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弧线圈过补偿较大的危害?

海潮机械 2023-09-26 17:34 编辑:admin 272阅读

一、消弧线圈过补偿较大的危害?

过补偿时流过接地点的是电感电流,熄弧后故障相电压恢复速度较慢,因而接地电弧不易重燃。

采用过补偿时,系统频率的降低只能使过补偿度暂时增大,这在正常运行时毫无问题;反之,如果欠补偿,系统频率的降低使之接近于全补偿,从而引起中性点位移电压的增大。

二、消弧线圈是过补偿运行还是欠补偿运行?

通常消弧线圈补偿有三种不同的运行方式,即欠补偿、全补偿和过补偿。   ①欠补偿:补偿后电感电流小于电容电流。   ②过补偿:补偿后电感电流大于电容电流。   ③全补偿:补偿后电感电流等于电容电流。   采用全补偿时,无论不对称电压的大小如何,都将因发生串联共振而使消弧线圈感受到很高的电压。因此,要避免全补偿运行方式的发生,而采用过补偿的方式或欠补偿的方式,但实际上一般都采用过补偿的运行方式,其主要原因如下:   ①欠补偿电网发生故障时,容易出现很高的过电压。   ② 欠补偿电网在正常运行时,如果三相不对称度较大,还有可能出现数值很大的铁磁共振过电压。这种过电压是因欠补偿的消弧线圈(它的WL>1/3WC0)和线路电容3C0发生铁磁共振而引起。如采用过补偿运行方式,就不会出现这种铁磁共振现象。   ③ 电力系统往往是不断发展和扩大的,电网的对地电容亦将随之增大。如果采用过补偿,原装的消弧线圈仍可以使用一段时间,至多由过补偿转变为欠补偿运行,但如果原来就采用欠补偿的运行方式,则系统一有发展就必须立即补偿容量。   ④由于过补偿时流过接地点的是电感电流,熄弧后故障相电压恢复速度较慢,因而接地电弧不易重燃。   ⑤ 采用过补偿时,系统频率的降低只能使过补偿度暂时增大,这在正常运行时毫无问题;反之,如果欠补偿,系统频率的降低使之接近于全补偿,从而引起中性点位移电压的增大。

三、什么是消弧线圈的欠补偿,全补偿和过补偿方式?

欠补偿:电容电流大于电感电流全补偿:电容电流等于电感电流过补偿:电容电流小于电感电流

四、消弧线圈自动补偿原理?

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系统已经知道的总对地电容电流,计算消弧线圈需要输出补偿的电感电流大小,然后根据各自结构特点(利用单片机或DSP计算)自动调节某一参数使其输出电感电流自动跟踪上电感电流,实现全补偿。

五、消弧线圈全补偿的危害?

中心点接消弧线圈的供电系统,在电源中心点加装了消弧线圈,由于消弧线圈是感性元件,运行中产生电感电流,而电感电流的相位与电容电流的相位正好相差180度,可以互相抵消,从而减少了供电系统发生单相短路故障时流过故障点的电容电流,减少了产生弧光的可能性。

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其目的是利用消弧线圈的感性电流补偿接地故障时的容性电流,使接地故障电流减少,以至自动消弧,保证继续供电。

通常这种补偿有三种不同的运行方式,即欠补偿、全补偿和过补偿。

① 欠补偿:补偿后电感电流小于电容电流。

② 过补偿:补偿后电感电流大于电容电流。

③ 全补偿:补偿后电感电流等于电容电流。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采用全补偿时,无论不对称电压的大小如何,都将因发生串联共振而使消弧线圈感受到很高的电压。因此,要避免全补偿运行方式的发生,而采用过补偿的方式或欠补偿的方式,但实际上一般都采用过补偿的运行方式,其主要原因如下:

① 欠补偿电网发生故障时,容易出现很高的过电压。例如,当电网中因故障或其它原因而切除部分线路后,在欠补偿电网中就有可能形成全补偿的运行方式而造成串联共振,从而引起很高的中性点位移电压与过电压,在欠补偿电网中也会出现很大的中性点位移而危及绝缘。只要采用欠补偿的运行方式,这一缺点是无法避免的。

② 欠补偿电网在正常运行时,如果三相不对称度较大,还有可能出现数值很大的铁磁共振过电压。这种过电压是因欠补偿的消弧线圈(它的WL>1/3WC0)和线路电容3C0发生铁磁共振而引起。如采用过补偿运行方式,就不会出现这种铁磁共振现象。

③ 电力系统往往是不断发展和扩大的,电网的对地电容亦将随之增大。如果采用过补偿,原装的消弧线圈仍可以使用一段时间,至多由过补偿转变为欠补偿运行,但如果原来就采用欠补偿的运行方式,则系统一有发展就必须立即补偿容量。

④ 由于过补偿时流过接地点的是电感电流,熄弧后故障相电压恢复速度较慢,因而接地电弧不易重燃。

⑤ 采用过补偿时,系统频率的降低只能使过补偿度暂时增大,这在正常运行时毫无问题;反之,如果欠补偿,系统频率的降低使之接近于全补偿,从而引起中性点位移电压的增大

六、消弧线圈电感值计算公式?

电感量计算公式:线圈公式阻抗(ohm) = 2 *π * F(工作频率) * 电感量(mH),设定需用 360ohm 阻抗。因此: 电感量(mH) = 阻抗 (ohm) ÷ 2π ÷ F (工作频率) = 360 ÷ 2π ÷ 7.06 = 8.116mH电感:电感也称自感系数,是表示电感原件自感应能力的一种物理量。当通过一个线圈的磁通发生变化时,线圈中便会产生电势,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所产生的电势称感应电动势,电动势大小正比于磁通变化的速度和线圈匝数。电感量的基本单位为H(亨),还有毫亨(mH),微亨(μH)。1H=10^3mH=10^6μH扩展资料电感量L及精度电感量L表示线圈本身固有特性,与电流大小无关。除专门的电感线圈(色码电感)外,电感量一般不专门标注在线圈上,而以特定的名称标注。线圈电感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线圈的直径、匝数及有无铁芯等。电感线圈的用途不同,所需的电感量也不同。电感量的精度,即实际电感量与要求电感量间的误差,对它的要求视用途而定。对振荡线圈要求较高,为0.2-0.5%;对耦合线圈和高频扼流圈要求较低,允许10-15%

七、中性点消弧线圈电感值公式?

V=(IC-IL)/IC

先估算或实测系统的电容电流,然后按电容电流的1.2-1.5倍取消弧线圈最大电流,消弧线圈 的最小电流按1/3最大电流。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经消弧线圈接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的一种,当单相出现短路故障时,流经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与流过的电容电流相加为流过短路接地点的电流,电感电容上电流相位相差180度,相互补偿。当两电流的量值小于发生电弧的最小电流时,电弧就不会发生,也不会出现谐振过电压现象。10-63KV电压的等级下的电力线路多属于这种情况。

八、500kva消弧线圈补偿电流?

以总降10kV运行方式为例。总降10kV母线分段运行时,两段的消弧线圈也属于分段调节,各自补偿所在母线侧的电容电流,而此时系统总电容电流是2台消弧线圈所测得的电容电流之和。

当10kV母联在合位且装置所测中点电流大于0. 01A时,2台自动补偿装置共同补偿整个母线的电容电流,动作关系为主机先补偿、从机依次再补偿,直到满足所设定的残流范围。

九、为什么一些中性点要加消弧线圈接地?何时过补偿、欠补偿?

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其目的是利用消弧线圈的感性电流补偿接地故障时的容性电流,使接地故障电流减少,以至自动消弧,保证继续供电。

通常这种补偿有三种不同的运行方式,即欠补偿、全补偿和过补偿。

① 欠补偿:补偿后电感电流小于电容电流。

② 过补偿:补偿后电感电流大于电容电流。

③ 全补偿:补偿后电感电流等于电容电流。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采用全补偿时,无论不对称电压的大小如何,都将因发生串联共振而使消弧线圈感受到很高的电压。因此,要避免全补偿运行方式的发生,而采用过补偿的方式或欠补偿的方式,但实际上一般都采用过补偿的运行方式,其主要原因如下:

① 欠补偿电网发生故障时,容易出现很高的过电压。例如,当电网中因故障或其它原因而切除部分线路后,在欠补偿电网中就有可能形成全补偿的运行方式而造成串联共振,从而引起很高的中性点位移电压与过电压,在欠补偿电网中也会出现很大的中性点位移而危及绝缘。只要采用欠补偿的运行方式,这一缺点是无法避免的。

② 欠补偿电网在正常运行时,如果三相不对称度较大,还有可能出现数值很大的铁磁共振过电压。这种过电压是因欠补偿的消弧线圈(它的WL>1/3WC0)和线路电容3C0发生铁磁共振而引起。如采用过补偿运行方式,就不会出现这种铁磁共振现象。

③ 电力系统往往是不断发展和扩大的,电网的对地电容亦将随之增大。如果采用过补偿,原装的消弧线圈仍可以使用一段时间,至多由过补偿转变为欠补偿运行,但如果原来就采用欠补偿的运行方式,则系统一有发展就必须立即补偿容量。

④ 由于过补偿时流过接地点的是电感电流,熄弧后故障相电压恢复速度较慢,因而接地电弧不易重燃。

⑤ 采用过补偿时,系统频率的降低只能使过补偿度暂时增大,这在正常运行时毫无问题;反之,如果欠补偿,系统频率的降低使之接近于全补偿,从而引起中性点位移电压的增大。

十、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及其补偿方式?

当发生单向接地的时候,就会产生电容电流,这时带有间隙的消弧线圈就会产生电感电流其抵消电容电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