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磁珠
钢珠没有磁性,而磁珠是有磁性的
磁珠的全称为铁氧体磁珠滤波器,是目前应用发展很快的一种抗干扰元件,廉价、易用,滤除高频噪声效果显著。还有一种是近年来问世的一种超小型非晶合金磁性材料制作的磁珠,它和铁氧体不是同一种材料。
不同的铁氧体抑制元件,有不同的最佳抑制频率范围。通常磁导率越高,抑制的频率就越低。此外,铁氧体的体积越大,抑制效果越好。在体积一定时,长而细的形状比短而粗的抑制效果好,内径越小抑制效果也越好。但在有直流或交流偏流的情况下,还存在铁氧体饱和的问题,抑制元件横截面越大,越不易饱和,可承受的偏流也越大。
2. 什么是磁珠分选法
磁珠法 纯化DNA原理
磁珠法核酸纯化技术采用了纳米级磁珠微珠,这种磁珠微珠的表面标记了一种官能团,能同核酸发生吸附反应。硅磁(Magnetic Silica Particle)就是指磁珠微珠表面包裹一层硅材料,来吸附核酸,其纯化原理类型于玻璃奶的纯化方式。
离心磁珠是指磁珠微珠表面包裹了一层可发生离心交换的材料(如DEAE,COOH)等,从而达到吸附核酸目的。不同性质的磁珠微珠所对应的纯化原理是不一致。使用磁珠法来纯化核酸的最大优点就是自动化。磁珠在磁场条件下可以发生聚集或分散,从而可彻底摆脱离心等所需的手工操作流程。Omega拥有全面的磁珠法核酸分离试剂盒,基于这种技术的试剂盒,名称前都有’Mag-Bind’。
3. 什么是磁珠法
大肠杆菌又叫大肠埃希氏菌,是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人和多种动物发生胃肠道感染或尿道等多种局部组织器官感染。
DB21/T 2734.1-2017 病菌 PCR 分型诊断方法 第1部分:大肠杆菌 PCR 检测方法
DB21/T 2870-2017 大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PCR检测方法
DB32/T 2599-2013 畜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
DB35/T 1554-2016 鸭和鹅致病性大肠杆菌病诊断技术规范
DB41/T 1587-2018 饲料中大肠杆菌0157的检测 EMA-PCR法
DB45/T 669-2010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的快速鉴别诊断技术规程
DB51/T 1710.5-2013 大熊猫检疫技术-大熊猫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EIEC.O152)的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
DB51/T 1710.6-2013 大熊猫检疫技术-大肠杆菌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实时荧光PCR方法
DB51/T 2084-2015 动物源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操作规程
GB/T 14926.11-2001 实验动物 大肠埃希菌0115a,c:K(B)检测方法
GB/T 19524.1-2004 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GB 7918.3-1987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 粪大肠菌群
NY/T 2839-2015 致仔猪黄痢大肠杆菌分离鉴定技术
NY/T 3405-2018 肉与肉制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验方法
NY/T 555-2002 动物产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SN/T 0169-2010 进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SN/T 0973-2010 进出口肉、肉制品以及其他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测方法
SN/T 1059.4-2005 进出口食品中大肠杆菌检验方法 谷氨酸脱羧酶法
SN/T 1059.5-2006 食品和动物饲料大肠杆菌O157的检测方法 免疫磁珠法
SN/T 1607-2017 出口饮料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计数方法 疏水栅格滤膜法
SN/T 1827-2006 进出口食品中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检验方法
SN/T 2075-2008 出入境口岸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监测规程
SN/T 2754.2-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2部分:大肠杆菌O157
SN/T 3306.14-2017 国境口岸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4部分:大肠杆菌0157:H7
SN/T 3567.3-2015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方法 第3部分:大肠杆菌O157:H7
SN/T 3994-2014 动物产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检疫技术规范
SN/T 4274-2015 国境口岸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O157:H7的三重荧光PCR检测方法
SN/T 4547-2017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
4. 什么是磁珠电感
用在民用或军工。电子控制电路中。′
5. 磁珠是什么东西
它的名字叫:铁氧体磁珠。
它是目前应用发展很快的一种抗干扰组件,廉价、易用,滤除高频噪声效果显着。在笔电充电器中,由于电路噪音的原因,一般都会设计出这样的“大疙瘩”来降低噪音,以让用户在使用笔电时,不被噪音干扰。
6. 什么是磁珠法高灵敏
哈哈~我们刚考到这题
原理:
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能够分化、增殖形成具有针对这种抗原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B细胞的这种能力和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持续分化增殖下去,因此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也是极其微小的。将这种B细胞与非分泌型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再进一步克隆化,这种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是既具有瘤的无限生长的能力,又具有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的能力,将这种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培养或注入小鼠体内即可获得大量的高效价、单一的特异性抗体。这种技术即称为单克隆抗体技术。
过程
1)免疫脾细胞的制备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动物多采用纯系 Balb/c小鼠。免疫的方法取决于所用抗原的性质。免疫方法同一般血清的制备,也可采用脾内直接免疫法。
2)骨髓瘤细胞的培养与筛选 在融合前,骨髓瘤细胞应经过含8-AG的培养基筛选,防止细胞发生突变恢复HGPRT的活性(恢复HGPRT的活性的细胞不能在含8-AG的培养基中存活)。骨髓瘤细胞用10%小牛血清的培养液在细胞培养瓶中培养,融合前24h换液一次,使骨髓瘤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
3)细胞融合的关键:
1技术上的误差常常导致融合的失败。例如,供者淋巴细胞没有查到免疫应答。这必然要失败的。
2融合试验最大的失败原因是污染,融合成功的关键是提供一个干净的环境,以及适宜的无菌操作技术。
4)阳性克隆的筛选 应尽早进行。通常在融合后10天作第一次检测,过早容易出现假阳性。检测方法应灵敏、准确、而且简便快速。具体应用的方法应根据抗原的性质,以及所需单克隆抗体的功能进行选择。常用的方法有 RIA法、 ELISA法和免疫荧光法等。其中ELISA法最简便,RIA法最准确。阳性克隆的筛选应进行多次,均阳性时才确定为阳性克隆进行扩增。
5)克隆化 克隆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单一细胞系的群体。克隆化应尽早进行并反复筛选。这是因为初期的杂交瘤细胞是不稳定的,有丢失染色体的倾向。反复克隆化后可获得稳定的杂交瘤细胞株。克隆化的方法很多,而最常用的是有限稀释法。
(1)显微操作法:在显微镜下取单细胞,然后进行单细胞培养。这种方法操作复杂,效率低,故不常用。
(2)有限稀释法:将对数生长期的杂交瘤细胞用培养液作一定的稀释后,按每孔1个细胞接种在培养皿中,细胞增值后成为单克隆细胞系。第一次克隆化时加一定量的饲养细胞。由于第一次克隆化生长的细胞不能保证单克隆化,所以为获得稳定的单克隆细胞株需经2~3次的再克隆才成。应该注意的是,每次克隆化过程中所有有意义的细胞都应冷冻保存,以便重复检查,避免丢失有意义的细胞。
(3)软琼脂法:将杂交瘤细胞稀释到一定密度,然后与琼脂混悬。在琼脂中的细胞不能自由移动,彼此互不相混,从而达到单细胞培养的目的。但此法不如有限稀释法好。
(4)荧光激光细胞分类法:用抗原包被的荧光乳胶微球标记杂交瘤细胞,然后根据抗原与杂交瘤细胞结合的特异性选出细胞,并进行单细胞培养。
6)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7)大规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选出的阳性细胞株应及早进行抗体制备,因为融合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发生污染、染包体丢失和细胞死亡的机率增加。抗体制备有两种方法。一是增量培养法,即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在培养液中分离单克隆抗体。该法需用特殊的仪器设备,一般应用无血清培养基,以利于单克隆抗体的浓缩和纯化。最普遍采用的是小鼠腹腔接种法。选用BALB/c小鼠或其亲代小鼠,先用降植烷或液体石蜡行小鼠腹腔注射,一周后将杂交瘤细胞接种到小鼠腹腔中去。通常在接种一周后即有明显的腹水产生,每只小鼠可收集5~10ml的腹水,有时甚至超过40ml。该法制备的腹水抗体含量高,每毫升可达数毫克甚至数十毫克水平。此外,腹水中的杂蛋白也较少,便于抗体的纯化。
意义:
用于以下各种生命科学实验并具有医用价值
(1)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reaction
(2)凝集实验:haemaglutination
(3)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免疫复合物
(4) 流式细胞仪:用于细胞的分型和细胞分离。
(5)ELISA 等免疫学检测
(6)BIAcore biosensor:检测Ab-Ag或与蛋白的
亲和力 。
(7) 免疫印记(western blotting)
(8) 免疫沉淀:
(9) 亲和层析:分离蛋白质
(10) 磁珠分离细胞
(11)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