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1晶振频率
传统的51系列单片机:对外部输入信号的最高计数频率=晶振频率/24例如,晶振频率=12MHz,则对外部输入信号的最高计数频率=12MHz/24=0.5MHz
2. 51单片机晶振频率12mhz
标准的51单片机晶振是1.2M-12M,一般由于一个机器周期是12个时钟周期,所以先12M时,一个机器周期是1US,好计算,而且速度相对是最高的(当然现在也有更高频率的单片机)。11.0592M是因为在进行通信时,12M频率进行串行通信不容易实现标准的波特率,比如9600,4800,而11.0592M计算时正好可以得到,因此在有通信接口的单片机中,一般选11.0592M。
3. 51晶振是多少
11.0592MHz也有12MHz,速度要求高的可以用24MHz,使用11.0592MHz的频率主要是因为这个频率下串口以9600bps传输数据的误码率是最低的,12MHz主要是因为用这个频率段计算出的时间延时是比较准确的(执行速度为12/12MHz);
4. 晶振频率多少
1、如果用定时器定器,选12M,计时比较准确。
2、如果用串口通信,选11.0592M,波特率比较准确。
3、不用串口通信,就选12M,也比较好。
4、标准的51单片机晶振是1.2M-12M,一般由于一个机器周期是12个时钟周期,所以先12M时,一个机器周期是1US,好计算,而且速度相对是最高的(当然现在也有更高频率的单片机)。
5、11.0592M是因为在进行通信时,12M频率进行串行通信不容易实现标准的波特率,比如9600,4800,而11.0592M计算时正好可以得到,因此在有通信接口的单片机中,一般选11.0592M。
5. 晶振频率是固定的吗
电子表里的晶振的频率都是32768KHZ,其它晶振频差要求一般在+/—10PPM以内。要求更高的就用5PPM的,一般的粗略计算中1PPM相当于每个月时间相差0.0864秒,目前电子表的要求是每月相差时间为正负60秒。
6. 晶振频率11.0592mhz
在串行通信中,收发双方对发送或接收数据的速率要有约定。通过软件可对单片机串行口编程为四种工作方式,其中方式0和方式2的波特率是固定的,而方式1和方式3的波特率是可变的,由定时器T1的溢出率来决定。
串行口的四种工作方式对应三种波特率。由于输入的移位时钟的来源不同,所以,各种方式的波特率计算公式也不相同。
方式0的波特率 = fosc/12
方式2的波特率 =(2SMOD/64)· fosc
方式1的波特率 =(2SMOD/32)·(T1溢出率)
方式3的波特率 =(2SMOD/32)·(T1溢出率)
当T1作为波特率发生器时,最典型的用法是使T1工作在自动再装入的8位定时器方式(即方式2,且TCON的TR1=1,以启动定时器)。这时溢出率取决于TH1中的计数值。
T1 溢出率 = fosc /{12×[256 -(TH1)]}
在单片机的应用中,常用的晶振频率为:12MHz和11.0592MHz。所以,选用的波特率也相对固定。常用的串行口波特率以及各参数的关系如表所示。
7. 51单片机晶振频率范围
标准的51单片机晶振是1.2M-12M,一般由于一个机器周期是12个时钟周期,所以先12M时,一个机器周期是1US,好计算,而且速度相对是最高的(当然现在也有更高频率的单片机)。11.0592M是因为在进行通信时,12M频率进行串行通信不容易实现标准的波特率,比如9600,4800,而11.0592M计算时正好可以得到,因此在有通信接口的单片机中,一般选11.059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