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去棉籽机
棉花做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早在两千年前就传入了中国。
当时,只有广西、云南等边疆地区用棉花纤维做织布的原料。
而在中原地区,人们引进棉花,只是为了欣赏,还没有认识到棉花的经济价值。
在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出版的《苏莱曼东游记》一书中,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记述道:
当时他在北京地区发现了有人种植棉花,但只是一种观赏性的植物而已。
《后汉书》记载:哀牢山“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绣,罽[ jì毛毡、渔网] 缀白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
可以看出,早在东汉时期,生活在云南地区的哀牢人(傣族)已经开始纺织棉布。
《梁书》记载:“高昌国(今属新疆吐鲁番)……多草木,草实章如茧草,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
南北朝时期,新疆地区也开始纺棉织布。
白叠子即棉花,纺织出来的棉布在古时候称作白氎[dié]、白叠。
02
棉花传入中国分为南、北、海上等三个渠道。
南路源自印度。
北路源自非洲。
经由西亚传至新疆及河西走廊地区。
海路源自美洲。
经由海上传至泉州。
直到宋元时期,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了棉花的经济价值,开始大量种植,并用来纺织布料,做御寒的棉被、棉衣的填充物。
棉花没有引进到中国以前,中原地区的百姓用葛、麻、蚕丝、羊毛等纤维纺织布料,制作衣物,以木棉、动物毛发填充棉被、棉衣、枕褥等。
宋朝时,才出现了“棉”字,此前只有“绵”字,“绵”即蚕丝结成的片状、团状物,用来絮衣被等。
史料记载:棉花在“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元朝初年,朝廷把棉花、绢、丝、布列为夏税的重要来源,设立木棉提举司,向百姓征收棉布、丝绸等实物,每年征收多达十万匹。
明朝时期,朝廷鼓励百姓大量种植棉花,甚至强制推行种植政策,大量征收棉花、棉布代替现金的赋税。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可见当时棉花种植、纺织棉布已经形成规模。
清朝末年,人们从美国引入棉花良种,广泛种植,逐渐取代了质量较差的非洲和亚洲棉花品种。
附:棉花趣闻
1. 蓝色牛仔裤是取材于棉花的。牛仔布这个词来源于法语,serge de Nimes,或者是“尼姆之布”,“尼姆”是一个法国城镇, 这个城镇由于其盛产面料著称。
2. 灯芯绒也属于棉花。这个词也源于法语而被大体上译为绳索之王。
3. 在18世纪英国女性曾被禁止穿着纯棉面料,因为纯棉当时被认为是带有色情意味。
4. 某品牌的纯棉内裤也曾被估价到1300美金一条。
5. 如果美国所有的棉花都只用来制作牛仔裤,那么总产量将超过50亿条。
6. 一捆棉花能够产出将近1217件T 恤或者是313,600张一百元的现钞。
7. 一个棒球能够用掉150码的棉花。
8. 棉花也是一种食品农作物。每年大约有2亿加仑的棉花种子油被用来生产食品比如薯条,黄油和沙拉调味品。棉花作为产品来说也是制作牙膏和冰激淋的原料。
9. 棉花=××,意思就是可以代替你想说的,但又不好意思开口的,亲密的话,像:你是我的棉花。
2. 棉花去籽机器
根据品牌评价以及销量评选出了2019年收割机十大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分别是雷沃谷神、JohnDeere约翰迪尔、牧神、Kubota久保田、中国收获、柳林、中联重机ZOOMLION、Yanmar洋马、星光、春雨 。
3. 古代棉花去籽机
古代大部分是手工脱子的,所以很辛苦
4. 除棉籽的机器是什么样子
重
10斤棉花脱籽后,棉花有4斤左右,棉籽有6斤左右。
正常情况下,棉花脱籽的比例是,纯棉占40%、棉籽占60%。前提是你的籽棉中不含有僵瓣、棉桃等其他异物。
棉花脱籽分两种方法,过去多为手工脱籽,目前多为机械脱籽。棉花的用途非常广泛,可纺织纯棉制品,也可御寒过冬。
5. 古代棉花轧花机
古代发明的轧花机是一种去除棉籽的机械,这种类型的工具在某些地区也仍有保留,在桌上固定一个书架,架上部横安一木轴,一铁轴。铁轴在上,木轴在下。木轴右边装有曲柄。铁轴左边安装具有飞轮作用的十字形木架。工作时右手转动曲柄,与曲柄相联的碾轴随之转动,左脚踏动踏杆,使碾轴与下轴作等速运动,方向相反。二轴相轧,左手将籽棉添入轴间,则棉花被带出车前,棉籽落于车后。
说到轧花机不得不提一下我国古代杰出的女纺织家黄道婆,黄道婆生活在七百多年前。她出生贫苦,曾流落到海南岛崖洲。在那里,她向黎族人民学到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后来在元朝元贞年间(公元1295~1296年)她回到故乡,把棉纺织技术传给了家乡的妇女,并改革棉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从而提高了纺织水平,进一步促进了棉花种植大面积的推广和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6. 古代弹棉花机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那在公园4500年前的印度,我国的棉花至少在2000年以前,在广西,于男女,新疆等地区开始作为纺织原料。起初只是观赏植物,
传入我国最早是印度的亚洲棉,由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大约在秦汉时期,
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带。
宋元之际,棉花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7. 去棉籽机原理
一、古代轧花机的工作原理
轧花机是一种去除棉籽的机械,这种类型的工具在某些地区也仍有保留,在桌上固定一个书架,架上部横安一木轴,一铁轴。铁轴在上,木轴在下。木轴右边装有曲柄。铁轴左边安装具有飞轮作用的十字形木架。工作时右手转动曲柄,与曲柄相联的碾轴随之转动,左脚踏动踏杆,使碾轴与下轴作等速运动,方向相反。二轴相轧,左手将籽棉添入轴间,则棉花被带出车前,棉籽落于车后。
说到轧花机不得不提一下我国古代杰出的女纺织家黄道婆,黄道婆生活在七百多年前。她出生贫苦,曾流落到海南岛崖洲。在那里,她向黎族人民学到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后来在元朝元贞年间(公元1295~1296年)她回到故乡,把棉纺织技术传给了家乡的妇女,并改革棉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从而提高了纺织水平,进一步促进了棉花种植大面积的推广和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西方1793年才由伊莱•惠特尼发明类似的轧花机,他们的轧花机主要由两个滚筒组成:一个滚筒上面布满了铁制的尖钉,抓住棉花,将其跟棉籽分开;第二个滚筒上布满了短而硬的毛,将第一个滚筒上的棉花刷下来,使其不致堵塞。所以,毫无疑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棉纺织业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
二、历史记载
王祯《农书》记载的“木棉搅车”是三人操作的手摇轧花机(图1)。明代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人操作的轧花机车。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公元1562~1633年)所著的《农政全书》也提到搅车:“今之搅车,以一人当三人矣。其中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书中还绘出了这种轧花机的图形,其主要运动时把左脚向下的踏动间接传递到一轴上,使它连续转动,相当于曲柄连杆机构。
天工开物 还记载了另一种轧花机,称“赶车”,用绳子将碾轴一端的曲柄与踏杆相连。这种赶车是一人右手转动曲柄,右足踏动踏板,左手喂添棉花,使用方法和工作情形与搅车大致相同。
三、知识点
曲柄连杆机构在棉纺织业中的应用使得中国的棉纺织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8. 古代轧棉机
回答一般是使用专门的机器进行棉花脱籽,比如皮辊轧棉机,可以将棉纤维从棉籽上剥离下来。古代轧棉主要依靠手工和压辊,原始手工轧棉是将籽棉铺在托板上,用压辊搓滚,使纤维被压在压辊以及托板之间,并借摩擦力留在两者拑口线的前方。
9. 去籽制棉的工具
棉籽外棉的绒就叫棉短绒,扒棉花籽一般都要扒三次,扒的三次分别为,按扒的顺序一道绒二道绒三道绒(混合绒),扒完后的棉籽是黑色的或者黑褐色的,上面还有很少部分的棉短绒,因为棉籽是不规则的圆形,所以扒不太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