,数据资源开发不足,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不够,数据标准缺失阻碍了应用协同。因此,迫切需要补齐数字化不足的“短板”,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确保农业农村生产经营模式与互联网时代匹配。

第一,构建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化

第二,推进农业生产精准化

第三,推进农村生产种植信息化

第四,推进农业经营网络化

第五,大力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

2. 数字农业云平台

1、 智慧农业的概念由电脑农业、精准农业、数字农业、智能农业等名词演化而来,其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和农业云平台等三个方面。  

2、智慧农业的出现,对比传统农业生产,产量可达常规种植的3-5倍,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精准完成,比大田漫灌节水70%-80%,种植空间不只限于平面还可垂直立体,土地节约高达80%,耕地、收割、晒谷、大米加工全程机械化。  

3、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将农田、畜牧养殖场、水产养殖基地和周边的生态环境视为整体,并通过对其物质交换和能量循环关系进行系统、精密运算,保障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在可承受范围内。

4、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精准的农业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多层次分析,控制设备进行联动完成农业生产、管理,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使弱势的传统农业成为具有高效率的现代产业。  

5、能够彻底转变农业生产者、消费者观念和组织体系结构,完善的农业科技和电子商务网络服务体系,使农业相关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够远程学习农业知识,获取各种科技和农产品供求信息。

3. 智慧农业 数字农业

智能农业的基础是什么:基础投资、大数据、远程监控。

传统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浇水灌溉、施肥、打药,农民依靠人工估摸,全凭经验和感觉来完成。而应用物联网,诸如瓜果蔬菜的浇水时间,施肥、打药,怎样保持精确的浓度,如何实行按需供给等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曾被“模糊”处理的问题,都有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农民只需按个开关,作个选择,或是完全听“指令”, 就能种好菜、养好花。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计算机农业、 数字农业、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 4 个过程。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可用于大中型农业种植基地、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和农产 品物流,布设的 6 种类型的无线传感节点,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 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并通过低功耗自组织网络的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传感器数据的无线传输。所有数据汇集到中心节点,通过无线网关与互联网或移动网络相连,实现农业信息的多尺度(个域、视域、区域、地域)传输;用户通过手机或计算机可以实时掌握农作物现场的环境信息,系统根据环境参数诊断农作物生长状况和病虫害状况。

同时,在环境参数超标的情况下,系统可远程对灌溉等农业装备进行控制,实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监控,进而实现农业生产集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 安全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 智慧农业云平台

智慧农业 是农业中的智慧经济,或智慧经济形态在农业中的具体表现。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实现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后来居上、实现赶超战略的主要途径。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础支撑、更透彻的农业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数据资源、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更贴心的公众服务。“智慧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于一体,对建设世界水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农业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对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农业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以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和质量的目的。

5. 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模块设计

大数据时代,农业资源数据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数据量庞大且内容形式多样,其特点决定了数据产生源头的多异性和覆盖性。农业数据多异性表示为数据包含如气压、浓度、温度、湿度甚至光线、声音、气味等不同类型的数据,数据广泛复杂。本文从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主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数据访问平台建设几个方面来对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进行分析。

一、数据收集与处理

1、各类农业信息资源数据的收集,汇集到信息收集池

本项目通过不同的方式汇聚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5个方面:

①市县农委现有数据,如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业投入品监管、动监所执法、渔业数字化、三农项目管理等数据;

②部省相关数据,如三品一标、农业投入品等数据;

③政府部门相关数据,如气象、环境、工商、防汛等数据;

④机构改革后,农办、发改、财政部门相关数据;

⑤其他下一步收集的数据,如休闲观光客源、土壤质地、森林植被等数据。

2、制定统一数据标准,数据加工处理,建立数据中心

①信息标准平台建设

建设一套信息标准是消除信息孤岛的根本方法,也是本项目建设的一个重点。整个平台的数据表示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编码,方便平台内数据和行业之间数据流通。建设标准应该按照国家最新《农业行业代码》进行标准体系的建设。信息标准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数据标准、编码标准、接口标准和应用标准,其是实现农业信息化资源共享和信息系统得到协同发展的基础。

②中心数据库建设

中心数据库主要用于存储与管理原有数据库处理后的相关数据、新建系统的相关数据以及新建数据库的表和视图等。考虑到为上层应用提供的访问接口和功能侧重不同,存储与管理软件主要包括文件系统和数据库。在农业大数据环境下,最适用于当前的技术是分布式文件系统与分布式数据库。

6. 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模块有哪些

一是打造数字乡村展示平台,主要是通过GIS技术,全方位展示乡土乡情、民俗文化、 旅游资源、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发展重点等系列新农村风貌。

二是打造数字乡村管理平台,主要是通过建立乡村农户档案,建好惠民补助、投工投劳、 社会公德、群众诉求4本台账,对农村资金、资源和资产进行统一、透明管理。

三是打造数字乡村服务平台,主要是构建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数字化 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及时有效解决农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打造数字乡村决策分析平台,主要是对基础平台形成的大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研 究,进而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和管理、辅助政府机构进行产业规划、为农户或农企提供生产计划。

五是打造数字乡村智能监控平台,主要是对前四大 管理服务平台运行情况和农村舆情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智能处置,并为政府实施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业、农村电商等平台建设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