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稳定性(晶振的精度)

海潮机械 2023-01-13 12:36 编辑:admin 253阅读

1. 晶振稳定性

通过石英的压电效应进行工作。工作原理为:在石英水晶片的两边镀上电极,通过在两电极上加一定的电压,因为石英有压电效应,电压形成了,自然就会产生形变,从而给IC提供一个正弦波形。通过IC的内部整形和PLL电路后产生方波,然后输入给下级电路。无源晶振就是一个晶体,必须要结合外围电路构成一个振荡器才能输出特定频率的信号,而这个振荡器是需要提供电源的。像MCU可以用无源晶振是因为其内部集成有构成振荡器的电路,晶体不好集成就只好外加。扩展资料:无源晶振工作的注意事项:

1、晶振的选型选择合适的晶振对单片机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在选择晶振的时候至少必须考虑谐振频点、负载电容、激励功率、温度特性长期稳定性等参数。合适的晶振才能确保单片机能够正常工作。

2、电容引起的晶振不稳定晶振电路中的电容C1和C2两个电容对晶振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每一种晶振都有各自的特性,所以我们必须按晶振生产商所提供的数值选择外部元器件。通常在许可范围内,C1,C2值越低越好,C值偏大虽有利于振荡器的稳定,但将会增加起振时间。

3、单片机晶振被过分驱动引起的问题晶振被过分驱动会渐渐损耗晶振的接触电镀从而引起晶振频率的上升。我们可用一台示波器来检测,OSC,输出脚,如果检测一非常清晰的正弦波且正弦波的上限值和下限值都符合时钟输入需要,则晶振未被过分驱动。

2. 晶振的精度

石英晶振的精度常用为20PM、30PM、50PM,贴片有源晶振的最小频率是8MHZ,最大到几百兆赫兹的也有,具体可以参考资料或者找我们技术人员

3. 晶振不稳定的解决方案

其实晶振的坏也分两种,一种是它不再具有稳定性,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晶振参数和电路参数不相匹配,这时候就要联系厂家,将自己电路中需要的精密度及各种数据给厂家,让厂家为你提供相匹配的晶振,如果是其它问题引起的不稳定;

另一种就是它彻底停振了,这样一来以该晶振为时钟信号的电路就会彻底不工作了。

彻底损坏时,可将其拆下,与正常同型号集成电路对比,去测试它的每一引脚对地的正、反向电阻,这样做总能找到其中一只或几只引脚阻值异常,找到异常就能避免下次选择时出现同类错误。

4. 晶振稳定时间

晶振一般是一个压电石英片,越薄振荡频率越高。

把这块晶振片接到振荡电路中,可以稳定电路的频率输出。

50MHz,就是可以达到每秒钟振荡50M次的石英晶片。

5. 晶振稳定性误差

ppm是个相对量,跟百分数一样。1ppm=百万分之一。1MHz的的晶振,一个ppm就是1Hz的偏差。

每个单片机系统里都有晶振,全程是叫晶体震荡器,在单片机系统里晶振的作用非常大,他结合单片机内部的电路,产生单片机所必须的时钟频率,单片机的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晶振的提供的时钟频率越高,那单片机的运行速度也就越快。

晶振用一种能把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晶体在共振的状态下工作,以提供稳定,精确的单频振荡。在通常工作条件下,普通的晶振频率绝对精度可达百万分之五十。高级的精度更高。有些晶振还可以由外加电压在一定范围内调整频率,称为压控振荡器(VCO)。

晶振的作用是为系统提供基本的时钟信号。通常一个系统共用一个晶振,便于各部分保持同步。有些通讯系统的基频和射频使用不同的晶振,而通过电子调整频率的方法保持同步。

晶振通常与锁相环电路配合使用,以提供系统所需的时钟频率。如果不同子系统需要不同频率的时钟信号,可以用与同一个晶振相连的不同锁相环来提供

6. 晶振的特性

晶振损坏的特征和规律:

集成电路的损坏也有两种:彻底损坏、热稳定性不良。

彻底损坏时,可将其拆下,与正常同型号集成电路对比测其每一引脚对地的正、反向电阻,总能找到其中一只或几只引脚阻值异常。

对热稳定性差的,可以在设备工作时,用无水酒精冷却被怀疑的集成电路,如果故障发生时间推迟或不再发生故障,即可判定。通常只能更换新集成电路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