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控制工业机器人系统(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主要功能有哪些?)

海潮机械 2023-02-15 08:43 编辑:admin 133阅读

一、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主要功能有哪些?

工业机器人有搬运、焊接、装配、喷漆、检验机器人,主要用于现代化的工厂和柔性加工系

统中。是种能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多功能、多自山度的操作机。它们通常配有机械手、刀具或其它装配的加工工具,能够搬运材料、工件,完成各种作业,是种柔性自动化设备。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是决定机器人功能和性能的主要因素。

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的主要任务就是控制工业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的运动位置、姿态和轨迹、操作顺序及动作的时间等。具有编程简单、软件菜单操作、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在线操作提示和使用方便等特点。

二、工业机器人语言基本功能有哪些?

工业机器人编程主要目的在于实现机器人的基本运动和IO控制,比如使用MOVE、RECORD、IO控制等,这些指令在实现简单的动作时已基本够用,比如示教器记点的码垛动作,采用IO控制夹具的开关...

工业机器人的编程语言只是提供一种机器人可读的语言格式,只要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自己所需要的运动点根据对应机器人的可读语言进行编码就可以了,比如采用Matlab、C语言等将得到的机器人位置/关节保存成机器人可读的.txt文件就可以了,有些可能需要改一下.txt文件的后缀

三、从体系结构来看,工业机器人可以分为?

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有3~6个运动自由度,其中腕部通常有1~3个运动自由度;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四、工业机器人的常见用途有哪些?

工业机器人的用途主要有装配、焊接、搬运、喷涂、净室、包装、打磨、抛光、冲压、码垛、去毛刺。全球前20专利申请人中,对装配、喷涂、包装、打磨、去毛刺机器人申请专利最多的是ABB。对焊接申请专利最多的是库卡。对搬运、净室、抛光机器人申请专利最多的是三星。对冲压机器人申请专利最多的是日产汽车。对码垛、去毛刺机器人申请专利最多的是发那科。目前我们国家在智能制造2025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在使用工业机器人来代替传统手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生产力,完成以前人工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今后,使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是必然趋势,工业机器人必将在制造业大放光彩。

五、工业机器人按用途可分为哪几类?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这种机械手能够借助于可通过编辑程序操作来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装置,用以执行种种任务。根据它的不同用途分为以下几类:

1.人工操作机器人。是由操作员操作的多自由度装置。

2.固定顺序机器人。按预定的不变方法依据步骤依次执行任务的设备,它的执行顺序是难以修改。

3.可变顺序机器人。同第二类相似,但顺序可以进行修改。

4.示教再现(playback)机器人。操作员引导机器人手动执行任务,记录下这些动作后再由机器人再现执行,简单地说就是机器人按照记录下的信息重复执行同样的动作。

5.数控机器人。操作员为机器人提供运动程序,不用手动示教来执行任务。

6.智能机器人。此类机器人具有感知外部环境的能力,就算是工作环境发生变化,也能够成功地完成工作内容。

六、机器人普遍采用什么结构?

1 机械本体:机器人的机械本体机构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操作本体机构,它类似人的手臂和手腕,另一类为移动型本体结构,主要实现移动功能。

  2 驱动伺服单元:伺服单元的作用是使驱动单元驱动关节并带动负载按预定的轨迹运动。已广泛采用的驱动方式有:液压伺服驱动、电机伺服驱动,气动伺服驱动。

  3 计算机控制系统:各关节伺服驱动的指令值由主计算机计算后,在各采样周期给出。机器人通常采用主计算机与关节驱动伺服计算机两级计算机控制。

  4 传感系统:除了关节伺服驱动系统的位置传感器(称作内部传感器)外,还配备视觉、力觉、触觉、接近觉等多种类型的传感器(称作外部传感器)。

  5 输入/输出系统接口:为了与周边系统及相应操作进行联系与应答,还应有各种通讯接口和人机通信装置。

七、智能制造控制系统必须具备的功能?

智能控制系统必须符合一下几种 一、智能制造引言

首先,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智能制造,以为后面的阐述铺垫一下基础。

智能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二、智能制造之智能功能

在了解了什么是智能制造后,我们来看看智能制造具备的智能功能包括哪些内容。智能功能包括资源要素、系统集成、互联互通、信息融合和新兴业态等五层。

(1) 资源元素包括物理实体,例如制造设备、设计和施工图、原材料、产品过程文档、生产车间和工厂,以及能源(如电力和天然气)。另外,人也可以被视为资源的组成部分。

(2) 系统集成是指通过QR码,射频识别和软件等信息技术对各种制造资源(如原材料,零件,能源和设备)进行集成,实现从智能设备到智能生产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车间,智能工厂乃至智能制造系统的集成。

(3)互连是指通过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机器之间,机器与控制系统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互连和互相通信。

(4)信息融合是指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系统集成和通信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协同共享。

(5)新兴的业务格式包括面向服务的制造模式,例如个性化定制、远程操作和维护以及工业云。

三、离散型智能制造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对智能制造的智能功能包含的内容已经具备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离散型智能制造。

1.建立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和布局的数字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以实现规划、生产和运营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2.将数字三维设计和工艺技术应用于产品和过程的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测试和实验进行验证和优化,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以实现产品设计和过程数据的集成管理。

3. 制造设备的数控化率超过70%,高端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设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设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设备等关键信息的互联互通技术都是智能制造所不可缺少的。

4.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实现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查、设备状态、物料传输等生产现场数据的自动上传,实现可视化管理。

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以实现管理功能,这些管理功能包括对诸如计划、质量、设备、生产和能源效率的管理。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以实现业务管理功能,例如供应链、物流和成本。

6.建立工厂内部通信网络架构,以实现设计、过程、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以及制造过程和制造执行系统与企业资源之间的信息互连规划系统。

7,建立了行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保护体系,建立了功能安全保护系统,并采用了全生命周期的方法来有效避免系统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