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器工作原理(拉线编码器工作原理)

海潮机械 2023-01-03 14:12 编辑:admin 285阅读

1. 拉线编码器工作原理

光电码盘测速优点:

1、精量电子光电编码器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数字检测装置,它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至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器,它主要用于速度或位置(角度)的检测。

2、光电编码器具有精度高、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性能稳定可靠等显著的优点。

精量电子生产拉线位移传感器、拉绳编码器、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防水位移传感器及防爆位移传感器,还可以定制很多拉线传感器产品。

2. 拉线编码器的作用

1、要确定使用环境的可靠性,如使用环境非常恶劣,受潮、高温、信号干扰都会影响其使用寿命。

2、产品内部卷簧的刚性。弹簧的刚性会直接影响拉绳传感器的寿命,在使用一定的时间会造成刚性下降使拉绳松懈。

3、钢丝绳的抗拉强度,钢丝绳一般采用进口涂塑钢丝,由100多股构成,只要不对其施加外力是没有问题的。

4、外壳的抗腐蚀性及抗干扰性。产品外壳采用铝合金经氧化处理,使用时间在10年以上。

5、旋转编码器的品质:编码器的内部结构是由玻璃、金属、塑料及电路组成,一般情况下热稳定性极强。

3. 拉线编码器如何输出数据

我们一般叫拉线盒,那个拉线盒有个轮毂,拉线绳就是绕在那个轮毂上面的,拉线带着轮毂转一圈,编码器就转一圈,比如轮毂周长是100mm,拉线拉出100mm,编码器就转一圈 如果是增量式编码器,一圈也就是固定多少脉冲绝对式编码器,就是跳过多少的数据,一般是配绝对式编码器的多,没有积累误差 一般这种拉线盒,都会有轮毂的周长的,不然是没法计算的

4. 拉线式编码器原理

1、位置不同。

简单点说:绝对位置光电编码器就是编码器在一圈内任何位置都是绝对唯一的,相对位置编码器就是编码器在一圈内任何位置都是相对的。

相对编码器应该叫增量式编码器,增量式编码器在上电初期是不知道自己确切地位置的,只有转过参考信号,也就是相对零点才可以准确知道自己的位置。

而绝对编码器由机械位置决定的每个位置的唯一性,它无需记忆,无需找参考点,而且不用一直计数,什么时候需要知道位置,什么时候就去读取它的位置。

2、应用类型不同。

编码器按照应用类型分为绝对值型编码器和增量型编码器两种,增量型编码器通过计算脉冲个数来实现的,因为其可能发生丢脉冲的现象。

所以一般用来反馈电机的速度,(测量唯一的话是累积脉冲,一旦丢脉冲,数值就不准了)。

3、工作原理不同。

绝对值型编码器通过每个位置的高低电平判断其输出数值,数值位置唯一,具有断电保护功能,一般用来测量位置,位移。编码器如以信号原理来分,有增量型编码器,绝对型编码器。

4、信号输出不同。

信号输出有正弦波(电流或电压),方波(TTL、HTL),集电极开路(PNP、NPN),推拉式多种形式,其中TTL为长线差分驱动(对称A,A-;B,B-;Z,Z-)。

HTL也称推拉式、推挽式输出,编码器的信号接收设备接口应与编码器对应。信号连接—编码器的脉冲信号一般连接计数器、plc、计算机,PLC和计算机连接的模块有低速模块与高速模块之分,开关频率有低有高。

  如单相联接,用于单方向计数,单方向测速。 

 A.B两相联接,用于正反向计数、判断正反向和测速。 

 A、B、Z三相联接,用于带参考位修正的位置测量。 

A、A-,B、B-,Z、Z-连接,由于带有对称负信号的连接,电流对于电缆贡献的电磁场为0,衰减最小,抗干扰最佳,可传输较远的距离。

对于TTL的带有对称负信号输出的编码器,信号传输距离可达150米。

对于HTL的带有对称负信号输出的编码器,信号传输距离可达300米。

扩展资料

光电编码器的应用:

1、角度测量

汽车驾驶模拟器,对方向盘旋转角度的测量选用光电编码器作为传感器。重力测量仪,采用光电编码器,把他的转轴与重力测量仪中补偿旋钮轴相连。

扭转角度仪,利用编码器测量扭转角度变化,如扭转实验机、渔竿扭转钓性测试等。摆锤冲击实验机,利用编码器计算冲击是摆角变化。

2、长度测量

计米器,利用滚轮周长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距离。

拉线位移传感器,利用收卷轮周长计量物体长度距离。

联轴直测,与驱动直线位移的动力装置的主轴联轴,通过输出脉冲数计量。

介质检测,在直齿条、转动链条的链轮、同步带轮等来传递直线位移信息。

3、速度测量

线速度,通过跟仪表连接,测量生产线的线速度。

角速度,通过编码器测量电机、转轴等的速度测量。

4、位置测量

机床方面,记忆机床各个坐标点的坐标位置,如钻床等。

自动化控制方面,控制在牧歌位置进行指定动作。如电梯、提升机等。

5. 拉线编码器工作原理图解

拉线盒也称为拉绳编码器、直线、拉线位移传感器、电子尺等,它是将机械动能转换成电xin号的一种测量装置,拉线盒式编码器连接仪表可显示位移量,连接PLC上位机软件可对运动部件进行控制、预警测量的功能,从而达到对物体的测量及监控。

拉线盒的工作原理是依据直线位移传感器发展而来,拉绳传感器的主要构成由编码器、信号传输部分、电子隔离器、传输线缆、旋转轮毂、进口钢丝线绳、弹簧机构、断机构、高jing密轴承及一组铝合金外壳组成,拉绳传感器的原理在工作时拉动缠绕在轮毂上的钢丝绳,轮毂随之旋转带动信号接收qi件发出可以转换的电xin号并输出,由于该产品受结构的影响,拉线盒编码器如用于速度较快的场合时容易造成跳线的发生,应尽量避免在拉线速度超过3000mm/s的工况中使用,速度快的场合可以采用LVDT位移传感器形式的产品。

6. 拉线式编码器是怎么编程的

处理方法

拉线位移编码器出现参数不正确的时候,这种情况大多数属于定位不准。可以将传感器取出来重新放置,调整安装的位置。

如未解决,重新检查安装以及线路问题。

(少数情况为传感器的制作问题,如一些小参数值为拉绳位移传感器制定的精确度不准).3、拉线位移编码器输出不正常时,表现为磁环脱落、供电不足、接线不牢、安装不牢及工作盲区等问题,首先调整拉线位移编码器的安装。

如没有解决,就检查磁环、电源、电线、接线等,看下问题所在,这样一一排查就比较方便了。

7. 拉线编码器怎么接线

 一、接线方法:  编码器有5条引线,其中3条是脉冲输出线,1条是COM端线,1条是电源线(OC门输出型)。编码器的电源可以是外接电源,也可直接使用PLC的DC24V电源。电源“-”端要与编码器的COM端连接,“+ ”与编码器的电源端连接。编码器的COM端与PLC输入COM端连接,A、B、Z两相脉冲输出线直接与PLC的输入端连接,A、B为相差90度的脉冲,Z相信号在编码器旋转一圈只有一个脉冲,通常用来做零点的依据,连接时要注意PLC输入的响应时间。旋转编码器还有一条屏蔽线,使用时要将屏蔽线接地,提高抗干扰性。  二、工作原理:  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  由于A、B两相相差90度,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编码器码盘的材料有玻璃、金属、塑料,玻璃码盘是在玻璃上沉积很薄的刻线,其热稳定性好,精度高,金属码盘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线,不易碎,但由于金属有一定的厚度,精度就有限制,其热稳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个数量级,塑料码盘是经济型的,其成本低,但精度、热稳定性、寿命均要差一些。  分辨率—编码器以每旋转360度提供多少的通或暗刻线称为分辨率,也称解析分度、或直接称多少线,一般在每转分度5~10000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