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颗粒计数的研究(谷物颗粒计数的研究意义)

海潮机械 2023-01-05 17:12 编辑:admin 283阅读

1. 谷物颗粒计数的研究意义

在世界古代数学中,古希腊欧几里得几何学的辉煌成就可说是家喻户晓,为人们所熟知了。但是,对于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人们却知之甚少,或知之不详。其实,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同样是极其辉煌的,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首先,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十进位值制,就是中国的一大发明。至迟在商代时,中国已采用了十进位值制。从现已发现的商代陶文和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当时已能够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13个数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这些记数文字的形状,在后世虽有所变化而成为现在的写法,但记数方法却从没有中断,一直被沿袭,并日趋完善。

现在通用的印度—阿拉伯数码和记数法,大约在10世纪时才传到欧洲。由此可见,十进位值制的记数法是古代世界中最先进、科学的记数法,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李约瑟所说的:“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

在计算数学方面,中国大约在商周时期已经有了四则运算,到春秋战国时期整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已相当完备。其中,出现于春秋时期的正整数乘法歌诀“九九歌”,堪称是先进的十进位记数法与简明的中国语言文字相结合之结晶,这是任何其他记数法和语言文字所无法产生的。从此,“九九歌”成为数学的普及和发展的基础之一,一直延续至今。其变化只是古代的“九九歌”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二如四”止,而现在是由“一一如一”到“九九八十一”。

与此同时,中国发明了特有的计算工具和方法,即用“算筹”进行计算。“筹”是一些粗细、长短一样的小竹棍,也有用木或骨制成的,后来还有用铁等金属制作的。用算筹表示数目,有两种形式,即纵式和横式:

在表示数字时,用纵式代表个、百、万位的数,用横式代表十、千位的数,遇零则用空位表示,如此就可以用算筹摆出任何自然数。

用算筹进行计算,叫做“筹算”。即通过算筹的摆列,进行加减乘除以至开平方、开立方等的运算,整数以后的奇零部分,则用分数表示。后来的“筹划”、“筹策”、“筹算”、“筹议”等常用词,都是由此衍生和引申出来的。

正是在上述的基础上,中国古代数学以擅长计算著称于世,并逐步形成了自具特色的数学体系。《九章算术》一书是这个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九章算术》大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中叶,是集战国和秦汉数学成就之大全的著名古算书。该书采用应用题集形式写成,共收入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46个,并给出答案。全书分为九章:

第一章“方田”,主要讲的是田亩面积的计算,包括分数的各种计算方法;

第二章“粟米”,讲各种比例问题,特别是关于各种谷物间按比例相互交换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衰分”,讲按等级分配物资或摊派税收的比例问题;

第四章“少广”,讲开平方、开立方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商功”,讲各种形状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第六章“均输”,讲如何按人口、物价高低、路途远近等条件,以计算各地的赋税和分派工役等问题的计算方法;

第七章“盈不足”,即用假设的方法解决如下一类的问题:“今有(人)共买(物),(每)人出八(钱)盈余三(钱),(每)人出七(钱)不足四(钱),问人数、物价各几何?” 这类问题,在《九章算术》中已有完整的解法;

第八章“方程”,是关于联立一次方程组普遍解法的叙述;

第九章“勾股”,主要是应用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各种比例关系,测量和计算“高、深、广、远”的问题。

《九章算术》不仅有着一套较为完整的编写体例,形成了具有自己风格的数学体系,而且其数学水平处于当时世界的先进行列,其中一些成就还远远走在世界的前面。如“盈不足术”类似于现代“行列式解法”,它在欧洲至中世纪方以“双设法”的形式出现;欧洲直到16世纪时方得出类似一次联立方程组的普遍解法;

再有“方程”章中已引入了负数的概念,并已产生和运用了正、负数的加减法则,而印度到7世纪以后,欧洲到16世纪以后,才产生比较明确的负数概念。

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数学体系,其特点是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以算筹为主要计算工具,以十进位值制的记数系统进行运算,其内容包括算术、代数、几何等各个方面。这个数学体系在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中,逐步走向自己的高峰,呈现着久盛不衰的局势,并结下了累累的硕果。其中最为突出的成就有:

古代世界中最精确的圆周率,三国曹魏景元四年(263),著名数学家刘徽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创立了割圆术的新方法,他认为当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其周长即愈益逼近圆周长,“割之弥细,所失弥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 。由此可以看到,刘徽已把极限的思想应用于圆周率的计算。

刘徽应用割圆术,从圆内接正六边形算起,边数逐步加倍,直算至圆内接正192边形的面积,求得圆周率相当于3.1416),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据。在实际应用中,他则主张采用(相当于3.14)。

南朝的祖冲之继承了刘徽的工作,求出了精确到七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3.1415926<π<3.1415927。这一结果的得到,相当于应用算筹对九位数字的大数目进行各种运算(包括开方)130次以上,其劳动量之大是可以想象的。

为了计算方便,祖冲之还求出了两个用分数表示圆周率的数据,一个是,称密率,这是分子、分母在一千以内表示圆周率的最佳渐近分数;另一个是,称约率。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数据,远远地走在世界的前面,直至1000年后,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al Kashi)于公元1427年,法国数学家维叶特(Viete)于公元1540—1603年间,才求出更精确的数据。而密率的求得,欧洲也是直至16世纪方达到的。

其他如隋代刘焯创立的“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唐代一行的“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王孝通的三次方程解法;宋元时期的解三次以上方程的方法,高阶等差级数求和、联立一次同余式等等,也都在世界上领先数百年之久。而在明代广泛使用的珠算盘,更是几百年来最先进的一种计算工具,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

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古代就没有几何学。其中墨子在《墨经》中所提出的圆、直、点、线、面、体、平行等各种命题和概念,都可与欧几里得几何学的相关定理和命题媲美。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制图工具规、矩的普遍使用,也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几何学方面有着相当的成就。当然,在实用计算数学的掩盖下,中国古代在几何学上没有在理性论证方面得到充分地发展;计算数学本身也在《九章算术》体例的影响下,一直采用习题问答的方式,没有加以很好地抽象、提高,使其更具理性化的程度,这不能不说是重大的缺陷。

2. 影响谷物产量的因素分析

南方的气候不适合种谷物

3. 谷物颗粒计数的研究意义是什么

料。

量粮器,量是称量,粮是粮食,主要指谷物米,器是器具,在古代主要用斗,这关键两个字是米和斗,二者结合起来是一个料字。

普通话读音为liào,会意字,左右结构,部首是斗,笔画10笔,笔顺是点、撇、横、竖、撇、点、点、点、横、竖基本含义为计数、计量,如“宣王料民于太原”;引申含义为估计、猜想,如料想。在日常使用中,“料”字还用于制造其他东西的物质,如香料。

4. 谷物颗粒计数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1。结绳计数,绳子每打一个结代表一个或一次,以此类推。

2。筹码计数,每一筹码代表1,或10,或100,等,以此类推。

===========================

为了能记录数和运算结果,人们发明了记数方法.保存数字记录的办法有三种:结绳、签筹、黏土证物。

  1、结绳是目前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计数工具(除手指之外),它出现早于任何的文字,因此对于它被发明的时间和地点都找不到记载。结绳就是指以绳子上打结的数量来表示事物的多少,同时结的大小和形状都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含义。我国上古时期的“结绳记事”法,史书上有很多记载。

汉朝郑玄的《周易注》中记载:“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九家易》中也说:“古者无文字,这种记数方法在没有掌握文字的民族中曾经被广泛地采用,有些一些民族甚至一直沿用至今。根据记载,鞑靼族在宋代时仍没有掌握文字,每当发生战争要调发军马时,就在草上打结,然后派人火速传达,有多少结就表示要调多少军马。

现在一些秘鲁的牧羊人,还在用这种方法计算牲口。

  2、比结绳记数稍晚一些,古代的先民又发明了用签筹记数的方法,即在骨片、木片或竹片上做上标记或刻痕,以此来表示数目的多少。汉朝刘煦在《释名•释书契》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说明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人们在订立契约关系时,数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争端的因素,于是,人们就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这就是古时的“契”。 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分作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

《列子•说符》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宋国人,在路上拾到别人遗失的契,回到家中便把契藏了起来,并偷偷数契上刻的齿数,因为为这些齿代表的钱数不少,非常高兴,情不自禁的对邻居说:“我快要发财了。”这段故事说明古代的契上刻的是数目,主要用来作为债务的凭证。

  3、使用黏土制的证物。

这类证物从八千年开始就被广泛地使用了.公元前8000年至前4400年间使用的初期证物,形状简单,并以不同形状代表不同类的物体.例如,一个卵形的证物表示一罐油,而一个小球形的证物代表一升谷物.公元前4400年以后,人们设计并使用了更多形状的证物,证物上面的标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在农耕时代的早期(公元前8000年至前3100年),证物与被说明的物品之间形成一对一的关系.

=====================================

康熙年间,何国宗、梅谷等人编著的《数理精蕴》,列举了一套专用数字名称:个(100)、百(102)、千(103)、万(104)、亿(108)、兆(1012)、京(1016)、垓(1020)、秭(1024)、穰(1028)、沟(1032)、涧(1036)、正(1040)、载(1044)、极(1048)、恒河沙(1052)、阿僧祗(1056)、那由他(1060)、不可思议(1064)、无量数( ).其中前几个是十进制、从亿开始为万进制(《太平御览》称“十万谓之亿,十亿谓之兆,十兆谓之京,是京谓之垓,”《孙子算经》称“十垓为秭”,说明存在两种不同的计数方法).比个位小的数,按递减,依次为分、厘、豪、丝、忽、微、纤、尘、埃、渺、漠、模糊、逡巡、须臾、瞬息、弹指、刹那(一念之间)、六德(《周礼》6种乐器的声音)、虚空(最小可数量)、清静(无限小的数).从选用的词汇来看,显然是用越来越短的时间和越来越小的空间来描述越来越精确的数量的变化.

==========================================

5. 单颗粒谷物特性测定系统

BE-KIND是由玛氏公司于2018年引进中国的一款来自美国的休闲零食品牌。该品牌主要生产含有坚果、果干以及谷物颗粒类的零食产品。BE-KIND此前品牌名称为KIND,创立于2004年,是全球第三大能量棒零售商。2017年玛氏收购了KIND的部分股权,玛氏主要运营KIND的国际业务,利用玛氏自身庞大的全球分销网络,推广KIND在全球的生产和销售。

6. 质粒的研究意义

质粒是必须进入受体细胞的,它不仅是目的基因的载体,也是目的基因能够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工具。把目的基因重组到质粒上主要也是为了能够让其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因为单独的目的基因无法再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到子代中去,而质粒可以很好地起到一个随核基因一块复制和分配到各代子细胞中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