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隧道照明标准(隧道灯标准)

海潮机械 2022-12-21 23:41 编辑:admin 270阅读

1. 隧道灯标准

隧道内照明灯一般25至30米一盏,两边布置,25公里高速隧道至少要装1668盏照明灯。隧道照明灯具有寿命长,维修率低,设计的安装角度适应在绝大部分的隧道灯具安装方式,可调节的角度都在-45°至75°隧道照明系统在两侧安装的情况下一般在5至6米一个,隧道入口段相对比基本照明要密集,可根据设计标准来安装,角度基本在25°左右。

隧道灯的作用

隧道灯可以解决车辆在出入隧道时存在多种视觉问题,由于白天内外隧道亮度差异极大,隧道入口会呈现类似黑洞情况白天进入隧道后需要行驶一定时间距离才能看清内部的顺应滞后现象白天的隧道出口处由于隧道内外部亮度差极大,出口的白洞影响驾驶员无法看清路线及障碍基光照明的隧道灯能够有效上述视觉问题,能够在隧道的各个路段起到不同作用。

2. 隧道应急照明灯规范

1、一般来说,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标志灯不是一回事,应急灯是不带标志的2、疏散指示标志灯要求安装在墙面一米以下3、应急照明灯安装的高度要看情况,通常是2.2米到2.5米,高度超过5米的空间,要求应急灯设在3米以下。

4、你说的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灯,可能是安装在安全出口上的那种,要求是安装在门的正上方,底边距离门要20公分以上。

3. 隧道灯光要求

原则上是进入隧道便打开车灯,因为隧道内外光线反差较大

4. 隧道照明灯具的要求规范

防水防潮灯具,原因是隧道一般处于深山或是地下,较潮湿。

灯具必须考虑防水防潮。灯具电压:检修电压是36伏,照明电压220V.国家安全规范要求在潮湿、导电良好的情况下使用低于36V的安全工作电压,隧道一般都是在深山或地下,潮湿,若超过36V电压,万一工人接触到裸露的电线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但是照明一般都是两路供电,一路出现问题自动切换到另一路,检修时出了检修用电是36V,其他是不带电的。所以隧道内检修电压是:不超过36伏安全电压。总体照明用电是220V电压。

5. 隧道照明灯要求

1、边仰坡防护

(1) 边仰坡开挖前应设截水沟,开挖过程中按设计坡比开挖,并且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不得掏底开挖,不可上下同时开挖。

(2)永久边仰坡防护按设计要求防护,临时边坡采用锚喷网防护。

(3)边仰坡设防护栏杆,防护栏杆离边仰坡开挖线距离不小于1m。

2、电力线路

(1)电力线路采用三相五线系统,供电线路设置在上,照明线路设置在下,线间距150mm,设置在隧道二衬边墙上,高度不小于2.5m。

(2)开挖、支撑及衬砌作业地段照明灯间距10m,照明电压为12-36V;成洞地段照明灯间距30m,照明电压为110V-220V。

(3) 电力线路采用胶皮绝缘导线,每隔15m用横担和绝缘子固定。

3、高压风、水管及排水管

(1)高压风、水管及排水管安装在电力线路对侧。高压风、水管及排水管采用法兰盘连接,每隔10m采用角钢支架固定在隧道边墙上 。

(2)管道刷红白警示油漆,贴好标识。

(3)管道距地面高度1.2m,管道间距300mm。

4、通风管

(1)通风管设在风水管同侧,每隔10m安装膨胀螺栓,上拴钢丝绳,风管固定在钢丝绳上。

(2)通风管采用高强、低阻、阻燃的软质通风管,接至距开挖掌子面20~30m处。

(3)通风管距地面高度不小于3.5m。

5、开挖作业台架

(1)开挖作业台架两端设置反光贴。作业平台满铺钢筋网并 固定牢固 , 网格间距5cm×5cm,开挖作业台架临边设防护栏杆,高度1.2m。

(2)开挖作业台架上设防滑爬梯,供人员上下。

6、防水板台架

(1)防水板作业台架两端设置反光贴。防水板作业台架作业平台满铺钢筋网并固定牢固,临边设防护栏杆,高度1.2m。

(2)防水板作业台架上设防滑爬梯,供人员上下,台架上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

7、仰拱栈桥

(1)普通短隧道可采用简易仰拱栈桥,使用型钢加工,栈桥两侧设1.2m定型化临边防护

(2)长大隧道采用标准化液压仰拱栈桥。

8、逃生通道

(1)逃生管道设在初支边墙处,从衬砌工作面布置至距离开挖面20m以内的适当位置,并随着掌子面的掘进向前延伸。

(2)逃生管道采用直径800mm高分子管道。

(3)逃生管道内放置应急食物箱和救护箱,配置部分自救、互救用品和应急用具等。

6. 公路隧道灯光标准

1、通过隧道用近光灯,开启键在方向盘左边的挡杆上,只需要旋转拨杆到近光灯的位置,近光灯就会打开。

2、在以下几种情况必须打开近光灯:在天黑没有路灯的地段开车以及在傍晚天色较暗或黎明曙光初现时开车,都必须打开近光灯。如果赶上大雾、下雪或大雨天气,视线受阴,即使在白天也必须打开近光灯。

7. 隧道照明施工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8.7 电力电缆布线 8.7.3.13 电缆隧道内应设照明,其电压不宜超过36V,当照明电压超过36V时,应采取安全措施。

8. led隧道灯照明标准

近年随着LED芯片、封装以及灯具配光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LED光源的效率已提高到了新的高度水平,如Spark系列LED隧道灯,采用优质芯片、合理的配光及结构设计,平均光效已远高于目前LED隧道灯产品。

A 普通隧道存在以下几种特殊的视觉问题:(1)进入隧道前(白昼):由于隧道内外的亮度差异极大,因而从隧道外部去看,照明很不充沛的隧道入口会看到“黑洞”现象。

(2)进入隧道后(白昼):汽车由亮堂的外部进入即便不太暗的隧道以后,要经过一定时间才干看清隧道内部的状况,被称为“顺应滞后”现象。

(3)隧道出口处:在白昼,汽车穿过较长的隧道接近出口时,由于经过出口看到的外部亮度极高,出口看上去是个“白洞”,会呈现极强的眩光,驾驶员会感到不顺应;夜间与白昼正好相反,隧道出口看到的不是亮洞而是黑洞,这样驾驶员就看不清外部道路的线型及路上的障碍物。以上几种特殊的视觉问题给隧道照明提出了较高的请求,有效处理这些视觉问题,能够经过下面几个方面。

隧道照明普通划分为接近段、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和出口段等五个区段照明,其中每个区段都有不同的作用:

(1)接近段:隧道的接近段是指接近隧道洞口的一段道路,接近段的起点距离洞口为一个照明停车视距,照明停车视距按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取值,顺便指出,接近段位于隧道洞外,其亮度来自洞外的自然条件,无需人工照明,但由于接近段的亮度与洞内照明密切相关,所以,习惯上也将它称为一个照明区段。(2)入口段:入口段是进入隧道后的第一个照明区段,以前曾经将入口段称为适应段,此段需要人工照明。

c.过渡段:过渡段是介于入口段与中间段之间的照明区段。该段用来解决从入口段高亮度到中间段低亮度之间驾驶员视觉的适应问题。d.中间段:驾驶员驾车经过入口段和过渡段后,驾驶员的视觉便完成了暗适应过程,中间段照明的任务是保证隧道内的安全和稳定。e.出口段:在白昼,使驾驶员能逐步顺应出口处的强光,消弭“白洞”现象;在夜间,使驾驶员能在洞内看清外部道路的线型及路上的障碍物,消弭出口处的“黑洞”现象,普通的做法是在洞外运用路灯作为持续照明。在白昼,隧道出口段的照亮堂度同入口段的照亮堂度,应比隧道内根本照亮堂度值高;在夜间,则相反,应低于隧道内根本照亮堂度值,当隧道外有路灯照明时,隧道内路面亮度值不得低于露天亮度值的2倍。

B.机动车经过隧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接近隧道过程中呈现的问题黑洞现象白昼,机动车司机眼睛已顺应户外高达100000 lx以上数千cd/m2的自然光照明,当眼睛转到亮度只有几cd/m2的隧道环境,因人眼对亮度差的感知有限,呈现顺应滞后现象,就会看到一个黑色的洞穴,而无法辨认其中的状态。像这样在亮堂环境中看到全黑洞穴的现象叫做黑洞现象。一旦呈现黑洞现象,随着机动车接近隧道,驾驶员的可视间隔缩短,不能平安驾驶。黑洞现象是进入隧道前所发作的视觉问题,是隧道照明中最重要的问题。为避免黑洞现象的发作,从隧道入口开端的一段间隔内要保证有充足的亮度,这一局部全长比机动车的平安刹车间隔略长。进入隧道,由于内外存在很大亮度差,顺应存在延迟,驾驶者视觉不能很快顺应隧道亮度,难以看清隧道内部情况。

为避免此状况发作,应使隧道入口亮度随视觉顺应速度迟缓降低,亮度要平滑过渡,亮度降低要逐级停止,但前一级亮度和后一级亮度比值不得超越3:1,且2m高以下墙面的亮度不能低于相应均匀路面亮度。

b.经过隧道过程中呈现的问题白昼在隧道中的亮度要比夜间道路照亮堂度高,夜晚亮度要比白昼低。思索交通流量大的长隧道中汽车排放尾气的话,由于废气无法疾速消散构成烟雾,将光吸收和散射,降低可见度,而使视觉辨认艰难,车头灯光受汽车尾气影响很大,无法满足视认性需求,前方100m路面亮度减半,通常以道路照明的2倍亮度补偿尾气的影响。

c.接近隧道出口时呈现的问题经过出口看外部亮度极高,出口看上去是个亮洞,呈现严重眩光,出口成了白色洞穴,这称为白洞现象;以白洞为背景,机动车等就成了黑色的剪影很容易辨认,但跟在大型箱式货车后面的小汽车与大货车的剪影重合很难看清,在交通流量大的隧道出口左近,为了能辨认重合在一同的大小车辆所做的照明称为出口照明,出口照明的区间长度为几十米。

d.夜间驶出隧道前呈现的问题夜晚,从亮堂隧道中驶出到没有照明道路之前,隧道外也变成了一种黑洞,无法看清道路的线形和存在的障碍物,此时,应在刚出隧道出口的道路上、在大于平安刹车间隔、大约相当于机动车行驶数秒的区间内,对道路停止照明,以到达恰当程度的亮度。

C.有关LED产品在隧道中的应用LED应用在隧道照明中,Spark LED 隧道灯会随着进入隧道内光线的强弱自动调理照明强度的智能化调光控制系统。相比于传统计划,完成节电50%,且光源寿命是传统隧道灯具的6-8倍,大大减少了光源损耗和日常维护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