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68晶振的作用(32.768mhz晶振的使用)

海潮机械 2023-01-21 07:02 编辑:admin 286阅读

1. 32.768mhz晶振的使用

振荡频率越高,功耗必然越大。所以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减小晶振的频率。

(在ARM等高级一些的内核中,有一个专门的锁相环来控制内部频率,在CPU不活动的时候可以减小晶振频率,以降低功耗)维持系统正常运作所需的最小晶振不取决于单片机内部电路(单片机本身可以工作在极低的频率下,只是速度极慢),而取决于你的系统需求,比如你的AD需要每ms采样10次,这就需要单片机运行速度较快,肯定就不能用32.768kHz的晶振了。。。

而维持系统正常运作所需的最大晶振是取决于单片机内部电路的,要让其稳定工作,一般要保证晶振频率不超过24MHz,否则内部工作状态就有可能紊乱。总之,如果系统对速度要求不高的话,一般用6MHz或12MHz就可以了。

如果需要使用串口与PC连接,可以选用一个11.0592MHz的晶振,便于定时器设置

2. 24.576晶振

晶振的频率可从两个方面得知,

一是完整型号,

二是晶振实物。再者即是品牌晶振,丝印规则往往厂商品牌logo加标称频率,生产代码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

给单片机写一个,定时计数器,来进行定时计数,然后经过适合时间,显示相关的数据,在这个适合的时间里,从定时计数器工作,到结束显示时,要用秒表计时,然后就可以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了,不过有点麻烦,原理上是可以的,这里只给你思路,具体就要靠你来实现了

3. 圆柱晶振32.768作用

1,针对32.768K晶振,我们需要掌握晶振的精度,晶振的型号(或者是体积);如果型号是贴片晶振,就不需要问脚位了,因为从型号可以看出晶振的体积,晶振属于什么表面封装的。只需要掌握晶振的负载和精度就可以了。插件晶振也如此。插件晶振在不知道型号的时候,需要具体描述插件晶振的形状,常见的插件晶振形状有圆柱,有椭圆铁壳两脚插件,也有U性的(市场上用的比较少了,因为体积较大。)

2,针对MHZ的晶振,我们需要清楚的知道晶振的型号(或者是体积)。如若在只知道体积的情况,我们还需要知道晶振的脚位,常用的贴片晶振有2脚和4脚的。同时还需要知道晶振的负载(PF)和精度(PPM)。

3,针对市场上常用的贴片封装:2520,3225,5032,6035,7050。以上封装,在知道频率的情况下,如果晶振是两脚贴片晶振,我们需要知道是陶瓷面封装还是金属面封装。两脚贴片晶振陶瓷面封装常用的规格有5032贴片晶振,6035贴片晶振,如果晶振是四脚贴片晶振,就要特别注意了,因为四脚贴片晶振有可能是无源晶振也有可能是有源晶振,从哪一点区分晶振的有源和无源了。从电压或者精度。当然精度并不是完全准确,假使5PPM的晶振也有可能是有源晶振也有可能是无源晶振,但是5PPM以下的精度,例如2PPM,1PPM,05PPM等就一定是有源晶振了。电压就一定是准确的,带了电压的石英晶振就一定是有源晶振,没有带电压的石英晶振就一定是无源晶振。而有源晶振又分为温补振荡器,压控振荡器,压控温补振荡器。

4,针对有源晶振,如何从型号中就能得出是否为温补晶振,或者压控晶振。TCXO是温补振荡器的缩写,VCXO是压控振荡器的缩写,VC-TCXO是压控温补振荡器的缩写。进口晶振属KDS晶振在水晶元器件领域做的种类繁多,除了无源晶振,有源晶振,KDS还做晶体滤波器。KDS晶振中凡是以DSB开头的型号都是温补振荡器,以DSV开头的型号都是压控振荡器,DSO开头的型号都是普通有源晶振,DSA开头的型号都是压控温补振荡器。如何从型号知道其体积。;要从型号判断其体积,无需看前面的字母了,只需要研究后面的数字。例如DSV221SV;DSV开头的型号都是压控振荡器,就无需重点介绍了。后面的数字221,对应我们的2520贴片封装,所以其压控振荡器的体积是2.5*2.0mm。再例如DSB321SC。DSB开头为温补振荡器,后面的数字321.对应我们的3225贴片封装,所以其温补振荡器的体积是3.2*2.5mm。所以从型号中就可以知道晶振参数的一切,只需要另外的提供晶振负载电容,精度PPM。电压大小即可。

4. 晶振32.768用在哪里

晶振电路是最小系统中的时钟电路,给单片机提供时间基准。

单片机在工作时,是一条一条地从ROM中取指令,然后一步一步地执行。每隔多久执行一条指令,这就需要有一个时间基准,来让单片机的程序的基本功能得到实现。而晶振电路就是用来提供这个时间基准的。

时钟芯片DS1302的各引脚功能如下:

1、Vcc1:主电源;Vcc2:备份电源。当Vcc2>Vcc1+0.2V时,由Vcc2向DS1302供电,当Vcc2<

Vcc1时,由Vcc1向DS1302供电。

2、SCLK:串行时钟,输入,控制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3、I/O:三线接口时的双向数据线;

4、RST为复位引脚,在读、写数据期间,必须为高,

5、X1X2为32.768Hz晶振管脚,为芯片提供时钟脉冲。

5. 16.000mhz晶振

晶振不稳定有这些影响:

1、12MHz晶振,现在的部分主板上出现了12M的晶振,这款晶振主要用于USB接口。若有损坏,则可能导致USB接口失灵等问题。

2、14.318MHz时钟晶振,用于时钟芯片。14.318MHz晶振不起振,会影响主板上电后全板无复位。起振波形不正常,还有可能导致主机开机不稳定的现象发生。

3、32.768KHz圆柱晶振,实时晶振,与南桥相连,32.768KHz晶振能直接会影响主板系统时钟的准确性,若损坏,会出现时钟走时不准确,这跟手表、手机时间不准是一个道理。不同的主板,晶振损坏导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若是Intel、AMD和ATI芯片的主板上的32.768KHz晶振不起振,会导致主板不上电或上电后全板无复位。NVIDIA芯片主板中的32.768KHz晶振不起振则会出现跑CF或45(对应的数码卡),数码卡跑FF的情况。

4、24.576MHz音频晶振,与声卡芯片相连。晶振不起振可能会出现无音频信号,抓不住声卡等问题。

5、25MHz晶振,与网卡芯片相连,晶振不起振会影响不上电,或上电后断电或不开机现象,单边起振也出现上电后断电现象。而用于网卡芯片时,不起振则会抓不到网卡,频率异常会出现不连网或网灯不亮等现象。

6、27MHz晶振,为BGA内部VGA部分提供相关工作时钟,27M晶振不起振则会影响VGA无显示。

6. 32khz晶振

32MHz的这个晶振跟普通单片机的,比如说8051上用的11.0592Mhz晶振的作用是一样的,比如说提供时钟,提供晶振周期等。要运行CC2430是必须的。 32KHz这个晶振主要是在CC2430芯片,节点休眠时候起作用的。事实上你,你没有这个晶振,芯片也能正常工作。 如果楼主研究z-stack会发现,里面有一个配置文件,可以让芯片内部提供32kHz这个晶振的频率,而不需要外部焊接32KHz晶振,但是精度上肯定没有外接的高。

7. 晶振32.768khz的作用

大多数遥控都是靠特定频率来收发信号的。

例如,发射机上有一个32.768KHZ的晶体,使得发射出去的信号是用频率为32.768K的电磁波编制的;接收机上也有一个同频的晶体,使得接收机的电路只接收32.768K的电磁波,不受其他频率电磁波的干扰。

如果没有晶体,接收机就无法接收任何信号,因为外界的电磁波不能在接收机电路中引起“共振”就会无法控制。

当然也有免晶体的接收机和发射机,那是用其他电路代替了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