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基频晶振(晶振谐振频率)

海潮机械 2023-01-24 01:34 编辑:admin 144阅读

1. 高基频晶振

KHz晶振结构形态是音叉型,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工艺壁垒较高,准入门槛较高。其次,光刻工艺是超小型化晶振必备工艺,存在大量Know-How,具备较高技术壁垒。随着5G发展以及电子设备轻薄化趋势下,对于小型化晶振需求高企、缺口较大,核心壁垒在于光刻工艺。

晶振频率越低功耗越低,而光刻工艺有助于晶振实现小型化。从市场分布看,KHz晶振主要用于电子设备计时以及低功耗设备唤醒,市场较为集中。根据CS&A数据,2019年KHz出货量占比为37.3%。

2. 晶振谐振频率

你这个问题有点悬啊! 我这么说吧: 晶振:晶体振荡器 4MHz:晶振的固有谐振频率为4MHz 工作原理:当外加电压频率等于晶体谐振器的固有频率时(此处为4MHz),就会发生压电谐振。

不知道是否满意?

3. 高精度晶振

有提升。

在音响里面,晶振的精度可以直接影响音响的音质,飞秒晶振在时钟和一切时间显示的电子产品中,精度对于这些产品而言影响是非常大的。其精度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时间的准确性。简单来说,精度越高,误差越小,时间就越精准。那么对于音响而言,晶振的精度越高,音质就越好。

当然高精度晶振的价格也就更贵。

4. 晶振频率稳定性

晶振主要有:民用级晶振、工业级晶振、汽车级晶振、军工级晶振

1、民用级晶振:工作温度范围为-20+70,晶片主要为国产,稳定性不错,大批量生产,成本较低,交货速度快,一般应用于对成本比较敏感且对稳定性要求不太高的玩具、小家电、消费类电子产品上(电子市场中性印字产品多为此类)

2、工业级晶振:工作温度范围为-40+85,晶片主要为进口,稳定性比民用级晶振高,具有较强的防震性能,达到工业现场使用标准,成本较高,交货速度较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板,汽车电子设备,医疗设备,各种仪器仪表等一些容易受到外部不稳定、相对恶劣或者难以定位工作环境的电子产品中(此类产品一般无现货,需按要求生产)。

3、汽车级晶振:工作温度范围为-40+125,其主要性能跟工业级晶振差不多,区别在于接近汽车发动机附近的控制板对工作温度及防震级别要求更严苛,要求晶振厂家必须通过TS16949体系认证,而车载导航,蓝牙等要求则相对没那么严苛,毕竟不影响驾驶安全(此类产品一般无现货,需要按要求生产)。

4、军工级晶振:工作温度范围为-40+150,稳定性要求极高,达到军工实战现场使用标准,交货周期较长,主要应用于各类产品及非民用设备控制系统中,大部分情况下为了保证质量,每个晶振都要进行长时间的可靠性测试甚至极限的破坏性测试,因此成本很高(此类产品一般无现货,需要按要求生产,要求非常严苛,但用量不大)。

5. 1ghz晶振

时钟芯片在一个14.314的晶振旁边 没有什么又叫频率发生器之说。总线时钟频率以MHz为单位,工作频率越高则总线工作速度越快,也即总线带宽越宽。

SPI总线时钟极性和时钟相位的概念理解

SPI,是英语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的缩写,顾名思义就是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是一种高速的,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并且在芯片的管脚上只占用四根线,节约了芯片的管脚,同时为PCB的布局上节省空间,提供方便,正是出于这种简单易用的特性,现在越来越多的芯片集成了这种通信协议。

其工作模式有两种:主模式和从模式,无论那种模式,都支持3Mbit/s的速率,并且还具有传输完成标志和写冲突保护标志。

跟SPI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是时钟极性和时钟相位。

时钟极性:表示时钟信号在空闲时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

时钟相位:决定数据是在SCK的上升沿采样还是在SCK的结束沿采样。

下面以矩力的7022B芯片为例子,分析SPI工作模式的设置。

在7022B的数据手册中,指出:在SCK的上升沿放数据,在下降沿取数据。在SCK的下降沿将DIN的数据采样到7022B中,在SCK的上升沿将7022B的数据放置在DOUT上面输出。

下面是模拟SPI总线对7022B进行读取的例子,这个例子生动表示了何时放数据,何时采样数据。

unsigned long Read_reg3(unsigned char cmd)

{

int i;

unsigned long data;

set_bit(SPI_PORT,SPI_SS);

clr_bit(SPI_PORT,SPI_SCK);

clr_bit(SPI_PORT,SPI_SS);

for(i=0;i

{

set_bit(SPI_PORT,SPI_SCK);

if(cmd&0x80)

{

set_bit(SPI_PORT,SPI_MOSI);

}

else

{

clr_bit(SPI_PORT,SPI_MOSI);

}

cmd=cmd

nop;

nop;

clr_bit(SPI_PORT,SPI_SCK);nop;

}

clr_bit(SPI_PORT,SPI_SCK);

_delay_us(3);

data=0;

for(i=0;i

{

set_bit(SPI_PORT,SPI_SCK);

nop;

nop;

nop;

if(PINB&(1

{

data+=1;

}else

{

data+=0;

}

data=data

nop;

clr_bit(SPI_PORT,SPI_SCK);

}

set_bit(SPI_PORT,SPI_SS);

return data;

}

如果采用硬件SPI,则需要对单片机(ATMEGA16)SPI寄存器进行设置,本例子中,需要设置SPCR=0x57;//MSB在先01010011

时钟极性为0,因为空闲时CLK电平为低。

时钟相位设置为1,因为是下降沿采样数据,上升沿放数据。

我对SPI的理解错在采样的概念上。比如,下降沿采样,当主机接收时,我觉得应该是先有下降沿,再有采样。

其实,正确的理解是:采样是对主机从机都一致的概念,采样之前必须把数据准备好。当主机接收数据时,主机也是下降沿采样,但是在下降沿发生之前,必须准备好数据,换句话说,从机在上升沿发生后,就要把数据放出来,为下降沿采样做好准备。

电脑脉搏—时钟频率的来龙去脉

微型计算机

一首美妙的乐曲会有一个主旋律,而电脑的主旋律就是CPU的时钟频率。主频、外频和倍频,它们从何而来?锁频、超频,又是怎么回事呢?

电脑

中有许许多多的半导体芯片,每个芯片都是在特定的时钟频率下进行工作的。时钟发生器提供给芯片的时钟信号是一个连续的脉冲信号,而脉冲就相当于芯片的脉搏,每一次脉冲到来,芯片内的晶体管就改变一次状态,让整个芯片完成一定任务。

电脑中的芯片绝大多数属于数字逻辑芯片,数字芯片中众多的晶体管全都工作在开关状态,它们的导通和关断动作无不是按照时钟信号的节奏进行的。如果时钟频率过高,就可能出现晶体管的状态来不及变化的情况,产生死锁或随机性误操作。所以,每一款芯片都有自己的频率极限。

一、频率是什么?

频率用f表示,基本单位为“1次/秒”,记做Hz(赫兹)。1Hz就是每秒一次,10Hz是每秒10次(图1)。不过,Hz这个单位在电脑里面太小了,因此通常以KHz、MHz或GHz来表示信号频率。随着频率的攀升,若干年以后恐怕需要使用THz作为频率的单位了(表1)。

图1: 脉冲波头越多则频率越高

表1: 频率表示法

频率单位 kHz MHz GHz THz

换算关系 1×10^3Hz 1×10^6Hz 1×10^9Hz 1×10^12Hz

英文名称 Kilo Hz Mega Hz Giga Hz Tera Hz

中文名称 千赫兹 兆赫兹 吉赫兹 太赫兹

1.周期与频率

在电脑技术中,与频率相对应的一个常用术语是周期。周期是频率的倒数,频率越高,周期越短。譬如时钟频率为1GHz时,其时钟周期为1纳秒(表2)。

表2:频率与周期对照表

时钟频率 时钟周期 时钟频率 时钟周期

5MHz 200ns 133MHz 7.5ns

10MHz 100ns 166MHz 6.0ns

20MHz 50ns 200MHz 5.0ns

25MHz 40ns 250MHz 4.0ns

33MHz 30ns 300MHz 3.3ns

40MHz 25ns 333MHz 3.0ns

50MHz 20ns 400MHz 2.5ns

66MHz 15ns 500MHz 2.0ns

80MHz 12ns 800MHz 1.2ns

100MHz 10ns 1GHz 1.0ns

120MHz 8.3ns 4GHz 0.25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