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站仪测量的基础数据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数据主要是测量测站到目标点高差值,并量取仪器高和目标高,其计算公式为
H(目标高程)=H(测站高程)+h(高差)+i(仪器高)-V(目标高)
2. 工程测量全站仪实验数据
首先第一部分是NIKON全站仪专门的原始的观测值记录:以CO开始的记录,表示的是全站仪的系统设置参数。以MP开始的记录,表示的是人工输入全站仪的数据。以ST开始的记录,表示测站的数据。以F1开始的记录,表示后视盘左观测的数据。以SS开始的记录,表示碎步测量点的观测数据。以SO开始的记录,表示放样测量的观测数据。
3. 全站仪测量数据怎么看
全站仪的放样有两个,一个是坐标放样,一个是方位角放样 坐标放样是根据你放你输入X、Y后确定,依据提示界面,调水平螺旋至0-00-00,然后对准棱镜测量 方位角放样是根据自己算出来的方位角和距离放样的,输入水平距离后,调水平螺旋至放样点方位角,对准棱镜测量 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具体要看是什么仪器,一般说明书都写得很具体…但基本理道就是上面两种放样方法!
4. 全站仪观测数据
很多人在使用全站仪测量完后,不知道什么是观测点,连观测点是什么都不知道,而且连观测点是怎么读出来的都不知道,今天就和大家说下观测点是什么。
在我们用全站仪观测的时候,后视点和前视点的夹角就是观测角,一般都是顺时针转动的。如:O点设站,从A点顺时针观测到B点,那么AOB角就是你所谓的观测角了。
导线前进方向的左侧是左角,前进方向的右侧是右角。一般进行计算时都是用的左角。闭合导线一般都看内角的
所以我们在使用全站仪的时候,是可以多学点的,虽然要使用它很简单,但是一个仪器里面他的学问还是很大的。
5. 全站仪测量数据处理
首先要弄清楚全站仪的原理。
全站仪的本质是一台电子经纬仪+一台相位测距仪。
电子经纬仪是测角的仪器,即用水平光栅度盘和竖曲光栅度盘来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
测距仪是测量仪器中心到棱镜的直线距离的。
全站仪里面的数据链(通讯协议)会将水平度盘读数,垂直度盘读数,测得的直线距离三个参数提供给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加以计算后就能实现操作界面上的各种方法,像后视,坐标测量,坐标放样,后方交会,悬高测量。。。
以坐标放样为例,全站仪里面的工作逻辑是这样的:
设定测站点的坐标NEZ和仪高H,得到仪器中心的三维坐标N,E,Z+H
对后视,方法有两种,输入方位角,或输入坐标。细心的人就会发现,输入不论是输入方位角还是输入坐标,都不需要输入后视点的高程。输入坐标后仪器一般会显示计算出的测站到后视点的方位角,直接输入方位角就是输入自己计算的测站点到后视点的方位角。然后照准后视点,点击确定。关键的一步来了:这时仪器后台的操作是将后视点的这个方向的水平度盘值设置成方位角!
至此,全站仪的设站工作就已经完成了。下面就可以直接进行未知点坐标测量了。
拔动望远镜,照准目标,按下测量键,然后仪器内部的逻辑是这样的:
将当前度盘的水平角(即坐标方位角,直接就是水平度盘读数),竖直角(即与水平方向或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仪器可以设置为天顶角为0还是水平角为0)和测得的斜距(经过棱镜中心距和大气折射改正的)传输给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根据,竖直角和斜距计算出水平距离和高差,根据测站点仪器中心的坐标N,E,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用坐标正算法计算出置镜点的平面坐标,根据测站点的仪器中心高程和该点到置镜点的高差(由竖直角和斜距计算而得),还有置镜点的棱镜中心到测点高度(棱镜杆和镜头架一般已经考虑了,可以在棱镜杆上直接读数)就可以计算出置镜点的高程。
然后将算得的置镜点的三维坐标NEZ显示的屏幕上,由用户按需要保存到仪器内存就完成了一个测量过程。
全站仪的其他测量或放样的程序都是类似的数据处理逻辑。
6. 全站仪测量数据计算
全站仪没有专门的计算键,显示的全部测量数据已经是在仪器自带小程序自动计算完毕
7. 全站仪测量数据和坐标数据
全站仪确定坐标,首先要架设仪器,用坐标定向,然后仪器对准测点棱镜,测量后便获得测点坐标。