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贴片机常见的问题
1.西门子贴片机按Start 无效.
1)原因:Table 没有连接好
处理:将Table连接好
2)原因:抛料盒/抛吸嘴盒没有安装到位
处理:将抛料盒/抛吸嘴盒安装到位
3) 原因:Nozzle Magazine没有安装到位(X系列贴片机)
处理:检查Nozzle Change指示灯是否常亮,否则重新安装Magazine
4)原因:机器的门盖没有关闭
处理:检查机器的各个门盖,关闭门盖
5) 原因:机器紧急停止开关被按下(包括MTC的紧急停止开关)
处理:将紧急停止开关旋起
6)原因:Table 上的元件保护盖没有正常盖好/插好(S系列贴片机)
处理:将元件保护盖盖好/插好
7)原因:外部供气压力不足
处理:通知工厂设施处理
8)原因:与Pro主机连接中断
处理:检查贴片机与Pro主机网络/重新传程序
9)其他原因导致
2.西门子贴片机不能正常归零.
1)原因:检查安全回路是否闭合
处理:按照第1条处理
2)原因:X/Y轴不能归零
处理:清洁X/Y光栅和Encoder,重新启动
3)原因:S轴不能归零
处理:手动转动S轴是否有卡死,检查Plunger是否安装到位,是否脏污等,必要时更换整头验证
4)原因:取料马达/抛料马达不能归零
处理:检查马达是否有异常,马达上是否有异物,手动转动马达是否顺畅,plunger是否异常等,必
要时更换马达验证。参考第5条
5)原因:DP马达不能归零。
处理:检查Sleeve是否安装、脏污,DPO型圈磨损,DP马达损坏等,必要时更换。参考第3条
2. 贴片机常见的问题及解决
1、胶嘴堵塞原因:自动点胶机针孔内未完全清洗干净,贴片胶中混入杂质,有堵孔现象,不相容的胶水相混合,导致胶嘴出量偏少或者没有胶点出来。解决方法:换清洁的针头,换质量较好的贴片胶,贴片胶牌号不应搞错。
2、胶阀滴漏原因:点胶机使用的针头口径太小,过小的针头会影响胶阀开始使用时的排气泡动作,影响液体的流动造成背压,结果导致胶阀关闭后不久形成滴漏的现象。解决方法:只要更换较大的针头即可解决这种问题。另外液体内空气在胶阀关毕后会产生滴漏现象,最好是预先排除液体内空气,或改用不容易含气泡的胶,或先将胶离心脱泡后在使用。
3、流速太慢原因:点胶机管路过长或者过窄,管口气压不足,点胶流速过慢。解决方法:将点胶机管路从1/4” 改为3/8”,管路若无需要应越短越好。另外还要改进胶口和气压,这样就能加快流速。
4、流体内有气泡原因:点胶机由于过大的流体压力和加上过短的开阀时间,会有可能将空气渗入液体内,造成气泡的产生。解决方法:降低流体压力并使用锥形斜式针头。
5、出胶大小不一致原因:点胶机储存流体的压力筒或空气压力不稳定,导致出胶不均匀,大小不一致。 解决方法:应避免使用压力介于压力表之中低压力部分。胶阀控制压力应至少60psi以上以确保出胶稳定。最后应检查出胶时间,若小于15/1000秒会造成出胶不稳定,出胶时间越长出胶越稳定。以上内容就是关于自动点胶机常见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相信大家都有了解了。自动点胶机这些常见问题可大可小,用户只要掌握好正确解决方法就能快速解决这些问题。
3. 贴片机常见的问题和成因
750。760一般,老机器了。
50。60比较好,是JUKI很成熟的机器。
4. 贴片机常见问题解决
(1)再流焊接炉风速太大(主要发生在BTU炉子上,小、高元器件容易产生移位)。
(2)传送导轨振动、贴片机传送动作(较重的元器件)
(3)焊盘设计不对称。
(4)大尺寸焊盘托举(SOT143)。
(5)引脚少、跨距较大的元器件,容易被焊锡表面张力拉斜。对此类元器件,如SIM卡,焊盘或钢网开窗的宽容必须小于元器件引脚宽度加0.3mm。
(6)元器件两端尺寸大小不同。
(7)元器件受力不均,如封装体反润湿推力、定位孔或安装槽卡位。
(8)旁边有容易发生排气的元器件,如钽电容等。
(9)一般活性较强的焊膏不容易发生移位。
(10)凡是能够引起立牌的因素,都会引起移位。
5. 贴片机常见故障
常见故障有以下几种
真空负压不足,当吸嘴取元件时,吸嘴处产生一定的负压,把元件吸附在吸嘴上,其判定吸嘴拾取元件是否异常一般采用负压检测方式,当负压传感器检测值在一定范围内时,机器认为吸取正常,反之认为吸取不良。在元件吸取时,真空负压应该在53.33kPa以上,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真空量来吸取元件。若真空负压不足,将无法提供足够的吸力吸取元件,在使用中我们要经常检查真空负压,并定期清洗吸嘴,同时还要注意每个贴装头上的真空过滤芯的污染情况,其作用是对达到吸嘴的气源进行过滤,对污染发黑的要予以更换,以保证气流的畅通。
吸嘴磨损,吸嘴变形、堵塞、破损造成气压不足,导致吸不起元件,所以要定期检查吸嘴的磨损程度,对严重的予以更换。
供料器的影响,供料器进料不良(供料器齿轮损坏),料带孔没有卡在供料器的齿轮上,供料器下方有异物、卡簧磨损),压带盖板、弹簧及其他运行机构产生变形、锈损等,从而导致元件吸偏、立片或者吸不起器件,因此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免造成器件的大量浪费。
吸取高度的影响,理想的吸取高度是吸嘴生接触到元件表面时再往下压0.05mm,若下压的深度过大,则会造成元件被压进料槽里反而取不起料。若某元件的吸取情况不好,可适当将吸取高度向上略微调整一点,例如0.05mm。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曾碰到过某一料台上的所有元件都出现吸取不好的情况,解决的方法是将系统参数中该料台的取料高度适当上移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