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实训(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的结构组成)

海潮机械 2023-01-03 17:52 编辑:admin 230阅读

1. 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的结构组成

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到底什么样的机器人才算是人工智能呢?人工智能机器人又有哪些部件组成呢?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如何用于教育的呢?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组成部件,通常机器人的组成包括:控制器、电源、传感器、结构件、连接线5个部件组成。

一、控制器

对于机器人来说,控制器是实现机器人运动的关键所在,通过刷卡或者电脑编程,将你想要实现机器人运动轨迹的程序下载到机器人的控制器中,就可以让机器人按照你的思维运动了,机器人的控制器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

一般控制器都是和机器人组装在一起的,但也有一些控制器是和机器人分开的,比如我们经常看电视的遥控器或打游戏是的游戏手柄。

二、电源

正常来说,教育类机器人的供电都是由电池提供,既环保又安全,市面上都有销售标准化的电池,创客教育机器人这种小型的机器人一般都是由9V或者6V的电池供电。

三、传感器

实践表明,一台复杂的教育机器人会有红外探测、亮度传感器、灰度传感器、触摸开关、温度探测器等传感器,听上去感觉很复杂,但如果对每个传感器熟知以后,在后期运用这些传感器可以让你的机器人更加灵敏,更加人性化。

四、结构件

结构件可以理解为组装机器人的零部件,通过不同结构件的组装搭建,来设计出你心目中的机器人形象,巧妙的利用结构件,组装出来的机器人会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先不说你的机器人在技术上有哪些出色,从视觉效果来看很大程度上让人别的你的机器人很厉害。

五、连接线

连接线相当于机器人的血管,通过连接线可以传输电源、程序、感应等,在机器人组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以上是对教育机器人5个组成部件的简单介绍,当我们要亲自组装一个机器人时就可以亲自体验每个部件的作用。

2. 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的结构组成有哪些

ar机器人3D仿真实训系统是一套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AR(增强显示技术)、智能眼镜等技术开发的机器人应用实训平台。

该系统通过AR智能眼镜成像系统,将工业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系统以虚拟影像3D显示,与实际环境完全呼应。

实验者可持真实的工业机器人示教器对3D虚拟投影机器人进行指令编程、实操、系统设置、维护等,3D虚拟投影机器人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相应系列动作,做到虚实结合。

3. 工业机器人实训内容

实训的目的是让学员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并能够更快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实训还能够起到纠偏的作用。

4. 工业机器人基础实训平台主要由什么组成

1、机器人工工程专业考研初试科目是政治、英语、数学和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包括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数据库原理(三选二)。考研方向主要集中为:机器人工程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

2、机器人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道德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作必备的知识、技术,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主要从事机器人工作站设计、装调与改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及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工作,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5. 工业机器人结构认识实验

1、机器人本体机械部分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由机身、手臂、末端操作器三大件组成。每一大件都有若干自由度,构成一个多自由度的机械系统。机器人按机械结构划分可分为直角坐标型机器人、圆柱坐标型机器人、极坐标型机器人、关节型机器人、SCARA型机器人以及移动型机器人。

  2、机器人本体传感部分

  它由内部传感器模块和外部传感器模块组成,获取内部和外部环境中有用的信息。智能传感器的使用提高了机器人的机动性、适应性和智能化水平。人类的感受系统对感知外部世界信息是极其巧妙的,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信息,传感器比人类的感受系统更有效。

  3、机器人本体控制与驱动部分

  控制系统的任务是根据机器人的作业指令以及从传感器反馈回来的信号,支配机器人的执行机构去完成规定的运动和功能。 根据控制原理可分为程序控制系统、适应性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控制系统。根据控制运动的形式可分为点位控制和连续轨迹控制

6. 工业机器人实训设备有哪些

工业机器人自学的教程

1、操作机器人肯定是要懂的,还要学习里面的参数设置,例如设置里面的几种坐标系。当然,还要解决机器人故障问题,例如机器人里的自带电池没电需要更换。最重要的机器人编程,需要针对哪种机器人学习其机器人编程语言。这四种在说明书里有的,而最后一种要单独学习相关书籍,故障问题则要在实践中积累,我们不可能在说明书里一一背下,那实在太多了。

2、机器人独立肯定起不到生产的作用,我们还要学习控制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配合工作的控制器PLC(在我发表的文章有一篇介绍),这就要学习PLC的原理和编程,这样才能看懂接线图,从而调试中根据客户需求修改程序。PLC涉及的东西也很多,不同品牌的PLC,编程语言(即指令,类似不同国家就用不同语言)不同,不同型号的PLC接线方式和通讯方式(自由口通讯RS232、总线通讯RS485、以太网)不同。

自动化设备更加多种多样,不过万物不离其宗,自动化设备由各种电气设备、液压和气动传动设备、电机设备和多种传感器设备等组成。虽然能列出来,但是学起来还是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总之,调试这份工作很含技术含量,但是学习到的东西却很多,只有真正工作了才能接触到。

至于最难的,肯定就是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不仅以上部分知识要精通,还要涉及高等数学领域和计算机领域等,可以说是高端人才。不属于这个层次的我,肯定接触不到这方面的知识,像这种人才工作的肯定是公司机密工作。在这里,我就不夸夸其谈

7. 工业机器人基础实训

想知道什么是工业机器人,就要先知道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这样更为方便的理解工业机器人出现的原因,以及现在的工业机器人为啥是这个外观形态?

1930-1960年代

伴随伺服系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在美国产生,美国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开始着手在机械手方面研发。(看清楚了啊,美国的伺服技术确实发展很早)

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机器人,是在计算发展起来后出现。在1959年之前,有很长时间的发展历程,第一台机器人的制造是美国人恩格尔伯格,制造的第一台五轴机器人,应用于压铸领域。

(五轴机器人应用)

第一机器人其实已经采用了计算机控制,同时也使用了分离式固体数控元件,在没有磁盘的年代采用的装有存储信息的磁鼓,能够记忆完成180个工作步骤。

1960年也被称为机器人的元年。

1960-1980年代:工业机器人逐步进入汽车行业

第一台机器人发展后,恩格尔伯格以及合伙人的Unimation公司逐步上了正轨,但是在工业机器人渐渐有起色的时候,这兄弟把公司给卖了。

1973年,现代意义上的关节机器人开始出现。这时候的工业机器人的驱动已经变成电驱动,采用电机驱动。

左边是1973年IRB-6六轴机器人,这是现代工业机器人的基础模型,后期的不少产品都有借鉴这个机器人的影子。

右图是scara机器人的原型,1978年日本Hitata公司制造出第一台scara机器人,scara机器人的原理和模型是日本在电子产业发展中发展起来的。

基于这几大类,基本上奠定了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机器人类型。

1980年后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是日本人的天下。

1973年,仍然还是富士通公司的稻叶清右引入美国的伺服电机技术,率先应用在当时的加工中心里面。

而后,开始主导开发工业机器人,1974年FANUC机器人公司建立,并与1976年推向市场。

真正让fanuc发展最快的是其同美国GE合资进入美国,并且快速的占领美国数控系统市场,同时也将工业机器人打入了美国汽车厂商内部。

fanuc专利申请量变化曲线

日本机器人的销量变化趋势。

日本机器人的发展基本奠定了,全球早起机器人发展的模式以及格局。

1985年,工业机器人开始应用在汽车焊装线上面,这一应用,让工业机器人发展得到了腾飞,整个焊装线容纳了工业机器人50%以上的产量。

1989年,SONY第一次将将scara机器人应用于VCR装配线上面。

从以上机器人的基本发展历程,大体上就能够理解机器人的出现,以及机器人形态,包括机器人出现的原因了。

那么下面就是比较枯燥的,机器人基本形态构成了。

形成了通用机器人+细分行业应用机器人的模式。

各个种类机器人:

在不断的发展和探索中,最后形成了,四轴,六轴,scara,delta这几大机器人类型。

这种依靠控制系统进行运动控制,使用伺服电机作为驱动的机械手臂结构,就是工业机器人机构。

机器人基本构成是由:

工业机器人一个关节,叫一个轴:

机器人结构爆炸图

怎么定义工业机器人呢?

具备的特点是:用工程的方法实现人体所持有的动作功能,以完成这些功能所必要的智能。

说白了就是机器人可以编程,可以重复使用,一台机器人可以应用在不同领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柔性化。所谓的柔性化,对应的是专用的固定的功能。例如车床就就是固定的,没有柔性化的机械。

总结:如今工业机器人已经在各个行业得到使用,大部分都见过工业机器人。未来,工业机器人使用量仍会不断增加。

8. 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的结构组成包括

可以进工厂实习,每年都有很多工厂招,有机器人厂,我做人力资源的每年我们都有招这类的,你可以去你当地人力资源公司找,一般各地政务中心都有人力资源招工的,人才市场也在这里举办招聘会。

9. 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目的

机器人学院创办于2016年,是洛阳理工学院十六个教学单位之一,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本科院校中第一所专门培养机器人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学院,是河南省首批获教育部批准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招生资格的学院,拥有工业机器人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洛阳市工程技术中心、洛阳市产教联盟等3个省市级平台,是教育部“1+X”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单位。现有机器人工程(本科)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科)两个专业,在校生五百余人。

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智能装备技术应用型人才为重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应用型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对接,研究确定专业建设目标,重构教学内容,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实践环节授课,学院专任教师均具备“双师双能型教师”资格,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学院注重实验平台建设。现拥有豫西地区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实验、实习及培训中心,已建成七大系列机器人工作站实训平台、光机电气一体化机器人实训流水线、机器人运动控制综合试验平台、机器人结构、运动控制与传感实验室、工业机器人拆装和运动控制实验室、智能机器人仿真实验室等。能够提供多台多类型机器人和设备联合规划的实地操作环境,以及智能生产线建设的综合运用环境。可以完成工业机器人认识与基本操作、离线编程与运动仿真、单台机器人的拆装与组装、智能生产线的规划与组建等任务。

作为洛阳市机器人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开展合作交流。与中科院自动化所(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清华高端装备院洛阳基地、中国一拖集团等开展产学合作,对外开展机器人工程师、操作师的教育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