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晶振的功耗
U盘最大功率是0.12W,U口电压都够用,移动硬盘是1W-10W的,U口如果不是直接板载的可能电压会不够用,如果U盘不能工作就换后边的U口,还不行就是硬件问题。
2. 晶振的功耗 电压电流 占空比
确实有些情况不需要稳幅,因为我们根本不在意失真……比如生成数字时钟,我们要的就是方波,不是正弦波,摆幅越高,失真越大反而越接近方波。比如原始时钟信号,要经过分频或者倍频电路之后才能得到目标时钟频率。所以根本就不在意原始时钟的失真,只要频率和占空比正确就行。当然,在RF电路里稳幅就是必要的了。LC和晶振(本质也是个LC)能够通过反馈实现自生反偏压稳幅,所以不需要二极管。
3. 晶振功耗大吗
首先,不建议通过使用万用表检测晶振输入脚与输出脚之间的电压差来验证晶振是否起振,因为该方法不可取。
既然谈及晶振两端,说明晶振为无源晶振,即石英晶体谐振器,两端分别指的是晶振的输出脚与输入脚。有源晶振只有一个频率输出脚。
总之电压指的是芯片启动电压或电路板电压,晶振仅为被动元件,即使测得输入脚及输出脚之间存在电压差,并不能验证激励功率OK,因此不建议采用此种方法验证晶振是否起振。
4. 晶振功耗计算
没有区别,只是标识不一样而已,频率都是4M 后面多一个零的可能是精度高一些晶振在应用具体起到什么作用 微控制器的时钟源可以分为两类:基于机械谐振器件的时钟源,如晶振、陶瓷谐振槽路;RC(电阻、电容)振荡器。
一种是皮尔斯振荡器配置,适用于晶振和陶瓷谐振槽路。另一种为简单的分立RC振荡器。基于晶振与陶瓷谐振槽路的振荡器通常能提供非常高的初始精度和较低的温度系数。RC振荡器能够快速启动,成本也比较低,但通常在整个温度和工作电源电压范围内精度较差,会在标称输出频率的5%至50%范围内变化。但其性能受环境条件和电路元件选择的影响。需认真对待振荡器电路的元件选择和线路板布局。在使用时,陶瓷谐振槽路和相应的负载电容必须根据特定的逻辑系列进行优化。具有高Q值的晶振对放大器的选择并不敏感,但在过驱动时很容易产生频率漂移(甚至可能损坏)。影响振荡器工作的环境因素有:电磁干扰(EMI)、机械震动与冲击、湿度和温度。这些因素会增大输出频率的变化,增加不稳定性,并且在有些情况下,还会造成振荡器停振。上述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通过使用振荡器模块避免。这些模块自带振荡器、提供低阻方波输出,并且能够在一定条件下保证运行。最常用的两种类型是晶振模块和集成RC振荡器(硅振荡器)。晶振模块提供与分立晶振相同的精度。硅振荡器的精度要比分立RC振荡器高,多数情况下能够提供与陶瓷谐振槽路相当的精度。选择振荡器时还需要考虑功耗。分立振荡器的功耗主要由反馈放大器的电源电流以及电路内部的电容值所决定。CMOS放大器功耗与工作频率成正比,可以表示为功率耗散电容值。比如,HC04反相器门电路的功率耗散电容值是90pF。在4MHz、5V电源下工作时,相当于1.8mA的电源电流。再加上20pF的晶振负载电容,整个电源电流为2.2mA。陶瓷谐振槽路一般具有较大的负载电容,相应地也需要更多的电流。相比之下,晶振模块一般需要电源电流为10mA ~60mA。硅振荡器的电源电流取决于其类型与功能,范围可以从低频(固定)器件的几个微安到可编程器件的几个毫安。一种低功率的硅振荡器,如MAX7375,工作在4MHz时只需不到2mA的电流。在特定的应用场合优化时钟源需要综合考虑以下一些因素:精度、成本、功耗以及环境需求。
5. 晶振的功耗怎么计算
晶体谐振器常用的参数
CI或RR代表等效阻抗
C0 :静电容
C1:动态电容
DLD:激励功率特性,不代表任何值
DLD2:一系列的功率下等效阻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FDLD:一系列的功率下频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RLD2:一系列的功率下等效阻抗的最大值
6. 晶振功耗最大
晶振是没有功耗的,只是在起振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