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检测(工作场所检测分类有)

海潮机械 2022-12-21 12:48 编辑:admin 249阅读

1. 工作场所检测分类有

答:空旷场地应急避难场分两种:

1.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用地类型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园、广场、公共绿地、体育场、学校曹操等开敞空间,依据本市灾害防御措施,在台风预警发布后,用于接纳受灾人员紧急疏散时或较长时间避难及生活,确保避难人员安全;

2.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用地类型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校室内场所、体育馆、影剧院、社会旅馆、救助站、度假村、人防汽车库等公共建筑。

2. 工作场所检测分类有几种

根据建筑工程选址,施工周围环境,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工艺,施工部位不同,动火区域划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动火区域

一级动火区域也称为禁火区域,下列情况均属此类:

1、在生产或贮存易燃易爆物品场区,进行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施工现场;

2、建筑工程周围存在生产或贮存易燃易爆品的场所,在防火安全距离范围内的施工部位;

3、施工现场内贮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仓库、库区;

4、施工现场木工作业处和半成品加工区;

5、在比较密封的室内、容器内、地下室等场所,进行配制或者调和易燃易爆液体和涂刷油漆作业。

二级动火区域

1、在禁火区域周围的动火作业区;

2、登高焊接或者气割作业区;

3、砖木结构临时食堂炉灶处。

三级动火区域

1、无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处的动火作业区;

2、施工现场燃煤茶炉处;

3、冬季燃煤取暖的办公室、宿舍等生活设施。

3. 工作场所类别

聚落:有集中修建的房屋住所的人类日常聚居的地方。

大多根据聚落的职能或形态特征划分。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4. 作业场所检测

检查内容:

1、用人单位是否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用人单位是否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用人单位是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用人单位是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5、用人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用人单位是否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是否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是否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5. 环境检测的场所类型,名称,频次是什么

一、人员管理

1.佩戴口罩。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应及时更换。设置专用废弃口罩回收垃圾桶,并按规定处置。

2.量测体温。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立体温检测点,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超过37.3℃)一律不得进入工地。

3.亮健康码。进入工地前,必须查验四川天府健康通“健康码”,健康码为黄色、红色不得进入。发现红色健康码人员,立即报告属地疾控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并采取隔离措施,对项目所有人员就地组织开展核酸检测。发现黄色健康码和与感染者有轨迹交叉人员时,应要求其本人按规定向单位和社区报备,并在3天内进行2次间隔24小时核酸检测。

4.扫场所码。建立人员进出登记制度。在工地出入口设置场所码,利用扫场所码、工地实名制管理系统对出入工地人员查验、登记。

5.查行程码。由项目部指定专人对确需进入工地临时、外来人员,查验行程码、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有14日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红码、黄码人员不得进入。

6.疫苗接种。按照重点人群“应接尽接”的原则,组织人员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二、施工现场管理

(一)施工区管理

1.封闭管理。施工现场应严格实施封闭管理,原则上只留1个人员出入口。围挡、围墙必须严密牢固。

2.分区作业。按照分工种、分工序的作业方式,划小作业单元和班组单元,固化同班组成员,减少人员流动、交叉作业。

3.严格消毒。定期对施工现场,特别是地下室、管廊、下水道、施工机械、起重机械驾驶室及操作室等密闭狭小空间及长期接触的部位进行消毒。

4.加强巡查。严格检查作业环境是否满足疫情防控要求,重点是人员防护防疫措施、场所消毒是否到位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防疫隐患。

(二)生活区管理

1.食堂管理。进入食堂人员除就餐外须全程佩戴口罩。发生疫情地区原则上实行自带餐具取餐分散就餐,或者由班组长集中取餐分散就餐。定期对食堂消毒及通风。通过正规渠道采购食材,确保食品安全和可溯源。

2.宿舍管理。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人均不宜少于2平方米,严格控制集体宿舍住宿人数,严禁使用通铺。定期对宿舍和卫生间开展消毒及通风。

(三)办公区管理

1.减少人员聚集。严格控制同一办公场所人员数量,办公时应尽量保持1米以上间距,并佩戴口罩。

2.减少会议召开。严格控制会议频次和规模,尽量减少室内会议和缩短会议时间。参会人员除发言外全程佩戴口罩。鼓励提倡召开线上会议。

3.加大消毒频次。每天对公共区域不少于两次消毒。加大对会议室、卫生间、门把手等部位消毒频次。定期对人员聚集房间通风换气。

三、应急处置

1.物资储备。适量储备口罩、消毒液、消毒剂、非接触式温度计等防疫物资。

2.应急演练。结合项目实际,制定项目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或处置流程,并开展演练。

3.疫情处置。发现疫情第一时间启动预案、第一时间管控现场、第一时间向属地有关部门报告。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人员转运、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场所管控、人员安抚、相关保障等工作。

6. 检验检测机构的工作场所性质可包括

1、独立性,会计部门必然有单独的办公场所,哪怕只有一个会计。

2、安全性高,闲人莫入,会计人手一串钥匙,既有保险柜的,也有门上的。

3、多与总经理室挨的比较近,方便汇报工作。

4、会计场所大多比较闷,哪怕通风再好,一方面单据多材料多,堆积如山,另一方面庞大的数据材料令人心理上就发闷。

5、安静,没有什么比嘈杂的环境更让会计人员烦恼的了。

7. 职业场所检测

a)公共娱乐场所营业时,应结合公共娱乐场每2h巡查一次的要求,视情况将建筑消防设施的巡查部分或全部纳入其中,但全部建筑消防设施应保证每日至少巡查一次;

b)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日巡查一次;

c)其他单位,每周至少巡査一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部门每周一次,班组(车间)每日上下班检查;消防安全专职人员每日巡查。一般单位每季至少组织一次。公共娱乐场所营业期间每2小时巡查一次,营业结束后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消除遗留的火种

8. 需要进行安全检测的场所包含哪些

车辆检测场周日不上班.大部分情况下,视区域而定.会安排周六上班.

汽车检测场,主要为机动车辆进行安全性能检测及机动车注册、变更、转移、抵押、注销登记,机动车驾驶证申请、补领、换领、审验及受理机动车和驾驶员相关的其他业务。

对登记后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根据车辆用途、载客载货数量、使用年限等不同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对提供机动车行驶证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单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应当予以检验,任何单位不得附加其他条件。对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发给检验合格标志。

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检验实行社会化。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实行社会化的地方,任何单位不得要求机动车到指定的场所进行检验。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不得要求机动车到指定的场所进行维修、保养。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对机动车检验收取费用,应当严格执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

6年以内的车辆为2年验一次,7-12年的车辆1年验一次。13年以上的车辆1年验两次。

9. 工作场所监测分类有

重点人群是指密切接触者、境外入境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监所工作人员、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中高风险地区来鄂返鄂人员、直接接触冷冻冷藏冷链食品的从业人员、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

疫情管控人群分类

重点人群(A类人员):指根据市公安提供信息数据中,曾华南海鲜城有消费记录的;在华南海鲜城附近1公里出现的人。

密接人员(B类人员):与确诊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属于卫健系统重点关注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