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谱仪的光是什么光
Fraunhofer lines是在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m)中出现的(光谱还有发射光谱emission spectrum等等) 吸收光谱中的每条黑线,都是由原子中的电子(electron)跃迁产生的。所谓跃迁,就是电子从一个能量级跳到另一个能量级——可以类比小孩子蹦台阶。电子蹦台阶需要能量,而这个能量可以通过吸收光来达成——因为光是由有能量的光子组成。所以,电子吸收了光,跃迁到高一点的能级,光谱就黑线了。
特定的原子会产生特定的黑线,所以光谱还可以确定一个物质的组成成分是啥。
2. 光谱仪是什么?
分光光度计,又称光谱仪(spectrometer),是将成分复杂的光,分解为光谱线的科学仪器。测量范围一般包括波长范围为380~780 nm的可见光区和波长范围为200~380 nm的紫外光区。不同的光源都有其特有的发射光谱,因此可采用不同的发光体作为仪器的光源。钨灯的发射光谱:钨灯光源所发出的380~780nm波长的光谱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可得到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连续色谱;该色谱可作为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光源。
仪器组成
分光光度计已经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实验室常规仪器。常用于核酸,蛋白定量以及细菌生长浓度的定量。
仪器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信号处理器和显示与存储系统组成。
原理:
分光光度计采用一个可以产生多个波长的光源,通过系列分光装置,从而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源,光线透过测试的样品后,部分光线被吸收,计算样品的吸光值,从而转化成样品的浓度。样品的吸光值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
单色光辐射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被该物质吸收的量与该物质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光路长度)成正比,其关系如下式:
A=-lg(I/I0)=-lgT=kLc
式中 :A 为吸光度;
I0为入射的单色光强度;
I 为透射的单色光强度;
T 为物质的透射率;
k 为摩尔吸收系数;
L 为被分析物质的光程,即比色皿的边长;
c 为物质的浓度;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波长,以及相应的吸收系数是该物质的物理常数。当已知某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后可用同样条件将该供试品配成溶液,测定其吸收度,即可由上式计算出供试品中该物质的含量。在可见光区,除某些物质对光有吸收外,很多物质本身并没有吸收但可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显色试剂或经过处理使其显色后再测定,故又称比色分析。由于显色时影响呈色深浅的因素较多,且常使用单色光纯度较差的仪器,故测定时应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同时操作。
操作方法:
1.接通电源,打开仪器开关,掀开样品室暗箱盖,预热10分钟。
2.将灵敏度开关调至“1”档(若零点调节器调不到“0”时,需选用较高档。)
3.根据所需波长转动波长选择钮。
4.将空白液及测定液分别倒入比色杯3/4处,用擦镜纸擦清外壁,放入样品室内,使空白管对准光路。
5.在暗箱盖开启状态下调节零点调节器,使读数盘指针指向t=0处。
6.盖上暗箱盖,调节“100”调节器,使空白管的t=100,指针稳定后逐步拉出样品滑竿,分别读出测定管的光密度值,并记录。
7.比色完毕,关上电源,取出比色皿洗净,样品室用软布或软纸擦净。
3. 光谱仪有几种光
分光器的分类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有两类,分别是FBT型(熔融拉锥式分光器)和PLC型(平面光波导功率分光器)。
与ICP光源配用的平面光栅光谱仪有两种,水平对称成像的艾伯特-法斯梯(Ebert-Fastic)光学系统和切尔尼-特纳(Czerny-Turner)系统。
4. 光谱仪器是什么
光电(火花)直读光谱仪的话是由光学系统、电学系统、计算机处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他的还有很多种类的光谱仪,都不相同。
5. 光谱仪的光源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最核心的部分是 迈克尔逊干涉仪。可以说没有干涉仪就没有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正是因为红外光源经过迈克尔逊干涉仪发生多色光相干,经过样品吸收之后,检测器检测到含有样品信息的红外干涉光的干涉图信号,再经过计算机将干涉图信号经过傅立叶变换,才转换成红外光谱。
其余的部件,如:检测器,光源,光学反射镜,采集卡,计算机等。
光源:用于产生宽带的红外光,样品吸收光源产生的红外光后引起样品分子的振动态跃迁,从而引其透过样品的红外光在相应波长上的透过强度的变化,这也是红外光谱能检测分子振动特征峰的理论来源。
光学反射镜:用于改变红外光的光路 检测器:用于检测透过样品的红外吸收信号,并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计算机的采集卡。
采集卡:用于采集检测器检测到的信号,并将信号存储、处理成光谱。
计算机:用于控制光谱仪的运行,协调迈克尔逊干涉仪,检测器和采集卡的运行、数据采集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