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谱仪标样的作用
控样(type std)是用来校正光电直读光谱仪与化学分析(也就是校正光谱仪(物理方法、原子光谱)和湿法(化学方法。分子-化学)两种方法分析式样结果的差别的!
标样是用来制作工作曲线、找出各个因素之间的影响的。它不是用来校正式样分析的准确性的。只是用来衡量仪器本身的准确性的。也就是: 标样针对仪器,控样针对式样!
2. 光谱仪标定方法
1.一种红外光谱的自动基线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制备待检测样本,如气体池中的混合气体、均匀粉末状的药物等;
B1、用光谱仪采集待检测样本的红外光谱,经过光谱预处理得到原始吸光度光谱,预处理为平滑处理、位移校正、归一化等行业内常用处理方法;
C1、原始吸光度光谱中等间隔的光谱强度Ya=[y1,y2...yN],对原始吸光度光谱进行平均取最小值更新处理,由yi+1=minimum(yi+1,(yi+yi+2)/2),得出第一次更新后的吸光度光谱的光谱强度Y1a=[y1,...yi+1],其中i=1,2,3...N-1;
3. 光谱仪为什么要标样比对
一般校正的方法如下:
全谱型:只需激发单块标样,即可通过软件算法自动完成所有谱线的校正。
多道型:通过描迹完成校正,校正时需激发一组标样才能完成所有通道的校正,如果仪器各通道的漂移不一致,单纯的描迹无法完成校正,需要通过调整出射狭缝位置或折射镜角度,来校正谱线的变化,此操作需要维修工程师才能完成。
直读光谱仪的定量方法属于参照法,即需要一系列的标样来制定工作曲线作为参照标准,再通过对比待测元素的强度,计算出元素含量。由于标样和实际样品存在差异,测量结果势必有一定的偏差,但这种偏差可以通过控样来修正。
因此,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除了与仪器有关外,还与控样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只有重复性和稳定性才直接体现仪器性能的好坏。
4. 光谱分析标样
光谱分析仪的优点:
1. 采样方式灵活,对于稀有和贵重金属的检测和分析可以节约取样带来的损耗。
2. 测试速率高,可设定多通道瞬间多点采集,并通过计算器实时输出。
3. 对于一些机械零件可以做到无损检测,而不破坏样品,便于进行无损检测。
4. 分析速度较快,比较适用做炉前分析或现场分析,从而达到快速检测。
5. 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是建立在化学分析标样的基础上。
光谱分析仪的缺点:
1. 对于非金属和界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元素很难做到准确检测。
2. 不是原始方法,不能作为仲裁分析方法,检测结果不能做为国家认证依据。
3. 受各企业产品相对垄断的因素,购买和维护成本都比较高,性价比较低。
4. 需要大量代表性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建模,对于小批量样品检测显然不切实际。
5. 模型需要不断更新,在仪器发生变化或者标准样品发生变化时,模型也要变化。
6. 建模成本很高,测试成本也就比较大了,当然对于大量样品检测时,测试成本会下降。
7. 易受光学系统参数等外部或内部因素影响,经常出现曲线非线性问题,对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影响较大。
化学分析仪的优点:
1. 化学分析法是国家实验室所使用的仲裁分析方法,准确度高。
2. 对于各元素之间的干扰可以用化学试剂屏蔽,做到元素之间互不干扰,曲线可进行非线性回归,确保了检测的准确性。
3. 取样过程是深入样品中心和多点采集,更具有代表性,特别是对于不均匀性样品和表面处理后的样品可准确检测。
4. 应用领域广泛,局限性小,可建立标准曲线进行测定,仪器可进行曲线自我检测。
5. 购买和维护成本低,维护比较简单。
化学分析仪的缺点:
1. 流程比光谱分析法较多,工作量较大。
2. 不适用于炉前快速分析。
3. 对于检测样品会因为取样过程遭到破坏。
5. 光谱标样是什么
L——明亮度或深浅度,其值越大则颜色越浅,在比较色差时ΔL为正值时表示当前样比标准样浅,负值则相反。
a——红、绿色相轴,正方向为红,负方向为绿。在比较色差时Δa为正值时表示当前样比标样红,负值则绿。
b——黄、蓝色相轴,正方向为黄,负方向为蓝。在比较色差时Δb为正值时表示当前样比标样黄,负值则蓝。
C——Chroma(彩度、纯度或饱和度,表示光谱色的含量,值越大则光谱色含量越高、色彩越纯;标准的灰色由于不含光谱色,所以其值为0)。
H——Hue(色相,其值用来对红、黄、蓝等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
6. 光谱标样与控样区别
1. 采样方式灵活,对于稀有和贵重金属的检测和分析可以节约取样带来的损耗。
2. 测试速率高,可设定多通道瞬间多点采集,并通过计算器实时输出。
3. 对于一些机械零件可以做到无损检测,而不破坏样品,便于进行无损检测。
4. 分析速度较快,比较适用做炉前分析或现场分析,从而达到快速检测。
5. 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是建立在化学分析标样的基础上。
光谱分析仪的缺点:
1. 对于非金属和界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元素很难做到准确检测。
2. 不是原始方法,不能作为仲裁分析方法,检测结果不能做为国家认证依据。
3. 受各企业产品相对垄断的因素,购买和维护成本都比较高,性价比较低。
4. 需要大量代表性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建模,对于小批量样品检测显然不切实际。
5. 模型需要不断更新,在仪器发生变化或者标准样品发生变化时,模型也要变化。
6. 建模成本很高,测试成本也就比较大了,当然对于大量样品检测时,测试成本会下降。
7. 易受光学系统参数等外部或内部因素影响,经常出现曲线非线性问题,对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