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形日标止回阀(蝶形缓闭止回阀)

海潮机械 2023-02-07 22:18 编辑:admin 277阅读

1. 蝶形缓闭止回阀

油烟机止逆阀碟型好还是重力型的好?

我的答案是:各有优缺点,看个人的喜好。

蝶型止逆阀,结构比较复杂,有金属连杆和弹簧控制碟片的关闭动作,当车元期将油烟送管道吹出,碟片张开。抽烟机停止工作,碟片受弹簧作用力关闭。长时间使用后,弹簧会失去弹性,导致密封不严的情况出现。

重力型止逆阀,结构简单。当油烟机送风时,将碟片吹起,油烟排出。当油烟机停止工作时,叶片受重力作用,自然下垂,封闭烟道。但在长时间使用后,油烟会粘连在叶片上,只有加大油烟机的风量,才能将叶片打开。

2. 蝶式缓闭止回阀

HH47型蝶式缓冲止回阀系列以密封副的三偏心和阀板的大二次偏心保证关闭后零泄漏,以开阀时的小阻尼 保证阀板平稳开启,以快慢两阶段关闭保证关闭速度,同时有效缓冲,消除水锤冲击。HH47型蝶式缓冲止 回阀的主要特点:

1、HH47型蝶式缓冲止回阀适用于大口径水或蒸汽等介质管路中,起到止回作用,能够实现快关和慢关, 有效防止水锤冲击。

2、三偏心密封结构保证零泄漏,开启动作平稳,流阻小。

3、HH47型蝶式缓冲止回阀的快关段基本无阻力,慢关段缓冲平稳,无水锤,无冲击噪声。

4、密封副三偏心加阀板大二次偏心结构,开启密封副即分离,关闭接触即密封,有效减少密封面磨损, 延长使用寿命。

3. 蝶形缓闭式止回阀

DN50-1.7KG DN65-2.3KG DN80-4KG DN100-4.8KG DN125-6.8KG DN150-9.5KG DN200-16KG DN250-26KG DN300-37KG

4. 蝶型止回阀

不同的分类方法种类不同, 一般都是按结构分:

1)旋启式止回阀

2)升降式止回阀

3)碟式止回阀

4)管道式止回阀

5)空排止回阀

6)缓闭式止回阀

7)隔膜式止回阀

8)无磨损球形止回阀

9)浮球式衬氟塑料止回阀

10)浮球式衬氟塑料Y型止回阀

11)高效无声止回阀

12)调流缓冲止回阀

13)带气动关闭装置的旋启式止回阀

14)带气动装置的旋启式止回阀

15)内压自封式阀盖直流式旋启式止回阀

16)带最小流量喷嘴的旋启式止回阀

17)对夹式消声止回阀

18)对夹薄型止回阀

19)用于气体的双板止回阀

20)双碟板缓冲止回阀

21)电动缓闭式蝶形止回阀 其他的就是 按压力、温度、材质、尺寸、连接方式的划分了

5. 缓闭型止回阀

止回阀是指启闭件为圆形阀瓣并靠自身重量及介质压力产生动作来阻断介质倒流的一种阀门。属自动阀类,又称逆止阀、单向阀、回流阀或隔离阀。常见的止回阀有以下几种。

一、升降式止回阀:立式和卧式两种。升降式止回阀的阀体形状与截止阀一样,因此它的流体阻力较大。阀瓣沿着阀体垂直中心线滑动。当介质顺流时,阀瓣靠介质推力开启,当介质停流时,阀瓣靠自垂降落在阀座上。

1、立式升降式止回阀。其介质进出口通道方向与阀座通道方向相同,其流动阻力较直通式小。立式升降止回阀安装在垂直管路。

2、直通式升降止回阀只能安装在水平管路。受安装要求的限制,常用于小直径场合DN<50。

二、旋启式止回阀:旋启式止回阀的阀瓣呈圆盘状,绕阀座通道的转轴作旋转运动,因阀内通道成流线形,流动阻力比升降式止回阀小,适用于中小口径、低压大口径管道(低流速和流动不常变化的大口径场合)。密封性能不及升降式。

1、旋启式止回阀分单瓣式、双瓣式和多半式三种,这三种形式主要按阀门口径来分,目的是为了防止介质停止流动或倒流时,减弱水力冲击。单瓣旋启式止回阀一般适用于中等口径的场合。大口径管路选用单瓣旋启式止回阀时,为减少水锤压力,最好采用能减小水锤压力的缓闭止回阀。双瓣旋启式止回阀适用于大中口径管路。对夹双瓣旋启式止回阀结构小、重量轻,是一种发展较快的止回阀;多瓣旋启式止回阀适用于大口径管路。

2、旋启式止回阀的安装位置不受限制,它可装在水平、垂直或倾斜的管线上。

三、蝶式止回阀:直通式。蝶式止回阀的结构类似于蝶阀。其结构简单、流阻较小,水锤压力亦较小。阀瓣围绕阀座内的销轴旋转的止回阀。碟式止回阀结构简单,只能安装在水平管道上,密封性较差。

四、隔膜式止回阀:有多种结构形式,均采用隔膜作为启闭件,由于其防水锤性能好,结构简单,成本低,近年来发展较快。但隔膜式止回阀的使用温度和压力受到隔膜材料的限制。

隔膜式止回阀适用于易产生水击的管路上,隔膜可以很好地消除介质逆流时产生的水击,它一般使用在低压常温管道上,特别适用于自来水管道上,一般介质工作温度在-12--120℃之间,工作压力<1.6MPa,但隔膜式止回阀可以做到较大口径,DN最大可以达到2000mm以上。

有的时候止回阀是必须的,因为可以防止反响流动,防止水锤等

但是止回阀会造成水利损失,导致能量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